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曹丕“文气”说新探

2023-07-06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4期 20O6 8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Management(Soycial Science Edition) Vo1.25 No.4 2006.8 曹丕“文气"说 新探 楚玮娜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曹丕的“文气”说历来受到文学理论界的重视,对于它的阐发已较为丰富和完善,但对于“文气” 说和曹丕其他文论观点的联系,却较少有人问津;而追根溯源,“文气”说和《典论・论文》中的其 他观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气”说实际上是文人相轻的根源,是建安文人成就功业的支撑, 是建安文人不畏“惧时”立德扬名的动力。从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考虑曹丕的文论观,会对曹丕的 思想有更进一步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曹丕;“文气”说;《典论・论文》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06)04—0035—02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气”说历来受到文学 理论界的重视,对于它的源起、发展、影响的阐发已经较为 释为:“清浊,意近于《文心雕龙・体性》所说的气有刚柔, 刚近于清,柔近于浊。” 可见,“清”气指的是阳刚之气,而 “浊”气自然指的就是阴柔之气。 3.“文气”不可移 丰富和完善;同时,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其他文论观点 也普遍受到了,评论家们的关注。如果我们能够从它们之间 的联系来考虑曹丕的文论观,会对他的思想有更全面的把 握。 一曹 认为文学作品的“清”、“浊”是由作家的先天素质 所决定的,所以是与生俱来不会改变也是不能传授、影响 的。他虽然肯定了先天的禀赋对于个人气质的养成和文学 、“文气”说之内涵 创作十分重要,但却否定了后天环境影响和学习的作用,这 显然是有失偏颇的。“文气”固然是一种相对独立、持久、私 体化的气势状态,但毕竟只靠天赋难以得到恰当、充分得发 最早将“气”引用到文章品评当中的当属曹丕的《典论 ・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 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下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 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的这一小段话,慨括了“文气”说3个方面的内容: 挥和展现,后天的教化、习得,乃至环境的影响都会对一个 人的“文气”的形成产生作用。 二、“文气”说与曹丕其他文论观点之联系 】.“文以气为主” 首先,它启示人们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去审视文学作品, 追寻文学创作的动机的源起。文学活动不再以对客观对象 《典论・论文》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论作品,但 其中却提出了数条文学观点,追根溯源,这些观点都与曹丕 最主要的理论“文气”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文气”是“相轻说”的根源 的描摹、阐发为第一要务,而是将立足点转移到创作者自 身。文学活动虽然是主、客体的统一,但主体才是活动的真 正领导者和实施者。文学创作活动是作家呕心沥血,融入 了思想和情感的再创造的产物。 其次,它启示人们以“气”来衡量文学作品的高下,打 破了从先秦到两汉统治了数百年的“文以载道”的专制地 位。文学活动虽然可以而且应当与社会道德政治有密切联 曹丕在开篇便毫不避讳的提出了文学界的一个普遍现 象:“文人j干1轻,自古而然。” 他举班固为例说:“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儿,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日:‘武仲以能属文 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里语日;‘家有弊帚,享之 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从曹丕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 之,自古以来文人之间相互轻视、鄙薄就是一件十分普遍的 事情。文人相轻从一方面来说容易使我们盲目膨胀自我形 象而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学习乃至进步;但从另一个 系,但它不应像儒家提倡的那样仅仪是统治阶级的传声筒 和教化规范人民群众的教科书,文学更主要的任务是表达 创作主体的心声、艺术的个性,成为有血、有肉、有情的表达 途径和审美对象。 2.“文气”分“清”、“浊” 正是因为创作主体各异,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各 侧面来讲,何以文人会彼此相轻呢?追溯“文气”说,曹丕对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肯定,就是告诉我们,不 同的人由于个性、气质、文化、教养使然,必定会在某一方面 表现得很突出,反过来就会在另一方面不那么尽如人意,这 正从一个侧面说明“文气”实际上是“文人相轻”产生的根 不相同的“文气”,所以,曹丕才会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 可力强而致”。那么,何谓“清浊”呢?郭绍虞先生将其解 收稿日期:2006—06一10 作者简介:楚玮娜(1980一),女,河南洛阳人,硕上.研究力‘向为文艺学: ・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郑州航宅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 源, 因为每个文学创作着“义气”不 ,所以才会敝帚自 肆虐的流疫,流离的生活,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 珍,以一己之长比他人之矩,看不到自身的不足之处。针对 “文人相轻”这一现象,曹 提出了”审己度人” 的观点来 加以解决。“审己度人”就是要求文人既应正确地审视自 己,不妄自菲薄,也小自高自大,又要善f知人,避免片面、 主观的评价态度。j_{要持有正确的批评态度,那么“文气” 都感到生命已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随时都有可能随风而 逝,权贵和百姓同样饱受着生活的煎熬和忧患。在这种境 况下,产生“惧时”的思想,感叹命运无常,时不待人是非常 自然的 在“惧时说”之中实际上弥漫着的是曹丕领导下 的建安文人的深深的忧患意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 则不会成为”文人相轻”的束缚,而是整个文学事业发展的 动力。没有个性的时代是悲哀的时代,没有个性的文学是 缺乏生命力的文学,我们现在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文艺方针,也就是要鼓励作家们有不 的“文气”,张 忧”(《古诗-卜九首之卜五》),无常的人生,悲惨的现实带给 他们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生长于整个民族心理的深层悲 哀 面对这样的忧虑,西方及其他文化常常通过宗教以追 求彼岸世界的宁静来达到安抚此岸人生的目的,但建安文 扬自我的个性,发挥个体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我们的文学 才会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文气”说 促使了历代的文人们竭尽所能,张扬个性,发挥所长,才使 得我国古代文学的遗产是如此的丰富、深厚 2.“文气”是“功用说”的支撑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盖文章,经同之大业,不 朽之盛事。”这一观点说明曹丕 分重视文章的功用,将其 提升到了治国传世、永垂不朽的地位上。 关于文章的功用,在中国文论史上早有论及。但自先 秦至两汉以来,对于文章功用的评价虽较为积极,但多拘泥 于将文学视作维护上层阶级道德政治统治的工具,认为文 学主要应起到社会教化的功用。 曹丕则进一步对文学的社会功用给予r升华,第一次 将文学提升到上层建筑的位置,而且与前代认为文学只是 政治的附庸不同,曹丕认为文学是可以流传百代、永垂不朽 的伟大功绩,这一点就突破了儒家经典对文学的局限,对于 追求文学提出了合理而光荣的广j号;同时,曹丕虽贵为万人 之上的帝王,但却清醒地认识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 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术持文章之无穷。” 人无论身份高 低,固有一死,荣华富贵亦如过眼云烟,那么靠什么来使“声 名自传于后” 呢?那就是能够记录下来而世代传颂的文 章,只有它才能成为不朽于万代的辉煌事业。这样,文学的 功用就在空间和时间的二维域度里得到了曹丕积极的肯 定。 曹丕对于“文气”在文章中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和 认可也正是因为他首先认识到了人的主体作用,人作为宇 宙的主体,追求的不仅仅是眼前现实的利益和平淡无奇、中 规中矩的人生,而是更将眼光放在了“不朽”的事业上,人 的价值进一步得到了认可和升华,而且也只有创作个体主 体意识的增强,才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而流芳 百世。 3.“文气”是“惧时说”的动力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有言:“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 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提出了他的“惧时说”。曹丕这 一观点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三国鼎立.群雄逐鹿中原.战乱频繁,饥荒四 起,人民始终处于水深火热 中, 与相对稳定富足的汉朝 相比,此时的社会,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生命缺乏基本的保 障和安全感,随时处于恐慌和灾难之中,面对频繁的战乱, ・36・ 人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中没有消极地沉沦,而是积极地反思 探索:如何树立生存的信念?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如何 挣脱无常的命运,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曹 在《与王朗书》中说:“生有七尺之行,死唯一棺之 十,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由此可见, 面对时不待我的世事,建安文人选择了“著篇籍”,从而使 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化瞬间为不朽,他们是主动的、自觉的 以文学的方式来排解无以化解的人生忧患,而这种主动性 恰恰是凭借“文气”得以推动的。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 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 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文学强大的包容性,使得建安文人秉承“文气”说的精神, 自由放达、超脱生命、无拘无束的以文章来浇筑心中的块 垒,将对飞逝时间的恐惧埋葬在文学的无限时空,将对超越 生命的渴望驰骋在文学的广袤原野,将对功名的执著寄予 于文学的高贵殿堂。 三、结语 “文气”说是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最为重要的 观点,它具有强大的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并与曹丕的其他文 学观点相辅相依,融会贯通。建安文人共同的时代心理造 就了这一文化群体突破传统的审美方式,也成就了曹丕为 中国古代美学提出了崭新的考察命题和讨论话语。我们把 曹 的“文气”说同他在《典论・论文》中的其他文论观点 相联系,就能够系统、完整的对他的思想进行全面的探究, 这对于我们对曹丕文论观点的认识以及对今天文学评论的 指导都有进一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 丕.典论・论文[M]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c].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l,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1. [4]曹 丕.与王朗书[c].北京:中华书局,1965. [5j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罗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