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寓言翻译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

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

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

译文: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郁离子》)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

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译文附录:

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翻译附录: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

都是这样的啊。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

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韩非子》)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2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22、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

23、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24、食凫雁以秕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

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

25、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6、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刘元卿《贤类编》)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

27、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

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曾敏行《独醒杂志》)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28、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

29、家藏宋笺

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明·张令夷《迂仙别记 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

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

30、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

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

31、鸥鸟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

32、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33、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吕氏春秋》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

34、陈轸贵于魏王

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韩非子·说林上》① 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

35、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

36、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

37、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庄子·外篇》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

38、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刘向《说苑》

39、夔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

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

40、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41.《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42、刮目相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资治通鉴》

43.券在心,不在纸

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44、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4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

砂,矿物名,红色。

47、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49.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51、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

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52、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53、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54、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55、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