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析
2023-07-11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 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6—0292一O1 2007年第17卷第6期 收稿日期:2006—12—19 居住 百规 设针探衍 董艳平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对居住小区的环境、空间、交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 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居住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不仅能单 纯地为住人而住人,而且已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更高 领域递进。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有更多娱乐和 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近几年来,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 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1居住小区设计的人性化 “人性化”一词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在当前居住小区的环境设 计中考虑人性、人情、感受人格的尊重,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在进行居住小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小区环境的使用对象, 进而分析各类户外景观环境的不同及不同的使用人群及行为方式的特 点。避免将城市设计的一些手法运用到小区的设计中。如将城市公园、广 场等设计手法用于小区的环境设计,从而导致居住小区环境尺度过大。 硬质景观过多,偏离了居住小区的设计方向。在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中,首 先。要强调居住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性,户户共享,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 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同时考虑到隔声和最好朝向的问题;其次,要强调 居民归属感的创造,使每家每户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即 强化空间的围合性,但注意创造形态各异、环境元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 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好和人际关系融洽的效果。 2构筑有序的空间 居住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 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把室外 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等。在构筑空 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型的耗 。小区级公共空 间应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它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 在设计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 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空间应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 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 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居住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 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居住区交通 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居住小区 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做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 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 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增加了道路交通 面积。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有些学者提出了适度“人车合流”的模式。 设计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以达到人车和谐共处的“人车合流”局 面。如道路断面通过具体线形设计或设置中间岛、突起、路口中心隔离带 等方式,能使汽车的行驶速度得到控制,这样不仅增加了小区内道路的 292 变化,丰富了景观设计,还保证了居住小区内行人的安全与舒适。 从2O世纪9O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普通居民家 庭中,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居住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设计 也就成为一个难点。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满足用户的 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二是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 济适用等方面考虑。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 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比较低,在现 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 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 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 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 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 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 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 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 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 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4 创建文明环境 文明环境包含有文化教育建筑、老龄化设施、体育休闲设施等,通过 各种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就是创建文明环境的目的。 小区中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一方面在这些设施布置时 应注重环境质量,保证相应的绿地、建筑朝向和充足的采光,设施配套要齐 全;另一方面居住区教育设施还应承担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活动,扩大至 开放性、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场所。学校的教育设施利用节假日或晚 上等时间对居民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如就业教育、补充教育、老年教育等。 体育休闲设施对于增强居民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有着重要意义。在设计时,一方面居住小区的体育休闲设施要考虑不同年 龄层次的人群的使用要求,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活动场所,为 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和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 资源共享,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对 居民开放或有偿服务。从而提高学校设施的使用率和小区体育设施的总体 数量和质量。我国在1999年就跨人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通常指的 是6O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社会总人口的10%),因此在居 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老龄化设施主要有 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医疗设施等,居住小区应尽可能地为老人 提供更多的余暇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同时应将这些老龄化设施结 合设置,创造一个清静、洁净、健康和优美的环境。 5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 续。规划是居住小区的关键。规划师必须理性对待,建立“以人为本”的 观点,在设计中保证居住小区环境舒适、居民身£艨l、人际交往(下转封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