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2024-07-20 来源:步旅网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二阶段施工图设计;

3、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4、《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一)、隧道工程概况

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梅岭隧道进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树下村原曙光厂附近梅岭山脚,出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岭脚村附近梅岭山脚。隧道进洞口离S323约300米,有机耕道路前往,出洞即为S323,交通条件较好。隧道为单洞双车道,隧道长度为939m,起止里程为K7+722~K8+661,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二)、桥梁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鸿门至旌德公路,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胡乐镇梅岭脚村附近。

本桥上部结构为5×16m现浇普通钢筋砼连续空心板,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桥墩下接扩大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

(三)、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0m,净高5.0m;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100年; 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净-9.0m(行车道)+2×0.5(护栏),全宽10m; 5、斜交角:45度。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奥陶系新岭组(O3x):主要由灰、黄灰色砂岩和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组成,其中分布有石英岩脉,工程性质相对较好。 2、地质构造和地震动参数

隧址区位于绩溪复背斜的西北翼。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层状况和地质构造尤为复杂。

本区地震活动不强烈,属于低烈度区,地震频率不高。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Ⅰ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Ⅵ度区)。 3、水文地质特征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2种类型。

(1)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山体浅表的松散堆积物孔隙中,地下水赋水性较差,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受地表气候影响很大,一般为季节性存在的暂时性水。由于隧址区松散堆积物分布面积小,厚度不大,加上该区地形较陡,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迅速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因此此类地下水不易大量富集,水量贫乏,除非在雨季,对隧道施工无影响。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为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

基岩风化带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

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在沟谷地段,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沟谷水体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但因风化层厚度多不大,其水量比较有限,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

基岩构造裂隙水赋存于砂岩、页岩岩体构造节理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层间径流补给,顺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汇集、运动,在斜坡坡脚及冲沟沟口等局部地势相对较低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出露,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基岩构造裂隙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和隧道的施工均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可采用常规防护。 4、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5、围岩级别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统计表

围岩级别 长度(m) 所占比例 Ⅲ 188 20.02% Ⅳ 305 32.48% Ⅴ 446 47.50% 总长(m) 939 三、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桥梁、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一)、桥梁、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

系。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

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6-8 3-5 1-2 0-1 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 建设规Lk>150米或L>1000米 模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 (A1) L<100米或Lk<40米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 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着 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山岭区 一般区域 平原区 跨江、通航等级1级-3级 河、海通航等级4级-6级 湾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陆地 殊桥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说明 应结合各地工程建设经验及水平,综合判定,其中拱桥应按高限取值。 地质条件 (A2) 特殊性4-6 岩土主要包括:冻土、膨1-3 胀性岩土、软土0-1 等。 4-6 应结合施工工艺特征2-3 综合判定。 0-1 4-6 应结合勘察资0-3 料,综合0-1 判定。 4-6 跨线桥2-3 应综合考虑交0-1 叉的交通量状3-6 况。 2-3 应考虑施工企0-1 业工程经验。 分值 说明 气候环 境条件 (A3) 地形地 貌条件 (A4) 桥位特征 (A5) 施工工艺成熟度(A6) 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分类 标 1.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 2.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围岩 上、70%以下 情况 3.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a 上、40%以下 4.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地质G 下 =(a+b+c) 瓦斯 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 含量 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b 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富水 地质 情况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c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 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 开挖断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 面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A 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 1.特长(3000m以上) 隧道全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长 3、中(大于500m、小于1000m) L 4、短(小于500m) 洞口形式 2、斜井 S 3、水平洞 洞口特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1、竖井 3-4 2 根据设计文件0 和施工实际情2-3 况确1 定。 0 2-3 1 0 4 3 2 1 4 3 2 1 3 2 1 2 从施工1 征 C 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 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 注:①.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②.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二)、 桥梁、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等级Ⅳ(极高风险) 等级Ⅲ(高度风险) 等级Ⅱ(中度风险) 等级Ⅰ(低度风险) 风险等级 等级Ⅳ(极高风险) 等级Ⅲ(高度风险) 等级Ⅱ(中度风险) 等级Ⅰ(低度风险) 计算分值R 14分及以上 8-13分 5-8分 0-4分 计算分值R 22分及以上 14-21分 7-13分 0-6分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三)、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标准,见下表

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0.3 0.03~0.3 0.003~0.03 <0.003 中心值 1 0.1 0.01 0.001 概率等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概率等级 4 3 2 1 注:①.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②.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四)、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

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人员伤亡数量(人) 特大 4 ≥30或≤100 重大 3 10≤F<30或 50≤SI<100 较大 2 一般 1 3≤F<10或 F<3或SI<10≤SI<50 10 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 (五)、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和各种费用,如下表示: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经济损失(万元) 一般 1 Z<10 较大 2 重大 3 特大 4 Z≥500 10≤Z<50 50≤Z<500 (六)、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太可能 4 3 2 1 一般 1 高度 中度 中度 低度 较大 2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重大 3 极高 高度 高度 中度 特大 4 极高 极高 高度 高度 (七)、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页) (八)、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P P≥14分以上 6≤P<14分 3≤P<6分 P<3分 等级描述 等级Ⅳ级(很可能) 等级Ⅲ级(可能) 等级Ⅱ级(偶然) 等级Ⅰ级(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九)、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低度 中度 高度 极高 接受准处理措施 则 可忽略 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可接受 一般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不期望 足降低风险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采取切实可靠的规避措施并加强监不可接必须高度重视,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受 序 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成立风险评估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分析主要事故类型 相关人员调查 评估小组讨论 风险源辨识 分析事故的致险因系统安全工程 确定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 风险分析 一般风险源 重大风险源 隧道 动态评检查表法 风险矩阵法 风险估测 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控制 (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气象调查 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 施工准备情况 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其他 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

资料收集情况 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 施工地质勘察 超前地质预报情况 其他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培训情况 检测情况 应急预案情况 人员管理情况 施工队伍状况 施工管理 机械装备程度 施工质量 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 监理情况 其他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司机 运输设备 交通事故 交通管理 道路状况 其他 用电事故 用电设备 施工组织 设备状况 用电管理 其他 四、桥梁、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指开工前根据隧道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指是将总体风险评估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属于动态评估。 (二)、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梅岭隧道和桥梁工程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

1、隧道出洞口仰坡陡立,有断裂构造,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局部岩性为角砾石混低液限粘土、含碎石、少量块石,中密,局部松散,稳定性差。

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Ⅴ级围岩浅埋段。

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施工,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

4、空压机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危险因素。 5、桥梁基坑较深,渗水量较大,需要爆破,存在人员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危险因素。

6、支架施工总荷载15KN/m2以上,高度大于11m,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支架失稳等危险因素。

7、墩柱(10m≦H<30m)施工,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危险因素。

(三)、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评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围岩情况a 瓦斯含量b 富水情况c 分类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 分值 2 说明 地质G =(a+b+c) 根据设计文件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0 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1 地质 2 2 1 从施工便道难1 易、地形特点等考虑 开挖断面A 隧道全长L 洞口形式S 洞口特征C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中(大于500m、小于1000m) 水平洞 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隧道施工安全总体大小计算公式为: R=G(A+L+S+C)=3×(2+2+1+1)=18,14≤R≤21

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梅岭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Ⅲ级(高度风险)。 (四)、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

气候条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

下表:

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1 0 0 1 说明 建设规模(A1)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150米 地质条件(A2)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气候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A3) 工安全 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区域 (A4) 桥位特征(A5)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0 应考虑施工企施工工艺成熟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0 业工程经验。 度(A6) 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 R=A1+A2+A3+A4+A5+A6=1+0+0+1+0+0=2,0﹤R﹤4

依据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Ⅰ级(低度风险)。

(五)、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1 2 风险源 洞口开挖 洞口边、仰坡防判断依据 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3 4 5 6 护 洞内运输 钻爆作业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 可能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

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作 潜在的致险因受伤害事 人员类业内子 型 容 故类型 地质因作业人 坍塌 素 员本身 洞口 物体打作业场作业人 所内设工程 击 施 员本身 高处坠作业场作业人 所内设员本身 落 施 伤害 程度 死亡 轻伤 不安全状态 变形较大等 无防护等 不安全行为 违规作业等 操作错误等 备注 洞身 开挖 洞身 开挖 洞身 衬砌 重无防护、无 忽视警告警示标志伤 标志等 等 地质因作业人 死变形较大违规作业坍塌 素 员本身 亡 等 等 物体打作业场作业人 轻操作错误所内设员本身 无防护等 击 伤 等 施 高处坠作业场作业人 重无防护、无 忽视警告所内设员本身 警示标志落 伤 标志等 施 等 同一作作业场设备带机械伤重业场所使用不安 所内设“病” 其他作全设备等 害 伤 施 运转等 业人员 人员活未经许可重(电气)未作业人 动作业开 触电 能力 员本身 伤 动、关停等 接地等 物体打作业场作业人 轻操作错误所内设无防护等 员本身 击 伤 等 施 作业场作业人 无防护、无 高处坠所内设员本身 重忽视警告警示标志落 施 伤 等 使用不安 全设备等 标志等 设备带“病” 运转等 同一作作业场洞内 机械伤业场所重所内设运输 害 其他作备 业人员 伤 (六)、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桥梁、 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系数法。

1、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总包企业资质 A 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 B 历史事故情况 C 作业人员经验 D 分类 一级 有资质 分值 1 0 说明 未发生过事故 0 经验丰富 0 0 0 1 0 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符合规定 E 安全投入 符合规定 F 机械设备配置及管基本符合合同理 要求 G 专项施工方案 可操作性强 H 针对当前作业的主要分包企业 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 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 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施工人员 的工程经验考虑 从“三类人员”的持证、在岗情况考虑 M=1+0+0+0+0+0+1+0=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γ为0.8。

2、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说明 Ⅴ级 围岩级别 Ⅳ级 A Ⅲ级 断层破碎情况 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B 4 可根据围岩节理发育3 情况和岩性适当调整分值 2 隧道出洞口处有断裂1 带 渗水状态考虑天气影渗水状态 干—滴渗 0.9 C 响 地质符合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性 1 本一致 D 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1 E 条件的要求 Ⅴ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下或全段二衬跟掌子面的距离a 1 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影响隧道稳定性 施工步距 离在120m以下 F=a+b 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b 8m以下 1 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分值:公式:P=γ·(C×A+B+D+E+F) Ⅴ级P=0.8×(0.9×4+1+1+1+1+1)=7,7≤P≤11,属于3级(可能)。 Ⅳ级P=0.8×(0.9×3+1+1+1+1+1)=6,3≤P≤6,属于2级(偶然)。

Ⅲ级P=0.8×(0.9×2+1+1+1+1+1)=5,3≤P≤6,属于2级(偶然)。 3、隧道涌水突泥事故的可能性,可从施工区段的岩溶发育程度、断层破碎带、外水压力水头等指标进行估测,具体评估指标见下表。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岩溶发育程度 A 断层破碎带 分类 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分值 0 说明 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定 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洞发育 施工区段及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2 B 周围水体情况 C 或较大裂隙 隧道附近存在补给性水体 2 定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 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公式为:P=γ·B×(A+C)。

P=0.8×2×(0+2)=3,2<P<4,属于2级(偶然)。 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系法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梅岭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表

坍塌 涌水突泥 序施工区段 可能性 严重程 风险 可能性 严重程 风险 号 等级 度等级 等级 等级 度等级 等级 1 2 3 Ⅴ级施工区段 Ⅳ级施工区段 Ⅲ级施工区段 可能 偶然 偶然 较大 一般 一般 高度 中度 中度 偶然 偶然 偶然 一般 一般 一般 中度 中度 中度 4、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析评估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号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0 1 0 说明 按基坑实际深度,比照基准分,综合判定。 需用爆破法开挖 临河、湖、塘等水系且可能发生渗流的情况时,可参照判定 无 主要考虑季节因素对土体力学特性影响程度 筑岛围堰开挖应考虑洪水、潮汐及冲刷水平等因素 1 基坑深度 H<3m 2 岩土条件 四类-六类土 3 地下水深层分布,对施地下水 工安全基本无影响 4 基坑支护 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0 5 作业季节 较适宜施工作业季节 6 开挖方式 筑岛围堰开挖 0 1 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0+1+0+0+0+1)×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5、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评估指标 号 分类 分值 说明 5m≤H≤8m,撘设跨度10m及2以上,施工总荷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1 支架规模 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地质及基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影2 础 响施工安全因素 岩土条件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3 条件 施工安全,但不显着 4 支架设计 采用专业设计方案 5 交通状况 封闭环境,无交通 按支架实际高4 度,比照基准分,综合判定 主要考虑地质灾害及不良岩土条件对支架结构安全性影响 主要考虑风荷载、雪荷载对支架结构安全及水对支架基础承载影响 无 应结合交通水平综合判定 0 1 0 0 桥梁支架现浇法施工事故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P=(1+2+3+4+5+6) ×γ

P= (4+0+1+0+0)×0.8=4,3 ≤P<6,属于2级(偶然)。 6、墩柱(塔)施工事故分析评估

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

序评估指标 号 分类 分值 说明 应结合当地施工经验及施工水平,按墩柱(塔)实际高度,比照基准分,综合判定 应主要考虑强风、大墩柱(塔)1 高度 10m≤H<30m 1 2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着 1 条件 3 4 施工方法 临时结构设计 支架模板法 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1 0 雾等对施工作业安全影响 应综合考虑作业人员施工经验 无 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大小计算公式P=(1+2+3+4+5+6) ×γ

P= (1+1+1+0)×0.8=2, P<3,属于1级(不太可能)。 五、风险对策措施

经过桥梁和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为Ⅰ级(低度风险),桥梁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桥梁支架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2级(偶然),桥梁墩柱(塔)施工事故可能性风险等级评定为1级(不太可能)。梅岭隧道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Ⅴ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高度,严重程度等级较大,可能性等级可能。Ⅳ级、Ⅲ级施工区域段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风险等级为中度,严重程度等级一般,可能性等级偶然。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 (一)、坍塌风险等级归类

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得知:

隧道风险被评定为“高度风险”等级,但发生可能性等级为“可能”的施工区段为Ⅴ级施工区段。 (二)、风险处理对策

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之规定,高度风险是不期望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

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

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必要的地质雷达检测。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沟通,提出变更设计方案,规避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寅技术及时修参。协助监控量测单位,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反馈、判识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衬。

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以及仰拱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

(三)、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初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 1、洞口排水

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

(四)、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它技术措施 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开挖方法,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渣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行出渣,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Ⅴ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太多,应停止施工,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100cm之内。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中空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2、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 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 4、有仰拱地段,须考虑开挖掌子面与仰拱的间距,严格控制仰拱、回填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浇筑。

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

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

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

7、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

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 (五)、隧道大变形施工技术对策

1、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

①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时,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 ②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显出破碎或较破碎状态;

③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

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

总原则为“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具体对策如下:

① 首先打超前锚杆,正面喷砼。

② 设置临时仰拱,向底部地层注浆加固,并打底部锚杆控制底鼓和侧鼓挤入。

③ 两侧增打锚杆,长度应大于围岩塑性区范围。 ④ 下半断面、仰拱同时施工,缩短台阶长度,及早闭合。

⑤ 初期支护应能满足大变形的要求,体现“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原则。

⑥ 加大预留变形量,提高二次衬砌的刚度。

通过理论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并进行日常监测,建立控制值标准。 (六)、隧道涌水突泥的技术对策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处理方法,首先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关于隧道防、排水构造设计资料对隧道可能出现涌水地段的涌水量大小、补给方式、变化规律及水质成分等进行详细调查、钻深及预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既经济合理,又能确保围岩稳定,并保护环境的治水方案,亦应便于初期支护的施工,其具体的各种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处理隧道施工中涌水辅助施工方法 (1)采取超前钻孔或采用辅助坑道排水; (2)采取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法堵水、止水; (3)采取超前固岩预注浆堵水。 2、采用辅助坑道排水施工要求

(1)辅助坑道应和正洞平行或接*行; (2)辅助坑道底标高应低于正洞底标高;

(3)辅助坑道应超前正洞10~20m,至少应超前1~2个循环进尺。 3、采用超前钻孔排水技术要求

(1)应使用轻型探水钻机或凿岩机钻孔;

(2)钻孔孔位(孔底)应在水流的上方,钻孔时孔口应有保护装置,以防人身及机械事故;

(3)采取排水措施保证钻孔排出的水迅速排出洞外; (4)超前钻孔底应超前开挖面1~2个循环进尺。 4、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施工

(1)注浆段的长度应根据地质条件、涌水量、机具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宜在30~50m之间;隧道深在50m以内可用地面预注浆;

(2)钻孔及注浆顺序,应有外圈向内圈进行,在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

(3)浆液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隧道埋深大于50m时,应采用开挖面预注浆堵水。

5、承压水排放和高压水处理

(1)当预计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有承压水,且排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或进行注浆前排水降压,可采用超前钻孔或辅助坑道排水。超前钻孔及辅助坑道应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最短亦应超前1~2倍掘进循环进尺长度;

(2)当隧道施工中,遇有高压涌水危及施工安全时,宜先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压力,然后用注浆法进行封堵涌水。封堵涌水注浆应先在周围注浆,特别是向水源方向注浆,切断水源,然后顶水注浆,将涌水堵住。

(七)、隧道塌方的技术对策

1、先排水,尽可能将坑外之水截于坑道之外;

2、短开挖,各部开挖工序间的距离要尽量缩短,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弱爆破,用浅眼、密眼,严格控制用药量或用微差毫秒爆破,开挖面不能太宽;

4、对工作面的松散体和围岩采用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 5、开挖后尽快用型钢进行强支护,确保支护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6、勤检查,勤量测。 (八)、残余风险评估

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对策措施,对隧道残留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施工的进展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

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日常工作的实施,

有效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梅岭隧道及接线工程的施工任务。 六、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本次风险评估,认识到梅岭隧道存在坍塌、涌水突泥、大变形等施工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风险、高空坠物风险、人员高空坠落风险、触电风险、机械伤害风险,这些风险事件均可能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投资及第三方造成不利影响。梅岭隧道初始风险为Ⅲ级(高度)风险,但通过一系列对策措施,可将风险降至可接受区域。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