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55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第一篇课文,作家刘绍棠回忆了小时侯在乡村小学上学时教国文的田教师上课的情景和他听课的感受,表达了对老师的爱戴、感激之情。教完此文,学生对田老师的喜欢也溢于言表。我想:一位四十年代的乡村教师,何以令刘绍棠这样的作家刻骨铭心、没齿不忘,何以令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心驰神往、顿生莫名的喜欢之情呢?田老师的教学魅力到底何在?
善于创设情境是田老师的教学之法。开学第一天老师给他们上古诗“一去二三里”时所编的那个故事,刘绍棠几十年后仍清晰地记得。以后四年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田老师习惯用生动的故事来再现教学的内容,营造智、趣、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想象,每一节国文课,学生倾听着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沉浸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情节中,激荡思维,驰骋想象,那是多么和谐、美好的境界!难怪儿时的刘绍棠每回都会“恍如身临其境”,陶醉不已。
注重潜移默化是田老师的教学之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田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就在那一个个故事里,田老师把文学的种子悄悄地播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将开启文学大门的钥匙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稚嫩的小手里。这种犹如春雨润物般的教育,无声又无痕,但你分明能够听到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美丽声音。几十年后,在文学领域已有所建树的刘绍棠,还念念不忘当初是田老师把他领进了文学的殿堂。
重教书更重育人是田老师的教学之本。田老师的第一个故事里有这样一段:“……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田老师通过这样的一个个故事,让一颗颗幼稚懵懂的心灵不知不觉变得成熟明慧起来,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了世间的是非与真假、美丑和善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当我们还在为找不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而常常厚此薄彼、矫枉过正时,田老师的教学案例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和启示。田老师用他那朴实无华的教学演绎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真谛。
田老师的口才和文笔都很好,想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基本功吧。假如连这些也没有,在今天要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恐怕也是不易的。
不求学生永远铭记师恩,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我们都争取成为像田老师这样的语文老师吧。
跬步千里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师恩)
此文转载:88/bbs/boke.asp?ysz.showtopic.28.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