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过程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1-07-05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过程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谢丽莎

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10期

摘 要: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一大批学者开始倡导学习经典,加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经典诵读教育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往往不得要领。通过对古今经典诵读的整体反思,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小学生经典诵读的问题。提出基于此的教学策略。具体策略即把握认知对象,体会经典作品的形象美、韵律美与情意美;把握认知结构,拓宽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握记忆与理解过程,加强记忆、循序渐进。 关键词:小学生;经典诵读;认知过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现代的经典诵读已不是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诵读的篇目虽与古代大致相同,也很重视读的重要性,但特点却有所区别,我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1)注重背诵与记忆 现代的经典诵读,尤其在小学阶段有别于古代的“读思结合”,它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要求不高,只需大致了解即可。原因在于,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发展呈相反的趋势,学生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而理解力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在小学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就是抓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量识记经典作品,开发记忆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然会对学习的经典作品有所理解。

(2)注重多元教育价值的发挥 现代的经典诵读,尤其在小学阶段,注重发挥其开发智力、培养品德、强化民族意识和提升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它追求的是在反复的诵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与意境美,提升小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形成尊师敬长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培养爱国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教师在孩子们的诵读过程中可以“不求甚解”,让孩子们去慢慢体会它的意境,听其自然,使经典的作用慢慢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灵。 二、对当前小学阶段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思考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经典诵读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经典作品比现代文读起来更琅琅上口。作品中每一句字尾的押韵,语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节奏的停顿起伏,学生未必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潜移默化地认知到了,并且有意无意地将其运用到了日常的生活中。例如,在课间活动中,我就看到一些学生将孟郊的《游子吟》融入到游戏中去,一边跳皮筋一边诵读诗文,背诵的每一个字句都和脚踩的节奏一致,跳皮筋的高度也和语音的高低升降一致,可见学生已在反复的诵读中认知到了语音的起伏与节奏的变化。再如一些学生还会将诵读的作品改变成顺口溜,虽然有的内容上过于通俗,但这也是他们认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韵律的一种表现。有的学生就将孟浩然的《春晓》改编成了“春眠不洗脚,处处蚊子咬。一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可以发现改变后的诗文几乎每一句末尾都押了“ao”的韵,学生事先并没有刻意这么写,但他们已在不知不觉的诵读中认知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小学生在进行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不够了解,教师不了解小学生是如何认知所背诵的经典篇目的,即他们是怎样理解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教师不了解小学生经典诵读的认知结构是如何的,即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同样,教师也不清楚通过诵读经典小学生头脑里真正留下的是什么,仅仅是字词句的意思,还是诗文的韵律、意境或情感。 因此,只有把握小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记忆与理解过程、认知结构、认知对象,才能提高他们对诵读作品的认识、解决他们背诵困难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多元的教育价值。所以,下文就将从学生身上入手,探究他们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认知机制是怎样的,从而基于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三、基于小学生经典诵读认知机制的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中,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反对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主张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领域,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经典诵读虽然不强调落实每一个字句,但也应有基本的理解,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其认知结构有十分有必要的。

(1)扩充涉及经典诗文内容的背景知识 诗文的背景知识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教师可以在诵读前就提供给学生适当地背景信息,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例如,要求小学生寻找“你最喜爱的诗人”,让他们通过探寻诗人的足迹,了解诗人的生平趣闻、成才故事或悲凉人生,之后进行总结展示,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知识。

(2)扩充语言修辞知识与诗文体裁知识 小学生时如能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及时提取相关的语言修辞与诗文体裁知识,就能有效地提高诵读效率,这主要依靠教师平时在正规的古诗文教学中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整理,让学生记诵;同时,随篇补充诗文的体裁相关知识,明确何种体裁传达何种情感。进而形成学生头脑中的清晰认识,遇到时不假思索就能提取。

(3)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激活已有的知识 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益于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经典作品,教师应当适当讲解与指导;对于一些容易理解的、文学性较强的、趣味性大的经典作品,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自读可排除教师强牵的外力,以自己已有的经典诵读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诗文的意义。同时,教师可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让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自读。 (4)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个人生活情感体验 个人生活情感体验是小学生感性认识的来源,也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继续完善生活情感知识的储备并积极调用在情感知识的储备方面,想要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就要依靠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积极实践,使学生的个人生活情感知识储备形成良性循环,以助于在日后的诵读过程中能更多地调出。在情感体验的调用方面,虽然经典作品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不一定很接近,但诗文中亲情友情的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喜怒哀乐的情绪,小学生并不陌生。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入手,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诗文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就能使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产生感情共鸣。 参考文献:

[1]胡晓明.读经:启蒙还是蒙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