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是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严重犯罪行为,属于结果犯。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处罚较为严厉,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死亡,都构成犯罪。生命权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论杀人行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追究刑责。
法律分析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故意杀人属于结果犯。
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只能成立犯罪未遂。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拓展延伸
故意杀人罪的定性及相关法律要素
故意杀人罪的定性是指故意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构成刑法上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定性需要满足以下要素:首先,必须具备故意行为,即明知故意地实施行为,目的是导致他人死亡。其次,导致他人死亡是必要的结果,即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他人的死亡。最后,行为人应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具备心智健全,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意杀人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犯罪嫌疑人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和惩罚。
结语
故意杀人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生命权的犯罪行为,属于我国刑法中最恶劣的犯罪之一。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需满足故意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以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等要素。无论是犯罪既遂还是未遂,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对于这种严重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等。对于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利,我们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惩治故意杀人罪,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六条 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