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沙头角鱼灯舞艺术”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
我们是盐田区外语小学科学探究小组的成员。我是田秋实,我是吴思语,我是郑景桐,我是肖洋。
今天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小组的一个探究活动——探寻“沙头角鱼灯舞艺术”。
说起“沙头角鱼灯舞”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其实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在2008年还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沙头角鱼灯舞是不同于我国其他鱼灯舞的一种颇具岭南特色的广场舞蹈艺术,起源久远,对研究岭南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审美学、民俗学、信仰崇拜等都有较高的价值。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部分舞蹈流程、动作以及鱼灯的做法已经面临失传危机,亟待人们保护和拯救。本次探究活动伊始,我们便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鱼灯舞的了解情况,本次调查我们向盐田社区居民发放调查表100份,收回100份。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51%的人没听说过鱼灯舞艺术,59%的人对鱼灯舞艺术不了解,45%的人没见过鱼灯舞表演,65%的人不知道传统和现代的鱼灯舞表演道具有多少条鱼,73%的人不知道鱼灯舞表演道具的制作方法和过程,59%的人不知道鱼灯舞何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鱼灯舞艺术发源地的盐田社区的居民对这种古老的文化了解都这么少,那么深圳其他地区、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对鱼灯舞文化的认识可想而知。
我们再来看有关人们对鱼灯舞艺术了解、参与鱼灯舞表演兴趣方面问题的问卷情况:
有35%的人明确表示如果有鱼灯舞表演会去观看,只有11%的人表示不想观看。79%的人认为鱼灯舞需要加大宣传力度。45%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学校鱼灯舞表演或道具制作。还有超过50%的人表示可以通过在社区或学校开展成果展,免费开设学习培训班等方式传承鱼灯舞。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感受到了鱼灯舞艺术宣传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少年儿童更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而沙头角鱼灯舞作为我们身边的民间艺术更值得我们去探寻、挖掘、学习、研究、推广。因此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详尽的调查探究。
第一步,准备阶段:制作调查表,开展校园及家庭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鱼灯舞的了解程度;
第二步,查询阶段,访问沙头角老艺人,了解鱼灯舞艺术;
第三步,探究阶段:邀请艺人到校指导鱼灯道具制作,开展鱼灯道具探究活动,制作适合小学生表演的鱼灯道具;
第四步,宣传阶段:开展关于“鱼灯舞艺术”的主题班会,要求沙头角鱼灯舞表演队来校表演,制作板报、宣传栏等。
下面,我们将一步步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活动过程及成果。
首先,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鱼灯舞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我们身边的
古老的文化。根据我们网上查阅的资料以及向民间艺人的访问,我们了解到:
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清初乾隆年间,流传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等地的一种民间艺术,是世世代代捕鱼为生的渔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企望,祈求妈祖女神保佑丰收而根据鱼的习性,发挥丰富想象创作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民间气息,为渔民喜庆丰收、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必备节目。
沙头角鱼灯舞是情节性舞蹈,是一出活灵活现的民间“海底总动员”。其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种鱼类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
第二部分是恶鱼黄鳢鱼欺侮众鱼,追赶吞食;
第三部分是众鱼团结反抗,打败恶鱼,重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舞蹈中各种鱼是寓意一定社会角色的:黄鳢鱼象征海盗,任意欺压渔民;众鱼象征广大渔民,不畏强暴,向往幸福生活。传统的鱼灯内部点上蜡烛,现代往往用电灯代替,表演的时候,鱼灯点亮,演员蹲成马步,用鱼灯遮住身体,仿佛色彩斑斓的鱼儿摇头摆尾,自由自在地游弋,美丽的红鲤,机灵的沙鸡鱼,蛮横霸道的黄鳢角……民间艺人们用惊人的艺术表现力,生动表现鱼儿喜怒哀乐的情绪,在舞台上呈现充满生命力的海底世界。沙头角鱼灯舞是广场男子群舞,专门在晚上演出,由二十几个男演员手举鱼灯表演。场上有四根龙柱和绕场蓝色水布,以仿海底世界。传统的鱼灯舞表演一般在村前空地或沙滩进行,由25条鱼组成。鱼灯舞的内容,为首先鱼群按序排列出场,随后“黄鳢鱼”出场,在鱼群中上下穿梭追逐,表现鱼群在海洋世界里遭受到弱肉强食时的搏斗情景,最终,鱼
群联合起来赶跑了俗称“霸王鱼”的“黄鳢鱼”,恢复一个和平安宁的海洋世界。
演出时不用灯光,观众利用龙柱和鱼灯里的蜡烛光芒,看到“海底”各种鱼类在舞蹈。表演的时候,演员手举鱼灯以低马步俯身曲背运行穿插,使鱼灯呈现出丰富的舞蹈情节。这样观众在四周观赏,似看到鱼儿在水里游动一般的情景,一会儿嬉戏,一会儿觅食,动作十分生动逼真,气势磅礴。表演所用鱼灯制作精巧, 用竹篾扎成鱼状,糊纸绘彩再涂上桐油,下装短棍 ,举棍起舞穿梭如海中鱼群。伴奏乐器有锣、鼓、钹、锁呐、螺号等。传统的鱼灯舞表演一般在村前空地或沙滩进行,由25条鱼组成。现在的“鱼灯舞”改在舞台表演,沿袭传统由锣、鼓、喳、唢呐以及号角配乐,但经精简后只有18条鱼。
沙头角鱼灯舞目前是深圳仅有的6个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发展之路很不平坦。鱼灯舞在文革期间受“破四旧”冲击,遭遇了长达40年的沉寂。
1999年,沙栏吓村的村长发动村民对鱼灯舞等当地的民间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2003年,在深圳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村里健在的三名老艺人吴观球、邱煌生、吴亚九开始凭记忆传授与鱼灯舞相关的乐谱、舞步和扎鱼工艺。村领导还特意跑到香港,寻回当时流失到香港的用于鱼灯舞表演的铜锣车,以及用于鱼灯舞照明的清朝六脸灯和民国时期的用于鱼灯舞伴奏的小鼓、大钹等乐器。
但是原版鱼灯舞只在1938年前上演过,见过其真面目的,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了,这些老人大多分布在香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要找到他们, 实属不易。因此现在的鱼灯舞只恢复到原版鱼灯舞六七成的水平。以前的鱼灯舞还有虾和墨鱼,墨鱼灯中安装有特殊机关,关键时刻能喷射出焰火,显示出墨鱼喷墨的瞬间。但是,现在墨鱼灯的技术已经失传了。伴奏乐曲由于年代久远,和老艺人的过世,部分已失传。为保护鱼灯舞艺
术,盐田区成立了专门保护小组,不仅深入寻找、补充、完善鱼灯舞的历史资料,进行静态保护;还加大资金投入,定期组织鱼灯舞表演,提高居民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度和情趣度。据了解,以培训鱼灯舞表演人才的计划已经实施,沙栏吓村也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接下来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探究鱼灯舞艺术的成果。为了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加深同学们对它的了解,学校聘请鱼灯舞老师(老艺人)来校指导鱼灯道具制作,开展鱼灯道具制作材料探究活动,以及适合小学生表演的鱼灯道具。
传统鱼灯舞的鱼灯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根据各种鱼类的体型特征和长短大小的正常比例,先用竹篾扎成鱼形的骨架,糊上砂纸,然后根据各种鱼类的颜色,用元粉、牛皮胶和上颜料画鱼,再涂上桐油,既显得鱼的色泽光鲜又可防雨、防潮、防掉色。
鱼灯分头、腹、尾三截。头部一截较长,占了鱼灯的前半部;腹部一截,较短;然后是尾部一截。头部一截比腹部一截大,腹部一截又比尾部一截大,三截依次套进,连接固定。各交接处周围有一指宽的空隙,腹部两节既可自由摆动,又可让鱼灯在点燃蜡烛后的热气散掉。鱼灯嘴内用纸封住,预防鱼灯舞动时产生的气流把火吹灭。在鱼灯的中间,有一条长一米、直径3厘米的棍柱,作为中轴支撑鱼灯,中轴棍柱先从鱼灯的顶部固定后再往灯内腹部固定,然后往灯外延伸20厘米,供舞者以此为把手举灯起舞。鱼灯腹下还留有供点蜡烛和通风透气的气孔。鱼灯的长短大小不等,在鱼灯腹内接近底部的中轴两旁,分别装一截2寸长的竹筒,各插一支20厘米长的蜡烛(可燃烧一小时)。因蜡烛不长,离鱼灯的两侧15厘米左右,又有多处散热孔,所以点烛舞灯时,鱼灯内的温度并不明显,蜡烛的火也不致把鱼灯烧着。鱼灯表演前还要用嘴含水往鱼灯上喷上水,砂纸沾上水,经风一吹,鱼灯就特别饱满。
但是这种鱼灯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过大,而且蜡烛的灯芯不容易掌控,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是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具体措施是:
(介绍我们的鱼灯)PPT展示
经过改造的鱼灯身形更加小巧,LED灯芯安全便于操作,表演难度大大降低,激发了同学的极大的表演热情。我们趁此良机在校园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关于鱼灯舞艺术”主题班会;
2.邀请沙头角鱼灯舞表演队来校表演;
3.制作板报、宣传栏等。
配合PPT演示
经过这次探究活动,使我校同学深入地了解了鱼灯舞这项古老的艺术,激发了大家认识、保护鱼灯舞的热情。从未知到热爱,还有更多事宜有待我们继续研究,继续探讨,继续挖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为祖国璀灿的民间艺术之花长盛不衰而不断努力!
。
附件1 :
关于鱼灯舞表演艺术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附件2:
关于“沙头角鱼灯舞艺术”调查问卷(盐田社区居民)
沙头角鱼灯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表演形式独特,融艺术性、观赏性和参与性于一体。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沙头角鱼灯舞艺术,占用您的时间为我们做这样一个调查问卷 :
1.您听说过鱼灯舞艺术吗?( )
A.听说过 B.没听说过
2.您了解鱼灯舞艺术吗?( )
A.非常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了解
3.您在哪里见到过鱼灯舞表演?(可多选)( )
A.现场表演 B.电视节目 C.网络视频 D.没见过
4.您知道鱼灯舞是表现什么样的精神?( )
A.团结合作 B.向往自由 C.反抗恶势力 D.歌颂爱情
5.您知道鱼灯舞表演道具共有几种鱼?( )
A.10种 B.15种 C.20种 D.25种 E、不知道
6.您知道简化后鱼灯舞表演道具中共有几条鱼?( )
A.12条 B.15条 C.18条 D.25条 E、不知道
7.您了解鱼灯舞表演道具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吗?( )
A.非常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了解
8.您知道沙头角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哪一年吗?( A.2005年 B.2008年 C.2011年 D、不知道
9.如果有鱼灯舞表演活动,您会去观看吗?( )
A.会 B.不会 C.说不准,看情况
10.您认为沙头角鱼灯舞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吗?( )
A.需要 B.不需要
11.如果有机会学习鱼灯舞表演或道具制作,您愿意学习吗?( )A.非常想学 B.不想学 C.看情况
)
12.您觉得传承和保护鱼灯舞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可多选,补充)
A.加大宣传 B.举办巡回表演 C.社区或学校开展成果展 D.免费开设学习培训班
E.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F.其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