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
重点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之前讲了记叙文的几大要领——故事要好听;人物要鲜活;描写要生动;情感要动人。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这些运用得还很不到位,文章干巴、笼统,不够生动,怎么才能让记叙文生动形象?
二、结合实例,感受魅力,领悟方法。
一)结合实例,感受细节魅力
1
例1:金(岳霖)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问:这是汪曾祺先生描写金岳霖先生的一段文字,从中你能了解到怎样的一个金先生?
明确: 童心未泯、率真可爱、不拘小节
汪曾祺先生是怎么来写金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位可爱有趣的金岳霖先生。
疑问:是否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就一定会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2:李老师布置完比赛的事,合上了他的笔记本。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们:“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为班级争光!”
请学生评价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怎么样?(平实、笼统,未能突出李老师的个性特点。)
问:是否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就一定会使文章生动形象?靠什么让人物形象,文章生动?(提示: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为何这么形象,传神?——描写更加细致入微,突出人物性格心理)
总结:记叙文文中不是有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就一定能生动,要使文章生动形象,要依靠更能细致入微地刻画形象的描写,这种针对人物的某一局部、 环境的某一特征或事件的某一细微进程进行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它的魅力在于
2
通过细节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
补充:
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著名女作家 池莉
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巴尔扎克(法国著名作家)
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穆青(著名记者)
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我写人物,主要手段就是细节和语言。 ——李准(著名作家)
二)结合实例,领悟方法
1、结合例1例2,总结方法。
通过刚才两段文字的比较,感受了细节的魅力。
两段文字虽然都运用了语言、神态等描写,但第一段明显更生动传神,因为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现实生活的实际,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在选材方面要能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理的
3
典型材料)(板书:选材:典型(个性、心理))
补充实例:
例3: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分析: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 例4: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一位善解人意、充满爱意的母亲)
疑问:有了好的材料,是否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细节?学会去表达。
2、结合例5,总结方法:表达:细致
例5:
1)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我没有什么学问——,”接着又说,“可是也有一点喽!”
4
2)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比较这两段文字,说说哪段文字更传神?
从第二段里,你能读到怎样的一位梁启超?(幽默诙谐、谦虚又自负(自信))
问 :从刚才的分析里给你什么启示?(即细节在表达方面有什么要求?)
明确:细致入微 “放大细小的”(写好细节当中的细节)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动作、心理或者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举例:例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分析: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本在皮肤之下,不易被人看出;“条条绽出”,细腻入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的羞愧、善良、迂腐和无法摆脱廉耻的懊恼。
(例7:“父亲蹒跚地走过铁道,艰难地爬上月台,为我买一堆橘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动得哭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5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爬过月台给“我”买橘子时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和我对父亲为我的付出而感到心酸和难过。
例8: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右手还在不停地写……(痴迷数学,浑然不知)
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可采用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反复等。
例9: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分析: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例10: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6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孔乙己》
(反复强调“欠十九个钱”,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因这个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掌柜的眼中,孔乙己的尊严和生命远不如这十九文钱来得重要。)
小结: 刚才结合大量的实例,我们了解到细节的魅力,当然,细节描写有讲究,它要求选材必须典型,即要能突出人物特点、 环境特征或事件的某一细微进程,在具体描写中要做到细致,“放大细小的”(写好细节当中的细节),具体说可以突出细部相貌、动作、心理或者事件的细微进程,也可以采用修辞手法来形象地展现特征。
三、实战演练:
一)修改(改写下文使之更突出“父爱”的主题)增加细节
《回望》(原稿)
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
一天下棋时,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父亲就决定送我。
7
公共汽车上,父亲站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我两眼望着窗外,略微侧头,发觉父亲在注视着我。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虽然身后并没有随行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还是与刚过了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我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父亲仍然注视着我,目光是那样温暖。我顿了顿,假装提鞋。站起来时,心中的暖意更深了。
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无处不在,却不易察觉。
要求:加入细节,将文字写得更传神
回望(修改稿)
父爱是不易被察觉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
一天下棋,父亲借口悔棋,我不快,便与父亲闹翻了。从那以后,我尽量避免和父亲说话。那天,母亲出差,去辅导班的路途遥远,“护送”我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
上了公共汽车,我故意与父亲背对着,沉默不语。我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偶一侧头:竟发现父亲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关切,似乎并不在意我俩目前正处在“僵持阶段”。
到站后,我一声不响地下了车,快步走着。身后似乎并没有父亲跟随的脚步声,但在拐弯处:我回头一望,正好与刚过马路的父亲的目光相碰。我不禁眼睛一热,心也跟着热了起来。虽然看不清父亲回望我的眼神,但我分明感觉到那目光是暖的。我顿了顿,假装
8
蹲身提鞋,又朝父亲回望我的方向看去,发觉父亲仍在看着我。我站起身来,心中的暖意又加深了,心潮澎湃地走上了通向教室的路。
从此,我发觉父亲的爱就像回望一样无处不在,只不过需要用感受爱的眼睛去观察,用体谅父亲的心去感受。
二)写片段:
写写你身边熟悉的同学(不写名字,让同学根据描写来猜)
四、小结:
一篇文章,有一句或一段生动的细节描写,就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就能让人对文中的人物过目而久久不忘。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不然,就不是什么画龙点晴,倒可能是画蛇添足了。
所以,我们要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五、作业布置: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父亲或母亲关爱自己的片段。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