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一、一般规定
(1)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
(2)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减少基底士扰动的保护措施,机械挖土时,基底以上200~300mm厚土层应采用人工配合挖除。
(3)地基施工结束,宜在一个间歇期后,进行质量验收,间歇期由设计确定。
(4)采用换填垫层法加固地基时,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土层。
(5)灌注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进入土深度控制应以高程控制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2)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人工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贯入度为主,以高程控制为辅。
二、地基工程
1.灰土地基施工质量要点
(1)土料应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质黏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和腐殖土;土料应过筛,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
(2)石灰: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且不能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和其他杂质。
(3)铺设灰土前,必须进行验槽合格,基槽内不得有积水。
(4)灰土的配比符合设计要求。
(5)灰土施工时,灰土应拌合均匀。应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成团、轻捏能碎为宜。
(6)灰土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人力或轻型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250mm,双轮压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300mm。
(7)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cm。
2.砂和砂石地基施工质量要点
(1)砂宜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选用细砂或粉砂时应加粒径25~35mm的碎石,分布要均匀。
(2)铺筑前、先验槽并清除浮土及杂物,地基孔洞、沟、井等已填实,基槽内无积水。
(3)人工制作的砂石地基填料应合均匀,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m。在铺筑时,如地基底面深度不同,应预先挖成阶梯形式或斜坡形式,以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3、强夯地基和重锤夯实地基施工质量要点
(1)施工前应进行试夯、选定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和落距,以便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少夯实遍数和总下沉量等施工参数。试夯的密实度和夯实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基坑(槽)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开挖时,基坑(槽)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m,以便于夯实工作的进行,基坑(槽)边坡适当放缓。夯实前,基坑(槽)底面应高出设计高程,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加50~100mm。夯实完毕,将坑(槽)表面拍实至设计高程。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夯的夯沉量等,对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三、桩基工程
1.材料质量控制
(1)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粒径应用15~25mm。卵石不宜大于50mm,
碎石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2%。
(2)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无垃圾、泥块等杂物。
(3)水泥:宜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明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严禁使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
(4)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63-2006的规定。
(5)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分批随机抽样、见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控制
(1)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材料长度、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三因素综合考虑。
(2)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为避免弯钩妨碍导管工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
(3)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
(4)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上应设有保护层垫块,设置数量每节钢筋笼不应小于2组,长度大于12m的中间加设1组,每组块数不得小于3块,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
(5)钢筋搭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应小于0.3d。搭接焊缝长度HPB300钢筋单面焊8d,双面焊4d;HRB335级钢筋单面焊10d,双面焊5d。
(6)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并相隔点焊,或直接点焊。
(7)钢筋笼起吊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运输、安装时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3.泥浆护钻壁孔灌注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成孔
机具就位平整垂直,护筒埋设牢固垂直,保证桩孔成孔的垂直。应防止地下水位高引起坍孔,应防桩孔出现严重偏斜、位移等。
(2)护筒埋设
护筒内径要求:回转钻宜大于100m;冲击钻宜大于200mm。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
(3)护壁泥浆和清孔
用泥浆循环清孔时,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1.25。第一次清孔在提钻前,第二次清孔在沉放钢筋笼、下导管后。
(4)水下混凝土浇筑
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必须保证底端能埋人混凝土中0.8~1.3m,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埋深宜为2~6m:灌注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8~1m。
四、基坑工程
(1)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错杆、土钉、支撑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
(2)采用锚杆或支撑的支护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规定的拆除条件时,严禁拆除锚杆或支撑。
(3)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
五、土方工程
(1)当土方工程挖方较深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
(2)在挖方前,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挖土期间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
(3)挖土前,应预先设置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桩,并要定期进行复测和校验控制柱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工程轴线控制柱设置离建造物的距离一般应大于2S(S为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放在已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已稳定无变化),也可在离建造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
(4)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向排水沟方向做不小于2%的坡度。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査,检查点为每100~400㎡取一点,但不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一点,每边不少于1点。
(5)土方工程施工,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土方不应堆在基坑口处。
(6)施工区域内及施工区周围的上下障碍物,应做好拆迁处理或防护措施。
(7)基坑开挖完毕,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等有关人员共同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要求是否相符合,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或发生较大扰动的现象。经检查合格,填写基坑槽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8)验槽时,应做好验槽记录。对柱基、墙角、承重墙等沉降灵敏部位和受力较大的部位,应作出详细记录。如有异常部位,应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9)土方回填:
1)回填材料的粒径、含水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2)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积水,挖出淤泥,验收基底高程。
3)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经试验确定。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冬季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降量比常温时适当增加。土方中不得含冻土块且填土层不得受冻。
六、验收
地基基础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然后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进行验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