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歌曲短小、精炼,音乐形象鲜明。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全曲有两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结构是成对比的,犹如一问一答,旋律以dol、 mi、 sol三个音为主,第一乐句最后一个音和第二乐句的第二小节最后一个音结束在商音上,暂时偏离主音,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结束的愿望,直到最后一个音才结束到主音上,全曲一气呵成,欢快、流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初步了解哈尼族的简单常识
2.初步感受哈尼族音乐特征,听辨音乐情绪(即欢快、抒情),并用形体表现欢快情绪
3.利用打击乐器准确表现歌曲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感受哈尼族民歌的创作特征 2.利用形体表现欢快的情绪 (二)教学难点
1.分辨歌曲欢快和抒情情绪 2.自学二、三段歌词
3.为歌曲配器,把握哈尼族音乐的节奏特征(xx x)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语:我们这个单元的题目叫《五十六朵花》,大家都知道这五十六朵花象征着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在傣家的竹楼前、在天山的牧场上、在秀丽的桂林山水之间、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大草原上,各族小朋友欢歌起舞,歌唱幸福的
生活,歌唱美好的明天。
1. 介绍哈尼族
过渡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哈尼族小朋友的寨子,看看他们的生活环境 教师活动:介绍哈尼族的服饰、房屋、乐器等 2. 舞蹈表现
过渡语:让我们一同参与到哈尼族的舞蹈中吧!通过看刚才的舞蹈视频,你能学会了哈尼族舞蹈的基本舞步了吗?
教师活动:示范
学生活动:随音乐学习并练习、掌握) (二)学习歌曲
过渡语:“今天哈尼族的小朋友也带来了他们的民歌,你们听,哈尼族的小朋友迎着春风,披着阳光向我们走来。”
1. 了解歌曲内容
过渡语:“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写作意图)”
学生活动:利用flash让学生看歌词,听音乐,理解歌曲含义 2. 猜含义
过渡语:“这首歌曲中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活动:听范唱,思考“其多列”的含义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歌词,提示学生注意具有特殊含义的歌词 教师总结:“其多列——快来” 3. 体会情绪
过渡语:“谁能告诉我们,演唱者演唱这首歌曲的心情是怎样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是怎样的?”“你通过什么听出来的?”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如何听辨歌曲情绪”,利用所听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听辨
4. 学习第一段歌词
(1)跟读 跟教师按节奏念读歌词
(2)待熟悉后,学生念读歌词 教师弹单旋律 (3)慢速演唱 及时纠正
(4)回原速演唱
(5)教师弹伴奏,学生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5. 自学第二段歌词,并完整演唱 过渡语:你能自己学唱第二段歌词吗?
教师活动:教师弹琴(或伴奏),速度可慢些,让学生自己加上歌词,待完整后,可回原速并完整演唱
6. 按节奏念读第三段歌词,完整演唱 可能出现的问题: (1)解决节奏难点:花纹 策略:找到歌词位置不同的地方 对比 对比“小树叶”“拣竹叶”的念读
(2)“平时我们如何念读小树叶的,那么花纹应该如何念读” 策略:难点突破 学生念读“衣服上的花纹”教师弹旋律 慢速演唱歌曲第三段歌词 回原速演唱 完整演唱全曲 (三)歌曲处理 1. 再次体会歌曲情绪
过渡语: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2. 配器
过渡语:刚刚你们说歌曲《其多列》是欢快的,那么为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更加欢快,请同学们用为歌曲伴奏,我这里只有两种乐器,他们就在你的身边,一个是筷子,一个是我们上课坐的小凳子,我们根据三段歌曲,分成三个组:筷子、小凳子、舞蹈,分别为歌曲伴奏和伴舞,你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
分段落敲击乐器,乐器选择:筷子、椅子 第一段歌词:筷子xx x ︱ xx x 只配第一段歌词中的“其多列”
第二段歌词:敲击椅子 xx x ︱ xx x
只配第二段歌词中的“其多列”
第三段歌词:舞蹈 哈尼族舞蹈的基本舞步
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表现的小组,在其他除自己有任务的段落,其他段落要求学生演唱。注意给学生展示演奏姿态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仅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