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融合策略
三网融合是个老概念,但是融合的进程磕磕绊绊。长期以来,中国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是分离运营与监管的,随着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宽带业务的发展,三网融合已是民心所向,是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中国的三网融合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标签:三网融合 媒介融合 政府规制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三屏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需要指出的是,三网融合并非排他性合一,而是互联互通,交叉渗透,在现阶段其核心表现是业务上的融合,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看电视、上网,在电视上打电话、上网,也可以在电脑上打电话、看电视。由于不同的媒介终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会并存下去。因此,未来三网融合的前景并不是万能及其,而是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媒介终端来实现多种业务和应用。
媒介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各种边界的模糊。首先是渠道界限模糊。各种信息的传播不再依赖某种特定的媒介渠道,媒介形态之间的界限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其次是产业界限模糊。传统的媒介产业不断趋于纵向整合,同一媒介机构的触角延伸至不同的媒介领域,以及生产、发行、推广等传播的各个层面。最后是传播界限模糊,新媒体传播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去中心化特性,大量的用户生产的内容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地位发生质的变化,互动传播取代单向广播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的主要传播模式。
一、实现三网融合的驱动力
第一,政策引导是三网融合的驱动力。国务院发表一系列关于三网融合的文件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推进三网融合的迫切要求,但是政策的落实在现实操作中却遇到重重阻隔,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市场化程度、业务发展方向等问题的影响,往往成为空中楼阁。2008年一号文件从数字电视具体业务入手,在市场准入、行业监管、技术创新、网络融通、资金投入等方面做出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策的制定是三网融合的保证。
第二,技术支撑是三网融合的现实动力。三网融合无疑是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才可以实现的,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三网融合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以先进的技术是保证我们进入三屏时代的基础条件。
第三,市场需求给三网融合带来新的发展希望。巨大的市场对三网融合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009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3亿,而到2008
年底,中国的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超过9.8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超过6.5亿,并且年增长9400万户,到2009年第二季度,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62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超过5400万户,与此同时,中国广播电视覆盖率超过95%。如此巨大的市场蕴藏着世界各国都不具备的潜力,也是全球投资者、技术和产品提供者紧盯的目标。
二、三网融合背后的利益博弈
由于监管体制不同,导致部门利益成为影响三网融合的首要因素,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业信息化部,广播电视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广电总局,在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应用领域等方面显而易见都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而两个部门依托各自在技术和内容管理方面的优势都力争发挥主导作用。
电信运营商迫切希望得到电视内容以开展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广电希望拿到全国性的ISP牌照,更希望拿到的是独立的互联网国际出口,而不是受制于人,各取所需、互补合作看似对双方都有利,但却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厢情愿,广电并不简单地希望将自己的内容拱手相让,而是希望自己的有限网络能够像电信运营商那样获得综合业务牌照,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
另外,与电信运营商的全网全程不同,现有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仍然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割裂运营,全国有数千家有钱运营商,层次不齐各自为政,要三网融合就要打破这种割据局面,否则掌控内容资源的有线运营商和广电监管者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而要成为全国有线运营商就必然要打破地方行政划分的桎梏,困难重重。
三网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的系统工程,牵涉面之广、利益之深不可小视。广电会将目前分散的四级管理体制改变为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并作为继电信、移动、连同之后的第四家运营商参与竞争,由于广电具有舆论宣传的特殊使命,加上长久以来的计划经营多、市场运作少,其整体竞争实力较弱,广电企业虽然在积极渗透电信领域,但是来自广电总局对三网融合的制度约束却不见缓解,如2010年8月广电总局还下发了《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大了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管力度,因此,为了规避政策风险,投资者也会选择以政策风险和转移成本低的多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为重。
三、关于三网融合的策略意见
第一,主动在核心网和接入网层面进行资源互补性合作三网融合需要以宽带接入和业务综合监控分析认证为基础,实现可管可控可用。特别是移动运营商和广电企业共同瞄准的家庭用户市场,这方面,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网和用户认证计费资源、用户管理平台是广电企业短时间内所不具备的,而广电企业的丰富内容资源和入户的接入资源也是运营企业所欠缺的。由此,双方有相当的互补性。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和开发目标,特别是用户的一站购齐式服务需求,最终会驱动双方逐渐放宽政策和技术标准限制,进行深度的资源互补性合作,共同把家庭宽带及其应用市场,特别是IPTV、视频服务、网络游戏、远程教育、理财、健康、
安全监控等有普遍需求的业务规模推广起来。
第二,主动提升终端的业务定制水平与整合营销能力。三网融合的发展与终端密切相关,要深度介入终端定制并提升终端整合营销能力。通过集成娱乐、移动支付、条码识别、定位监控等多种扩展功能的深度定制终端,增强渠道的业务体验、终端销售及配套服务,以终端捆绑方式全面提升客户的业务使用体验,促进实体渠道在终端销售环节对三网融合业务的销售。要降低终端成本,才能消除发展的终端瓶颈。中国移动携手联发科打造3G低端手机,已是在发力三网融合。
第三,主动创新三网融合的商业模式。三网融合进展之所以缓慢,关键在于还没有找到恰当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从全球来看,融合性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最主要的是广电和电信企业如何在政策框架内寻求合作。如以广电为主导的杭州模式;以电信为主导的广东模式以及河南模式;电信与文广、新华社等内容提供商合作的哈尔滨模式、江苏模式等等。运营商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共赢,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面都有利可图,共同做大做强融合性业务产业价值链。
第四,主动提升产业合作价值与资源掌控能力。尽管与广电的合作经常面临制度约束,尽管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弱化了运营商掌控力,但电信运营商仍然拥有未来制胜的利器,如庞大的渠道网络、完善的计费系统、值得信赖的品牌、雄厚的资金实力等。而运营商在产业合作中需要做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使其转化为市场地位。运营商应凭借自己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领先的增值服务平台,形成“合作伙伴+内容”的三网融合发展先机。积极扩充内容、技术、服务、终端等产业合作资源,加强产业合作、行业合作、政府合作和媒体合作,拓展产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重点项目为重要抓手,带动产业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有效探索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充分利用技术、内容、服务等产业资源,共同实现数据业务的开发、推广和售后维护;对终端开发合作伙伴建立开发者社区和应用下载店,汇聚开发资源,丰富终端应用、引入并管理第三方应用;积极培养和扶持优质内容提供商,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与内容提供商的长期捆绑与深度合作,提升本地化业务内容的开发能力;不断完善合作伙伴管理体系,优化合作伙伴管理和评估机制,持续扩大合作范围和深度,提高对产业链的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韦路.传播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J].当代传播,2010(1).
2、李幼平.两步走融合三网[J].中国传媒科技,2009(8).
3、陈光伟.从广电、电信双向进入看“三网融合”下的产业融合新格局[J].东南传播,2009(8).
4、闫跃龙.三网融合背后的利益博弈[J].编辑视点,2010(1).
5、陈佳.浅谈三网融合的动力与阻力[J].硅谷,20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