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的四种情形是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合同有效是指满足合同有效条件,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情形;合同无效是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会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约束的情形;效力待定是指合同的效力还欠缺生效要件的情形;可撤销合同是指存在法定可撤销事由,可以被撤销的情形。
一、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的区别
1、效力状态不同:
(1)可撤销合同已经成立且生效,并非绝对无效,其在未被撤销之前是有效的。
(2)无效合同因为严重欠缺生效要件,自成立之日起便当然、确定、绝对、永久不能生效,不存在成为生效合同的可能。
2、发生的原因不同:
(1)产生可撤销合同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二是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在显失公平的条件下而订立的合同;三是因一方或者第三人的欺诈、胁迫,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而订立的合同。
(2)产生无效合同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订立的合同;二是违反公序良俗而订立的合同。
3、公权力的干涉上的不同:
(1)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公权力无须直接干预其效力。可撤销合同效力的消灭必须由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如果仅有可撤销的事由而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行为,那么,合同的效力将不受影响。
(2)无效合同通常事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在处理民事纠纷的过程中,依职权主动认定民事法律行为绝对无效。
二、效力待定合同在追认前的效力状态是无效还是有效
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因存在不足以认定合同有效的瑕疵,致使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合同效力暂不确定,由有追认权的当事人进行补正或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进行撤销,再视具体情况确定合同是否有效。处于此阶段中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效力待定,意味着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无效,而是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民事行为效力种类
民事行为效力包括四种: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
1、有效的民事行为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方可有效。
2、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合同成立后,要么走向有效(追认),要么走向无效(否认或撤消),并且是自始的有效或无效;在有效或无效之前的状态就是效力待定状态;即使合同最后走向无效,也没有缔约过失责任如果行为时是限制行为能力,但过一段时间后取得了完全行为能力,追认权就不再是法定代理人行使,而是已经取得完全行为能力的本人。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
不能因为一种行为可以撤消就认为是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不能因为一种撤消权不能行使就认为其他撤消权也不能行使;
可撤销合同本身从一开始就有效,但如果撤消后自始无效;
合同撤消后产生的后果和宣告无效的后果相同
4、无效的民事行为
即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当然不发生当事人所意欲的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绝对、当然、确定、自始无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类型
1.主体不适格,如无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通谋虚假表示行为无效。
3.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违法行为无效。
4.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无效。
5.内容违法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