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校论文

2021-11-29 来源:步旅网


家校合作,缔造孩子美好未来

桃江县高桥乡小山湾学校 刘 晹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合作是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

1、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

家长会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延伸,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拓展。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学校与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好的家长会能使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入与完善。一次组织完善的家长会一般有以下几个过程。1、明确家长会的目的;2、确定家长会的形式;3、做好家长会前的“备课”;4、确定家长会的流程;5、拟定家长会的发言内容;6、做好家长会的通知和召集;7、做好会场布置和家长的到会接待;8、进入家长会的实质进行阶段;9、做好家长会的活动或会议记录;10、送走家长,并适时做好家长会的总结;11、向学生们有选择的通报家长会的内容;12、做好家长的回访。

但是传统的家长会缺乏新意、流于形式、准备不足,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往往是学校

1

认为有必要召开时临时决定。教师讲家长听,一般只是单向交流、缺乏互动,家长完全处于被动位置,少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了发言权,学生家长也会诚惶诚恐,怕说错话,怕得罪老师,不愿指出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新时期的家长会要围绕“实” “新” “精”“小”展开。

“实”就是会议内容实实在在,不空洞。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工作,家长们在百忙中抽出空来参加家长会,如果会议让他们感到没多大收获,价值不大,就会降低他们下次再来的兴趣。因此,家长会一定要务实求真,确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大家有所需要的。

“新”就是家长会形式多样活泼。在传统的座谈式家长会的基础上,多开一些譬如才艺展示式家长会、亲情互动式家长会、经验交流式家长会。

“精”就是内容精炼,主题单一。家长会切忌面面俱到,幻想通过一次家长会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每次会议精确目标,有的放矢。话题集中,畅谈深刻。从而彻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小”就是会议规模小。除了有必要的把所有的家长要来一起开会,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目的和要求,分门别类的进行,如留守儿童家长、关爱女孩家长会、后进生家长会、早恋学生家长会、家教经验家长会。这样开展限定了一定人群,规模较小,才能够有的放矢具体解决一些针对性的问题。

2、 家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如果不熟悉教育的对象,那教育只能像在‘黑夜里走路’一样。”当我们感叹于对孩子教育的迷茫与失望时,不妨进行一下家访。家访是班主任展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现代通讯工具进入千家万户,登门家访似乎被人们所忽略,很多老师都是打个电话一切OK 。但家访作为一项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它可以让

2

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家长的教育观念、兴趣、性格、习惯以至世界观。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那怎样才能做好家访呢?怎样让学生、家长欢迎家访呢?

(1)、一定要明确家访的目的与意义。

(2)、要注意家访的方法。1.家访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教师家访不是向学生家长诉苦、告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只有增加了家长的自信心,他才会促使孩子进步。2.家访时要做到“水到渠成”。 “扬长避短” 并不是说班主任要避开学生的缺点,如果家访的目的难以直接表述,班主任可以先说学生的闪光点,再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捕捉时机,水到渠成的说出家访的目的。

(3)、要注意家访形式。家访的形式很多,如了解式家访、预约式家访、随道式家访、沟通式家访、鼓励式家访等。班主任可以根据家访的目的灵活选择。

(4)、家访要讲究语言艺术。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家访可直接跟家长进行沟通,无须遮遮掩掩,而对于一些特殊学生、特殊事情的家访,班主任则须讲究语言艺术。家访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促进相互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功的家访谣言与斟酌,措辞得当,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让学生和家长对你敬而远之,给你增添新的烦恼。所以说家访是一门艺术。

3、校访

校访也是家校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说班主任的家访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那么学生家长的校访是对孩子是一种心灵的触动,是对学校、教师谋求共同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校访开展的成功与否也要注重几个方面。

(1)、接待。家长的校访体现出家长的教育主动性,是对自己的孩子和关心教育的最好体现,

3

所以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尊重,足够的真诚,足够的耐心。当然对于那些到校无理取闹,素质不高的家长要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2)、合理的安排家长的校访。1.班主任牵头,科任老师参与。各科任老师虽不是班级管理者,但是在自己的学科内比班主任更了解学生的成绩与不足。班主任要抓住之一特点,在科任教师与家长之间那搭建交流平台,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2.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听听课,看一看孩子的上课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体验一下孩子的住宿。3.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校访日”、“校访周”,通过各种观摩活动,座谈交流,亲情沟通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4、家长开放日

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展示课题阶段成果,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5、联系簿

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

4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社区教育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更大。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社会知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已认识到了在社会支持教育的同时,学校也必须参与、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社区的文明程度高了、社区公民的素质提高了,社区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好了,这样也就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学校教育才能真正收效。

家校合作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学校在这个方面要做的很多,但是家长在做的也是尤为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学校要引导家长做好解放思想,又要以学习为主要的目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家校合作必能给孩子更好的羽翼。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