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word版)】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 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2分)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
概括。(3分) (1)为友:
(2)为官:③④①②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附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 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何闻信亡() ④王许之 ( )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7.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
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___________ ..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 . (3)无地置土 置:___________ . (4)公遂止遂:__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
(4)于是(或:就) (意思对即可。)
【点拨:第(1)句中的“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箕畚”;第(2)句中的“亡”是通假字,通“无”。】
2.(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点拨:如下词语要译出:第(1)句中的“易”是“交换”之意;“反”通“返”,
【篇二:2014-2015南京高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s=txt>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答卷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上。 一(25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2)月下飞天镜, ▲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念天地之悠悠,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欲把西湖比西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有一些话总在不经意间就打动了我们:陈涉的“▲ ”是一种少怀大志的抱负,曹刿的“ ▲ ”是一种懂得把握时机的魄力,欧阳修的“▲ ”是一种纵情山水的闲适。
2.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在高淳国际慢城蜿蜒起伏的丘陵间,桃花粉菜花黄,梨花白杏花红,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点缀( ▲ )期间,让您如在画中游。 .
(2)李克强总理说:“当然,我们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 ▲ )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 页共 8 页
班级要开展“魅力汉字”主题活动,你和伙伴们完成了以下任务:(11分) 【书写】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句子。(3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欣赏】
4.下面是对三位书法家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祭侄文稿》 《兰亭集序》 《古诗四帖》
a.颜真卿《祭侄文稿》是草书,章法布局渐渐进入悲情状态,到文稿末尾,书写迅疾而极潦草,满腔悲愤如暴风骤雨倾泻无余。
b.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行书,丰富多彩的笔画和多姿多态的结体,造成满篇飞动的神采,如同创造了一个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百花园。
c.张旭《古诗四帖》是草书,不为楷书法度所囿,奔放直下,如迅风,如急雨,如闪电??这也许就是“不可端倪”的一种体现。
【联想】 5.很多汉字,能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小悦和小丽对汉字的联想如下:
小悦:“信”,一个人的言语与他本人一般比肩齐高,不夸张,不装小,堂堂正正,这个人便足以信赖了。
小丽:“雨”,仿佛让我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哦!
请你模仿小悦或小丽的联想方式,选择一个汉字进行联想。(3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2 页共 8 页 【思考】 小远:▲
老师:这给你识记生词什么样的启发呢? 小远:▲
老师:是的,“形、音、义”三位一体是汉字的特性与魅力。 二(40
(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8分) 【甲】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
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
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
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分)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3 页共 8 页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及得政( ▲ ) (2)读者咸悲恻( ▲ ) ..
(3)柳人以男女质钱( ▲) (4)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 ) .. 8.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宗元少/精敏绝伦b.播/非人所居 c.无/辞以白其大人d.出己/钱助赎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
10.【甲】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
11.【乙】诗首句的“ ▲”字最能体现出柳宗元当时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诗中,正如【甲】文中所说的“▲ ,▲ ”。(3分) 12.综合【甲】文和【乙】诗,说说诗人明明面对的是春天,为什么会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3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1分) 叶子蒋勋
时序还是盛夏,或许因为几日阴雨,已有不少树叶变黄坠落,公园地上新添了一片金黄。不像深秋落叶那么繁密,有时疏疏落落几片,衬映在沙地上,特别显出叶子形状的完美。
我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想要收存在用来素描记事的空白笔记本里。叶子椭圆形,放在手掌上,刚好是掌心的大小。
树上的叶子,长在高处,在阳光和风里翻飞闪耀,色彩的层次和光的绚丽,使人不容易发现单一一片叶子形状的完美。地上的落叶变成淡淡的金黄,有一点透明,托在掌心,可以清楚观察叶脉纤细而复杂的纹理组织,一片小小的叶子,竟也如此巧夺天工。
椭圆形的叶子,边缘有不明显的细细锯齿。所有的锯齿朝向同一个方向,从叶蒂上端一直延伸到形状线条优美的叶尖,好像是最好的裁缝师傅的手工剪裁。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4 页共 8 页
我问了公园里休憩的当地居民,他们说是菩提叶。但是和我看到的菩提叶不一样,家乡的菩提叶要大得多,形状更接近心形,上阔下窄,叶尖也要比这边的菩提叶长三四倍。
我喜欢菩提叶,或许与传说里佛的故事有关。曾经去过印度菩提伽耶那棵大树下静坐,冥想一个修行者曾经听到过的树叶间细细的风声。或者,树叶静静掉落,触碰大地,一如那心中兴起的震动。 冥想尽管冥想,这片叶子其实可以与故事无关的。
一个学植物的朋友常常给我比较科学的回答,他说:叶蒂纤细却非常牢固,因为要支撑整片叶子的重量。他又说:许多叶子的边缘有锯齿是来源于防卫的动机。
我起初有些惊讶,我对一片叶子形状优美的赞叹,我想用文字去歌咏的一片叶子,我想用色形、线条、质感去表现和记录的一片叶子;在一个学植物的朋友研究的领域里却有不同角度的观察。 家乡的菩提叶的确更像一颗心形,尤其是拖长的叶尖,使人觉得是可以感受细致心事的人类心脏的瓣膜。
关于细长的叶尖,我的学植物的朋友仍有不同的解释。他说:许多植物的叶尖是用来排水的。他补充说:尤其在热带,突如其来的暴雨,大量积存在叶片上,叶片会受伤腐烂败坏;久而久之,植物的叶子演化出了迅速排除水分的功能,形状其实是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
所以,我珍惜的叶蒂的坚定,我珍惜的叶脉如人体血管一样细密地分布,我珍惜的叶缘像蕾丝编织一样的锯齿细纹,我珍惜如同一颗
心一样饱满、而又如此优美、可以托在掌中的形状,我所珍惜的细如鸟羽的叶尖……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吗?
要多久才能演化成这样的形状?我好奇地问。他耸耸肩回答说:上亿年吧。
他的回答使我陷入沉默。
美是不是生命艰难生存下来最后的记忆?美是不是一种辛酸的自我完成?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
打开素描本,空白的纸上拓印着这一片叶子浅浅湿渍的痕迹,像一片不容易觉察的泪痕。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吗? (说说叶子通过了哪些生存的艰难,形成了什么样的痕迹。)(3分) ▲
(2)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叶子的美为什么“使我狂喜”,“使我忧伤”?)(2分) ▲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5 页共 8 页
【篇三:语文阅读练习3】
阅读。
节奏。”一些日常的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我们会在特定的时间起床,到了中午就会感觉
饿。生物节奏让人类适应周边环境,是这个物种得以生存的关键。它让人体与日夜交错达到
和谐统一,还能控制饮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调解体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物
调解能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午觉会让一些人迅速恢复精力,另一些人却可能因为睡了午 觉而影响夜间睡眠。
在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具备神经系统的动物中,主要心脏计时器都在一个位于下丘
脑中不足1毫米的区域,即上交叉核。它由大约1万个神经元组成,可以从体外接受信息,
并为其他器官的小生物钟的协调发出信号。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基因角度对生物钟加以深入
研究,目前已经了解到有12个基因片断负责调整上交叉核中的生物节奏机制。当细胞感受
到来自它的信号时,就会依据领导者所拨的节拍开始摇摆。这些信号主要是各种神经细胞的
脉冲和荷尔蒙。当上交叉核接收到来自这些细胞的信号后,就把它们发送到大脑的其他区域
和身体的其他器官。白天时,为配合阳光,上交叉核发出指令,封锁睡眠激素。到了夜晚,
上交叉核又会取消封锁,信号抵达松果腺,后者负责释放睡眠激素。当血液中这种激素的含
量上升到一定标准时,人体就会感到丝丝困倦,直至人睡。
我们的活动都是与光线相适应的,但是偶尔也会忘记与时间的关系。科学家们早已发现,
在夜间服用治疗哮喘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可能产生相反效果。抗凝血药肝素在夜间会发挥更
强大的功效,而哮喘的发作则会在清晨更加频繁和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时间治疗学更有利
于机体器官收到药物功效的原因,因为它考虑到了药物、患者和服用时间的特性。许多疾病
的治疗都可以依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奏得到效果上的改善,例如皮肤类疾病、肥胖、风湿性关
节炎、哮喘、偏头痛、心绞痛、过敏性鼻炎、飞行时差综合症、高血压和癌症等。
几年前,《科学》周刊公布了一项颇受争议的研究。一些科学家指出,他们已经在人体
皮肤中找到了能够在受到光刺激后向神经系统发出信号的细胞。科学家们甚至认为可以研究
某种装置,治疗飞行时差综合症。对此,诺格拉认为:“控制生物钟的想法无法实现。因为
这是一套存在于身体器官内的非常固执的系统。”然而,生物钟却是可以被发现的。科学家
已经发现了人体生物节拍与某些疾病之间的关联,如抑郁症、失眠、癫痫以及一些内分泌疾
病等。一些与神经紊乱相关的病症也与生物钟节拍的改变相关,因为人体生物钟的主时钟就 存在于神经中枢系统内部。
生物钟遭破坏引发的疾病基本可以被划分为两类:外源和内源。飞行时差综合症就属于
第一类疾病。“人体的生物节拍是一个整体。如果所有部件都一起运动,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但当我们进行跨洋旅行的时候,所有指针不是同步运动,一些激素的生成也许要花费数个星
期。人体内部平衡被打破,于是我们就产生了眩晕、心跳过速和易怒等症状。”诺格拉说。
那些常年值夜班的人也会产生类似症状。另一方面,内源改变是一种因为人体没有很好地捕
捉到光照,身体没有与光照达到步调一致而产生的异常现象。呈现这种症状的人大多无法与
环境同步,在不是睡觉的时候表现出困意。受此困扰的患者无法在凌晨时分进入深度睡眠, 也无法按时醒来。
1、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计时学专家正在研究人体健康是如何取决于体内生物钟节奏的问题,如果二者产生对
抗,人就要生病,但是生物钟不可以“调整”,从而使紊乱难以消失。 b.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有12个基因片断负责调整上交叉核中的生物节奏机制。
c.生物钟遭破坏引发的疾病基本可以被划分为外源和内源两类。 d.人体生物钟的主时钟存在于神经中枢系统内部,一些与神经紊乱相关的病症也与生物钟节 拍的改变相关。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交叉核可以从体外接受信息,并为其他器官的小生物钟的协调发出信号。
b.服用药品也会依据服用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后果。 c.人体生物节拍与某些疾病之间具有关联性。
d.若能使激素分泌等各方面达到生物节奏上的和谐一致,疾病就会彻底治愈。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生物钟可以通过施以光照的办法改变。
b.有的人习惯当“夜猫子”,另一些人则是昼行者,说明了这些人的生物钟已经紊乱。
c.所有生命机体中都含有生物钟,小到细菌,大到人类自身。
d.某些树的花朵在白天开放,花瓣到了夜晚就自动闭合,这证明了生物节奏的存在。 二、文言文阅读。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
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
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 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
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面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 易:改授b.如何与母偕行 偕:一起 c. 时人义之 义:义气d. 便为永诀决:诀别
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全石以为底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卷石底以出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选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柳宗元的特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为友 b.为子c.为官 d.为师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三、现代文阅读。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
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 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
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
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
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
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
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
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
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 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
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
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
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 天害理的勾 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
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
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
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
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
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 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
,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
“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2、阅读下面的两个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语意。(4分) ①、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
②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 4、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