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2023-12-18
来源:步旅网
2011年第3期 (总第84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USM No.3 2011 serial No.84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黄杰明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广东梅州514721) [摘要]笔者在庞朴的“物质一制度一心理”文化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一制度心理一精神”的文化层次结 构,对客家精神进行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超越时空与阶级 局限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只有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才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客家地区社会经 济文化的腾飞。 [关键词]客家精神;客家文化;文化结构;现代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11)03-0045—04 学界对客家精神已经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讨, 如丘桓兴认为客家精神有五大内涵:开拓进取、 艰苦奋斗、崇文重教、包容宽恕、爱国爱乡;江 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3】。 客家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客家语 言(客家话)、历史(形成史与播迁史)、艺术 彦震认为客家精神就是硬颈精神;唐鉴荣认为客 家精神本质上是以孝为基础的慎终追远的精神; 黄瀚认为客家精神的核心是外迁精神[1]。外国人对 客家精神也有论述,如英国传教士肯贝尔认为, 客家人具备了世界上一切山居民系的自由和冒险 精神;日本人山口县造认为,客家的精神,是中 国的革命精神圈。 (客家山歌、民居建筑、汉剧等)、风俗习惯、生 产方式、客家特产、客家民性以及客家传统价值 观念和宗教意识等等。 根据庞朴的文化结构理论,我们可以将客家 文化的结构进行如下的梳理。 (一)客家传统文化的物质文化层 这个层次主要包括客家人的生产方式(如烧 要深刻认识客家精神,就必须先了解客家传 统文化,尤其是分析客家传统文化的层次结构及 其定性。 一畲开荒)和生产工具(如水车、风车)、生活用品 (如马灯、蓑衣)、客家民居建筑(如围龙屋、走 马楼)、客家服饰装饰(如四围齐、凉帽)以及客 、客家传统文化的层次结构及其定性 家特产和饮食(如黄板、娘酒)等等,总之是属 于为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产品。邹春生认为,客家先民从中原来 到闽粤赣山区,在新环境下十分自觉地向土著居 庞朴认为文化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物 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 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 宗教信念、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两者 收稿日期:2011-04-11 民学习,所以在客家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集中保留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9018915) 卜 l生成果 作者简介:黄杰明,男,广东梅州人,讲师。 45 了大量的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41。物质文化层是文 化的最表层,但又恰恰是客家文化的最明显的物 化标志,它是最不稳定的,如果不加以保护,随 着时代的发展也最容易消失。 (二)客家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层 ’ 这个层次主要是指客家人的各种社会规范和 社会组织,如聚族而居的宗族制度,这是客家社 会的制度基础,其他很多制度都与它密切相关, 如修族谱(文化制度)、定族规(法律制度)、同 居共财(经济制度)、祭祀祖先(宗教制度)、兴 办私塾(教育制度),还有客家的婚姻制度和习俗 (如包办婚姻、童养媳等)也与它密切相关。 (三)客家传统文化的心理文化层 这个层次主要是指客家人的价值观念、思维 方式和社会心理等。学界普遍概括的“客家精神” 基本上可以归人心理文化层,如崇祖先、固守农 业、族群寻根意识、崇文重教、出官求仕、重本 轻末、消泯功利、既纯朴保守又开拓进取、以大 局为重、审时济世、俭朴与质直、勤劳与洁净、 坚忍刻苦、崇尚忠义、尊重妇德、喜斗好讼、尚 鬼信巫等等同。 (四)客家传统文化的定性 客家传统文化的物质层是中性的,虽然其中 的很多事物是旧时代特有的(如马灯),有些也是 封建时代价值观念的物化反映(如围龙屋),但就 其本身而言,它与文化的时代和阶级定性无关。 现代建筑也完全可以参照围龙屋和土楼等客家民 居风格,如广东梅县新县城的现代商住区——围 龙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梅县雁南飞茶田旅 游度假村的大型土楼式或围龙屋式建筑,以及国 家AAAA级旅游景区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 的客家小镇,也是依照客家古民居古客栈而建的 现代化宾馆。 而客家传统文化的制度层和心理层, “集中 体现了中原汉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这对于 确定客家族群的民族成分和客家文化的整体性质 有着决定性的作用”[61。因此,客家传统文化的本 质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封建文化,其基本核心 是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儒道互补的人生 46 观,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间宗教信仰和迷信思 维方式。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而且客家人 一向以中原汉族正统自居,所承传的文化意识的 主要成分,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农 业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 观念。其崇的“文”是封建社会以四书五经为代 表的儒家忠孝节义伦理价值观,其重的“教”主 要还是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体现的是“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科举应试思想。还有, “敬祖睦宗”体现的也是客家人从中原封建时代继 承下来的祖先崇拜、宗法观念、门第等级观念等 近乎宗教的意识观念,它们与现代文明已经格格 不入,往往与当今流行于客家地区的封建迷信风 俗、等级特权观念、裙带关系、专权腐败、权大 于法等愚昧落后的观念或现象紧密相关,是属于 必须完全抛弃的部分。 (五)文化层次结构新解 笔者以为,庞朴的文化层次结构仍有不够完 善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个层次,叫精神。我国文 化理论界所普遍接受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 化结构中, “精神层”其实就是庞朴所说的心理 层。而这里所说的精神是指文化中所蕴含的超越 时代和阶级局限的、具有永恒价值的观念意识、 心理特质和意志力量,它才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是最形而上的。精神是 永恒不灭的,精神就是文化中最优秀和最有价值 的部分。 因此,尽管客家传统文化本质上属于封建时 代的汉族儒家文化,它造成了客家人性格中的两 大缺陷:一是缺乏自主性人格,即忠诚、服从、 知足、本份的性格,是最好的雇员人格,缺乏自 主精神;二是取义不取利的价值观,羞于言利, 缺少理直气壮地追求财富的积极态度 。但客家文 化中所蕴含的客家精神却是超越任何时代和阶级 局限的,具有普世价值和意义。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提出“物质一制度心 理一精神”这样的新的文化层次结构。物质层属 于文化的表层结构,或者说最下层,是形而下的, 与文化的定性没有多大关系;制度心理层属于文 化的中层结构,决定一种文化的定性(n-,t代性和 阶级性);而精神层则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 说最上层,是形而上的,它超越特定文化的时代 和阶级局限,是积极向上的、永恒不灭的文化的 核心与灵魂。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客家精神呢?如何 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扬弃 与现代转型呢? 二、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根据上面笔者对文化结构中“精神”的理解, 客家精神首先应体现客家人的特点,其次应是客 家文化中最核心的灵魂,且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 具有普世价值和意义的一些观念意识、心理特质 和意志力量。因此,客家精神是不会与现代文明 相冲突的,与现代文明是相契合的。 什么是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市场经 济(等价交换、自由流通、平等竞争、遵守契 约),主导是民主政治(民主、平等、自由、人 权),灵魂是人道主义、科学精神和传播自由嗍。 客家传统文化虽然很多方面与现代文明的原 则和观念是有矛盾冲突的(特别是制度心理层), 但客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却又是与现代文明 可以相契合的。这种契合正是客家传统文化能够 实现现代转型的基础,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客家传 统文化中与现代文明相契合的部分一客家精神。 本文认为,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 客家精神主要有两点:一是艰苦创业精神,二是 积极人世的主体参与精神。 (一)坚忍不拔的拓荒者精神——艰苦创业 精神 客家人最显著的精神特征就是坚韧不拔的拓 荒者精神,也就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由客家 民系的形成历史所决定的。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 部迁移史、血泪史和苦难史,客家人正是在战乱 和灾荒中不断迁徙,不断开荒拓土,从而形成了 这种客家第一精神。客家人所到之处,总能将一 片蛮荒之地变成人烟稠密的繁华村镇, “客人开 埠”的说法在南洋各地流传,罗芳伯、张理、谢 枢泗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世界客都梅州市市 政府将梅州人精神概括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将 梅花定为市花,就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 拓荒者精神在客家先辈中是十分突出的,走 出大陆的客家华人华侨身上也具备很明显的艰苦 创业的精神,如早期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当代创立著名的金利来品牌的曾宪梓先生等就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但在现今客家地区的客家人身 上却普遍缺乏这种精神。客家地区地处山区,交 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客家地区经济落后的客观 原因,但主观原因就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拓荒者精 神——艰苦创业精神的没落。客家人吃苦耐劳, 勤俭朴素,但只知埋头苦干,只满足于打工养家, 不敢冒险创业。所以,艰苦创业精神是现代客家 文化最值得重新提倡的精神,只有高扬客家先辈 坚韧不拔的拓荒者精神,才能实现客家地区社会 经济的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要大力招商引 资,更应培育本土客家人的创业精神,特别是青 年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坚忍不拔的艰苦创业精神在社会文化的转型 升级时期特别重要,必不可缺,必须大力提倡, 高举弘扬! (二)积极入世的主体参与精神 客家人虽久居闽粤赣深山,却一直以中原汉 族正统自居,继承中原古风,敬祖睦宗,崇文重 教,崇尚忠勇,爱国爱乡,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 总是勇于挺身而出,如宋元之际文天祥领导的客 家地区抗元斗争,特别是在近代反侵略革命斗争 中,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如黄遵 宪、丘逢甲、叶剑英等人。客家人能够从深山老 林走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由隐而显, 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瞩目,靠的正是这种积极 人世的主体参与精神! 敬祖睦宗、崇尚科举等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 种落后的行为观念,但它体现的正是客家人虽然 穷困没落、身居蛮荒,却仍积极人世的主体参与 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客家人坚持对文明教 化的向往(即对文化知识、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47 的向往),积极参与并融入当时的社会主流。客家 人过去只读四书五经圣贤之书,这是时代的局限。 但它蕴含的对文化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仍需提倡, 重视教育的传统仍需发扬,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 能在现代文明的建设中成为弄潮儿,从而加快客 家本土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 转型,也为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转化为一种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理性的精神。 积极人世的主体参与精神过去促使客家人刻 苦读书应举,或积极从军参与革命斗争;今天, 这种精神也同样可以促使客家人正视自身的缺陷, 认识自身的长处,扬长避短,并积极参与到现代 文明社会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吴锡超-客家精神论文摘要[EB/OL].http://www.21ccct.com/sh /2008/0731/article65.html,2008-07—31/2010-9-10. _.【2】肖平.客家人【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2:16—19. [3庞朴.3】要研究“文化”的三个层次【N】.光明日报,1986—1-17 (2). 客家人既不要背负沉重的历史负担,也没必 要妄自菲薄。客家人的许多性格还是与现代文明 相契合的,如客家人正直诚信,遵守契约,这是 一[4】邹春生.物质・制度・精神:客家文化的层次结构【J】.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2):69. 【5】陈振中,唐德海.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1):78. [6】邹春生.物质・制度・精神:客家文化的层次结构【J】.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2):69—70. 广西师范大学 种能让企业长期生存持续发展的企业家必须具 备的品质。客家人以和为贵,包容性较强,比较 少排外姓,只要客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起来, 【7】曾祥委.客家的经济、文化与民性【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7,(3):53. 招商引资环境完善起来,必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 资发展。 【8】贺超.客家文化与现代文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46. 只要客家人能够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同样 (责任编辑:郑涵) On the Hakka Spirit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e Huang Jie-Ming (Meizhou Normal Branch School,Jiaying College,Meizhou,Guangdong,514721)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Pang Pu's cultural hierarchy of”Material-System-Mental”,the writer proposed the”Material—System MentM—Spiirt”cuhural hierarchy.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ultur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Hakka culture spiit.Itr iS believed by the author that only the spiirt is just the deepest step,the heart and the soul of culture,and it is perpetual beyond the limitation of time, space and class.Only the eternal Hakka spiirt helps to achieve the moderu transformation of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e,and makes Hakka areas take—off of soeil economic and culature come true. Key Words:Hakka Spirit,Hakka Culture,Culturl Straucture,Modem Transformm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