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1-10-26 来源:步旅网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明溪一中    陈海鹰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青学生,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刻不容缓。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自21世纪开始兴起的新名词,是一种知识管理的策略。根据美国德萨斯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导修网页指出,信息素养是一种“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寻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技巧”。这个名词其实早在1974年已经出现,由当时的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不同人对信息素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大致上都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1、确认所需信息 2、 寻获信息 3、评估信息 4、 应用信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指: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亦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变化模式并提出表示变化的规律。
  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
二、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人类正迈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充;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为了使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能够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信息判断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信息,从大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中求得正确的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即使掌握了原有的知识,又将成为新知识的"文盲"。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就要培养学习者有意识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化社会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二十一世纪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教育界人士曾经指出:“我们相信,21世纪的人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事实性的知识和大量的专门性技巧,而且需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需要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考来设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也就是说,当今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在脱离学校大门以后,能够自主地获取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能够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的创造性人才。具体地说,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新的时代对人的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理和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日渐成熟的信息化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信息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因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二十一世纪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确定“四大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每一目标又分别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其中目标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中就明确提出三个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1、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2、提练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其它的三个目标也在不同层面上对信息素养的考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事,也是各学科课程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信息素养因素,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合、渗透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政治课教学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思想性、时代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特殊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自己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实际工作中的一点积累。1、运用任务驱动法,在课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筛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是指由教师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不仅要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首先设置情景,提出一个主题,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研究。比如:在做高三的时政专题复习时,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主题。如:印度洋“海啸”事件,不仅是2004年举国上下和世界人民面对的一件大事,也是2004年高考的一大时政热点,任何一位高三政治课老师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方面的时政复习。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搜集丰富的材料并做好多角度思考的答案,把材料和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复习。而我在组织学生复习这一时政热点时,采用的是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模式,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其中。我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必须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哲学常识的角度、政治常识的角度及时政本身的角度对印度洋“海啸”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每人负责一个角度搜集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题为“对印度洋‘海啸’事件的多角度思考”的书面作业题。可以说,从 2004年年底“海啸”发生后到2005年5月,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关于“海啸”的信息真是浩如烟海。负责经济角度的学生,他(她)必须选取有关石油、药品的销售问题以及“海啸”对旅游等其他行业的影响问题等信息,然后结合高一的经济常识知识对所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生成自己所需要的新信息;负责政治常识角度的学生,他(她)必须选取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行为的信息,然后结合高三的政治常识知识对所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生成自己所需要的新信息;负责哲学角度的学生,他(她)必须选取有关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海啸”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等信息,然后结合高二的哲学常识知识对所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生成自己所需要的新信息;负责时政角度的学生,他(她)必须选取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关于“海啸”影响的信息,然后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四个同学把四个方面的新信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作业答案)。
2页,当前第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