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丹县马场三场中学 杜民学
一、案例背景:
在旧中国,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2000多万吸毒者戒除了毒瘾。
但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被国际毒潮冲破防线。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累计116万,比2000年上升了35%。我国禁毒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境外毒品大量流入我国境内。国内制贩毒品特别是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国内吸毒人员规模扩大,并导致艾滋病等多种严重传染病扩散。全社会的禁毒意识还不强,毒品管制、毒品预防和社会帮教、强制戒毒的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禁绝毒品是全社会、全民族的任务。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从小养成远离毒品,做一个《禁毒法》坚决的拥护者。
二、活动主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三、活动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常见毒品的种类,了解制定《禁毒法》的重要性。 (二)懂得毒品为什么会有成瘾性和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三)懂得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抵制毒品的诱惑,做一个《禁毒法》坚决的拥护者。
四、活动过程:
(一)了解制定《禁毒法》的重要性。
禁毒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和方针,从解放初期的禁毒运动到新时期的禁毒斗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模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是开展禁毒斗争的迫切需要,是应对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的需要,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法律体系的需要,是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需要。同时也对青少年防毒拒毒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二)了解什么是毒品?
1. 毒品是指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展示各类毒品图片
(三)向学生阐述毒品的危害性。 1.播放毒品的危害视频资料
2.(学生自己讨论,老师归纳小结。)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三)让学生懂得防毒拒毒的办法。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电影。
4.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四)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五)学生进行禁毒法知识竞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 ) A. 2007年12月29日 B. 2008年1月1日 C. 2008年6月1日 D. 2008年10月1日
2.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 ) A. 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B.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C.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D .维护社会秩序
3.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A.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 C.公安部 D.全国政协
。 )4.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患有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 )
A.看护 B.约束 C.隔离 D.治疗
5.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A.非法持有毒品的;
B.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C.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D.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6.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
A. 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 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 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D .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7.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 )
制度。 A.查验 B.许可 C.统一管理 D.审查
8.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 ( )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国民经济发展 B.社会文明发展 C.社会发展 D.道德教育
9.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 )规定。 A.国务院 B.公安部 C.卫生部 D.商务部
10.对依法查获的( )应当收缴,依照规定处理。 A.毒品
B.毒品违法犯罪的非法所得及其收益 C.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D.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设备、资金
11.《禁毒法》规定,( )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 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A..海关 B.公安机关 C.边防 D.邮政企业
12.《禁毒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毒品情报和吸毒人员系统 13.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 )。 A..强制隔离戒毒 B.社区戒毒 C.社区康复 D.戒毒治疗
14.戒毒人员应当在( )接受社区戒毒。 A.居住地 B.户籍所在地 C.抓获地 D.案发地
,开展毒品监测和 )15.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 )。
A.进行劝导 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六)学生畅谈禁毒的必要性。 五、案例反思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涉毒行为,进一步打击毒品犯罪,对于治国安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项既紧迫、又艰巨,既重大、又长远的任务,必须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开展社会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本案例通过讲解、图片、视频、讨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既形象,又生动。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学生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禁毒法》,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宣传毒品危害,杜绝毒品来源,组织青少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场所,严防毒品侵害,提高青少年抵御毒品的能力,要求青少年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约束自己。要大力加强毒品危害教育,严格要求学生远离吸毒人群。决不能允许毒品流入学校。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点燃灿烂的青春,让生命远离毒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