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冀教版七下历史2单元复习提纲

2023-08-22 来源:步旅网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和战

一、 北宋

1、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二、辽

1、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建立时间:916年 民族:契丹 都城:中京 三:澶渊之盟

1、 时间:1005年

2、 内容: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 3、 意义:

1) 宋辽开始了和平相处的局面,100多年没有战争。

2) 宋辽都在边境地区设置了互相交易的市场,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丰富了两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文化

生活。

四、 西夏

1、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民族:党项 都城:兴庆

五、 宋夏和约 1、 时间:1044年 2、 内容:

1) 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封为夏国王。 2) 宋每年给西夏许多白银、绢和茶叶。

第九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一、 金

1、 建立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都城:中都 民族:女真

二、南宋

1、建立时间:1127年 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三、靖康之难:时间1127年;经过:1126年金攻宋,1127年,进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3000多人北返,并掠走大批典籍和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1、原因:

客观1)金为了掠夺土地和财富,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主观1)北宋政权内部腐朽不堪。

3) 统治者没有抗金的决心。

四、宋金议和 1、内容:

1)南宋对金称臣。 2)割让部分土地。

3)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2、意义:

1)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2)维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局面。 3)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五学习岳飞精神:忠心爱国,军纪严明;刚正不阿;为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等

第10课 经济重心南移

一、 表现: 1、 农业

1)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改进。 3) 农田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4) 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5) 小麦在南方已普遍种植。

6)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

2、 手工业

1)出现了“瓷都”景德镇。2)宋代五大窑: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3)宋代造船业发达,罗盘针开始应用于航海,航海技术居世界前列。4)宋代纺织业显著发展,代表有江浙的丝绸和蜀地的丝织品。海南岛的棉纺织业成为一项新兴的手工业。

3、 商贸业繁荣的表现

1) 商业:城市周围出现集市;城市更加繁华;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出现最早的商业广告。

2) 海外贸易空前发展:贸易范围扩大,与宋通商的国家有50多个,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出现管理海

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著名的港口城市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宋文化生活丰富的原因?

1、经济基础:宋代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市民队伍壮大,生活水平提高,思想感情更加丰富。 3、现实基础:宋代社会矛盾尖锐。

一、 衣 宋朝百姓一般穿及腰的短衫,官员和富商们穿垂地长衫。缠足的陋习已经出现。

二、食 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喝酒很普遍,主要喝米酒,富贵人家饮用葡萄酒。盛行喝茶,茶楼

在城市里非常普遍。

三、住 都市住宅沿街布局,农村百姓的房屋是茅屋或瓦房。 四、行 多使用牛车,士大夫骑驴或骡,富贵人家出门乘轿。 六、 节日

元旦、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宋朝3大节日。

七、 娱乐

地点:瓦社

活动:说书、傀儡、杂技、杂剧、景戏等。 体育运动:武术、相扑、蹴鞠和水上运动。

八、 宋代崇学风气盛行的原因。

科举制度的严密化客观化制度化,取士范围的扩大,录取人数的增多,印刷术的普及和图书的容易获得等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崇学目的:人们希望用学问打通权力之门

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

一、 成吉思汗

1、 称帝时间:1206年 2、 地点:斡难河源 3、 历史贡献:

1 )建立蒙古政权。 2)统一了蒙古。

3)实行了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4)创立了蒙古文字,颁布了法律。 二、元

1、建立时间:1271年 统一时间:1279年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

2、元朝的统一后忽必烈为加强中央政权采取的措施

政治:①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设宣政院

管辖吐蕃地区。 经济:①重视农业

②设劝农司、司农司等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 ③推行奖励农业生产的措施。 ④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颁布全国。

4、 元朝的民族政策:民族歧视民族压迫,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5、 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元朝的统一;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

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表现:回族形成。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

一、 四大发明

1、 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2、 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 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 二、 科技著作

1、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著作是《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得出一年的时间为365.2425天,比公历早了

300年。

2、 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石油”这一概念。在天文历法算学医学地理学方面都有突出成

就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一、《资治通鉴》

1、体裁:编年体通史 作者:司马光 2、内容:记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3、特点;取料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 4、我们应学习司马光的勇敢,勤奋,严谨的治学品格等。 二、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1、 北宋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风格豪迈奔放。 2、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作品风格委婉含蓄,清新淡雅。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 3、 南宋的辛弃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品风格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三、 元曲

1、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2、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