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缓刑后,押犯需等待第一审法院变更强制措施决定,转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公安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押犯由司法局社区矫机构接收,看守所释放。
法律分析
判决缓刑,如果不是在押犯,看守所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不是立即释放。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看守所在此时释放。
拓展延伸
缓刑判决是否应立即执行?
根据刑事法律规定,缓刑判决是否应立即执行取决于具体案情和法官的裁量权。在判决缓刑时,法官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再犯可能性以及个人表现等因素。如果被告人表现出悔过和改造的迹象,且社会危害性较低,法官可能决定立即执行缓刑判决。然而,如果被告人的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高,或者存在再犯可能性,法官可能会决定不立即执行缓刑判决。因此,是否立即执行缓刑判决是一个权衡各种因素的综合判断。最终决定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结语
根据刑事法律规定,判决缓刑的执行与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有关。法官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决定是否立即执行缓刑判决。对于在押犯,法院应先决定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社区矫正工作一般由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接收。判决缓刑的执行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公正的重要举措。根据具体情况,法官会权衡各种因素做出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
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