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 水平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点 :
在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意境,感觉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清平乐.村居》配乐朗诵MP3。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播放罗大佑的《童年》,请同学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导入本课《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中的生字词)
1.生字。
媪 清平乐 剥莲蓬
2.生词。
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泛指男方的方言。辛弃疾简介:字幼安,号稼轩,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三)再读课文,播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赛读。
听录音,请各组推荐一个代表,赛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词意。
1.乡村的景色怎么样?
明确:茅檐————————低小
溪边————————青青草
(乡村的环境非常的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生机勃勃。)
2.这首词里面写了几个人物,这些人物的状态怎么样?
明确: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词中一共写了五个人物。老翁、老妇他们在快乐地聊天;大儿在辛勤的锄豆田里的杂草;中儿在认真地编织鸡笼;小儿正趴在溪边剥莲蓬吃。)
⑴从“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过得很幸福。那么大家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两个老年人感到这么幸福?
明确:词中说:两位老人正在互相逗趣、取乐,非常开心。看来年迈的两位老人非常恩爱,日子过得很甜蜜。他们们现在正在聊什么呢?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他们在聊自己美满和谐的家;聊自己可爱淘气的儿子;聊自己美好的往事。
⑵“最喜小儿无赖”中的“喜”有几层含义?
明确:第一层含义:作者喜欢最小的孩子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第二层含义:老翁、老妇喜欢小儿的淘气、可爱;
第三层含义:作者喜欢小儿带给普通农家人美好的感觉。
(五)这节课中我们共学到了3首相关儿童的诗,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成一篇300字的小短文。(写完后,请同学讲,互评。)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清平乐.村居》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辛弃疾的详细资料,并且能够准确的理解和背诵这首词,并且也体会到了此人对农村平静、安逸的生活的向往。
(七)作业布置:
请你为本首词创作一个更有特点的背景插图。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边————————青青草
(环境:美)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人物:怡然自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学生实行引导和组织学习,我发现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语速过快、基本功不够扎实,以后我会针对自己存有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自我改造计划,并坚持执行,相信我一定会有很大进步。另外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这是众多学生共同的特点,所以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多鼓励、多引导,经过多次为学生鼓励,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会提升很多,学习效率也会提升。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实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 水平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田园生活的感受较少,能够通过多读多悟来感受。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水平,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静心读书,有自己的
独特见解,表达水平较好。学生大多能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与想象,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即达到本课的目标,又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的自助建构。
五、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营造氛围。
教学以歌曲《童年》导入,伴着优美的轻音乐,给学生创设了一份恬静的田园氛围,并且让学生想到了自己美好的童年。从而导入本课《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学会生字词。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播放录音,让学生、练读、赛读。
听录音后,请各组推荐一个代表,赛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词意。
用两个大问题(1.乡村的景色怎么样?2.这首词里面写了几个人物,这些人物的状态怎么样?)来引导学生理解本首词,接着再用两个小问题(1.为什么两个老年人感到这么幸福?2. “最喜小儿无赖”中的“喜”有几层含义?)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深入体会本首词的深刻意味和作者在本词中所表达的感情,最终达到背诵本首的水平。
(五)课堂练习: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成一篇300字的小短文。(写完后,请同学讲,互评。)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清平乐.村居》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辛弃疾的详细资料,并且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背诵这首词,并且也体会到了此人对农村平静、安逸的生活的向往。
(七)作业布置:
请你为本首词创作一个更有特点的背景插图。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边————————青青草
(环境:美)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人物:怡然自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