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风流子·京口怀古 曹贞吉
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1】,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歊【2】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 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濛。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碻磝【3】战地,几多白骨。金
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
注释:【1】北府参军:指刘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参军。【2】凌歊:指凌歊台,相传是
刘裕称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 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凌歊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歊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 B. “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C. 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 D. 本词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 13.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 B.“烟树冥濛”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 C.“两点青峰”中“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 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14.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 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6 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①古人常借“风雨”表情达意。荀子在《劝学》中用“ , ”
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苏轼《定风波》中“归去, ”蕴含了人生的旷达。
②面对一时的困难,我们可以用古诗文鼓励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又如“青山遮不住, ”。
③ 同学写作文时,想引用古诗文描写秋天的色彩,你建议他用“ , ”。
东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念奴娇·毁舍后作
姜夔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
【3】
【2】【1】
,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
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注释:【1】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2】林处士: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终生不仕。【3】一丘:指隐居。
11.下列对本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褋,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 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 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 D.作者本想在其住所隐居终老,不料此时却意外遭火毁舍,使美好的愿望落空。
2
12.对本词下阕典故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 B.四五句,以在王谢堂前留恋的燕子期待秋风不忍离去,劝慰自己看淡眼前的苦恼。 C.六至八句,以春秋吴越争霸之地只剩青山芳草,劝慰自己要珍惜当下的平静生活。 D.最后两句,以曹操《短歌行》中乌鹊绕树、择枝而栖,劝慰自己要继续寻找明主。 13.词学宗师夏承焘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 , ”,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 ”,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
②高考结束,你在班级毕业留言册上写下古诗“ , ”,劝慰同窗无惧路远水长,豁达面对离别。
房山
三、本大题共5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③。 花萼④夹城⑤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⑥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⑦自古帝王州。
注释:①这首诗是唐代大历元年(766年)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素秋:秋季。④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隅。⑤夹城:两边筑有高墙的通道。
3
⑥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⑦秦中:此处指长安。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从瞿塘峡口看到曲江头的景象,“接”字融入了客蜀望京、抚今追昔、感时伤世等情感。
B.颔联中的“边愁”是指安禄山反叛引发的朝廷忧患,“入”字表明边关叛乱的消息传到了芙蓉小苑。
C.尾联暗含了昔盛今衰的对比,蕴含了诗人对乱后长安的痛惜之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D.作者立足于瞿塘峡口,在想象中回顾了当年长安繁盛时期的状况,全诗虚实结合,意境阔大而深远。
13.“珠帘绣柱围黄鹄”一句中用“珠帘绣柱”代指行宫别院。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手..
法的一项是(3分)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D.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4.请分别解释杜甫诗中的“锦缆牙樯起白鸥”和下面杜牧诗中“新丰绿树起黄埃”中的“起”字,并简要赏析这两句诗。(6分)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②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4
注释:①新丰:唐设新丰县,离华清宫不远。②渔阳探使:安禄山在渔阳(今天津蓟县),唐明皇曾派使者刺探他是否谋反。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 题。(共8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前人诗句“舞雩归咏春风香”中的“舞雩归咏”,是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理想生活景象“____,____,咏而归”的化用。
②杜甫在赞美诸葛亮实现开济功业的同时寄寓自己壮志难酬苦痛之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 ④《国殇》中的名句“____,____”可以用来表达对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牺牲者的敬意。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6 题。(共6分)
16.《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贾元春游赏大观园时,“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
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并要求诸姊妹和宝玉给大观园中富有特色的建筑题匾赋诗。这些居所,后来分给黛玉、宝玉、李纨、宝钗等人居住。
居所的名称、环境与居住者的性格有怎样的关联?请任选一处居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丰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4题。(12分)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
【1】
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
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5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
【2】
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 13.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14.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6分)
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1】
注释: 【1】江妃:即梅妃,性喜梅,所居处植梅。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杜甫《春夜喜雨》颈联“ , ”对比鲜明,“黑”与“明”映衬,云厚雨足,给人美感。
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 ”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6
③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等言辞作不愿“相师”的借口,可见当时恢复从师风尚之难。
④写作时,你要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两句古诗文名句,如“ , 。”
海淀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水龙吟-莲子 王夫之
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拚⑵不含愁,据香密裹, 泠泠珠佩。伴江妃⑶、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 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 悬愁碧海。露冷昆明“】,霜凋玉井\"】,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 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
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同“拼”。【3】江妃: 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 [5]玉井:井的美称。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硕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 B.“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 C.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 D.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
9.“空望眼、悬愁碧海” 一句中“悬”字化无形为有形,下列诗句的“悬”字也具有这一表
达效果的是(3分)
A.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B.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7
C.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D.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0.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结合本词
和下面《离骚》的相关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制芙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古代文人常借助不同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描写莲“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 ① , ② ”来表达自己的高洁之志;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 中用“
③ , ④ ”的春日景象,表达回归田园的喜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
古》中借周瑜“ ⑤ ,谈笑间, ⑥ ”的儒将形象,对比出自己的落寞无奈;诗人 们还常借用芳草的形象表达愁情,如诗句“
⑦ , ⑧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2.《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讲述了贾府上下在上元节 制灯谜、猜谜语的故事。其中“更香”(古代用于计时的一种香)的谜面有这样四句诗: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在曹雪芹的构思里,每个谜语都象征着制谜人的性格,暗示了其命运。“更香”这个 谜语在小说中是谁出的,不同版本存在争议,一说是薛宝钗,一说是林黛玉。请谈谈你的 看法,并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
密云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12分)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8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
【注】
,江空月静。
【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13.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描写对象、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三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玉盘大小乱珠进”化用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特点,李煜的《虞美人》中“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中国文人对月情有独钟,咏月寄情的作品有很多,如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的“ ,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作为即将告别母校的你,用一句古文如“ , ”来赠与你的学弟学妹们,告诉他们学习语文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9
④古代优秀的散文往往发人深省,王安石告诉我们“ ,可以无悔矣”,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刘禹锡告诉我们“斯是陋室, ”要拥有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石景山
三、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二)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诗中都用到“惆怅”,第一首诗中的言诗人情感,第二首诗中的写牡丹情绪。 B.第一首诗中的“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写出诗人赏花之细心。 C.两诗中分别用“衰红”、“萎红”描写不同状态下的牡丹花,用词准确、形象。 D.第二首诗写风雨中的牡丹飘零,尾句中的“何况”连接前后文,增进了语意。 13.下列对“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的比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0
A.同是描写夜晚赏花,白诗把火看花,苏诗秉烛照花,均别具风趣。 B.作者表达的情感不同,白居易怜惜牡丹花,苏轼陪伴欣赏海棠花。 C.赏花的原因不同,白居易是因风起花会落,苏轼担心夜深花睡去。 D.同是用语浅近,感情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隽永,耐人寻味。
14.两首诗虽同是“惜”牡丹花,但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不同,而且所用艺术手法也多有不同,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区别。(6分) (二)按要求完成15题。(共8分)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一个人承担重大使命,要经受苦难,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②李白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之后,以诗遥祝,表达同情慰藉之意,“ , ”。 ③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前往求见庄公的原因是“ , ”。
④高考时近,在“青春圆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表达顽强拼搏、勇于追梦的决心。你会用“ , ”来激励自己。 (三)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5分)
16.在《红楼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大家抽签饮酒,宝钗第一个抽得一签,“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隐含着宝钗怎样的个性特点?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通州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1】
11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2】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1】颜:指颜某。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2】渤澥(xiè):指渤海。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
(北宋)苏轼
万人鼓噪
【2】
【1】
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3】
。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注:【1】作者时任杭州通判,中秋观钱塘江海潮,作这组七绝诗,共五首。【2】万人鼓噪:春秋时期吴
越战争,越军在深夜里进攻吴军,万人在战鼓声中呼喊前进,吴军震惊,一败涂地。【3】老阿童: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曾率长江上游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国首都建业。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首诗的起笔用先声夺人手法,从远处潮声写起,如巨雷轰鸣,声震百里,震人心
魄,奠定基调。
B.第一首诗的结尾两句,描写钱塘江的巨浪好似一道突起的雪岭,不仅挡住观潮者的视
线,还让人害怕。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作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钱塘江潮水来
势汹汹的威势。
D.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用写越山好似浮在浪花中间,来写潮头之
高,诗境如画。
13.以上两首诗都描写了潮水气势宏大,境界雄奇。下列诗句中,与此境界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唐 宋昱《樟亭观涛》)
B.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 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 C.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宋 杨蟠《钱塘江上》) D.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清 施闰章《钱塘观潮》)
14.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描写钱塘江潮水的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古诗文作品原句。(共8分)
①“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意犹未尽。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到达高潮时,戛然而止,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②阅读古诗词,我们不妨对其他语言现象展开联想,以便于我们语言学习和积累。比如,李
12
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 __________”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物是人非”。 ③在社会交际中,我们引用古文表达思想情感,会显得特别文雅。比如参加某学术会议,与会人员既有知名的前辈,又有后起之秀,我们应该用“__________, __________”来赞美会议的盛况。再如参加某聚会,远客贵宾,座无虚席,我们应该用“__________, __________”来表达对主人好客、盛情款待的赞美。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有一段文字,高鹗
对曹雪芹的原稿进行了修改。有人认为从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来看,这样改并不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曹雪芹稿) ..........
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高鹗稿) .......
西城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12—14 题。(共 12 分) 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②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山房,山中的屋舍。 ②丁大:作者友人。
1. 下 列 对 这 首 诗 的 理 解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分 ) 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 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 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
13
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
2.这首诗结尾一句“孤琴候萝径”中的“琴”,蕴含有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分)
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雍陶《韦处士郊居》)
诗句中的“琴”也是表达这层含意的一项是(3
(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但表意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15题。(共4分)
4.《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 《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4 分)
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 分)
①《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笔勾勒。
②王羲之写兰亭雅集之乐:“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人生路上,有风雨也有晴天,超然物外的苏轼曾就此发出感慨:“
,归去,
。”
, ” 对田园风光作了简
④学习中离不开积累。如果想表达积累对于结果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引用的古诗文名句有:
14
“ , 。”
答案
朝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3分)A13.(3分)B 14.(6分)参考答案
两首词中的刘裕都是英勇善战、开国建业的英雄形象。曹词写刘裕意在表现英雄辉煌战绩最终成为历史陈迹,寄
寓了兴亡之慨,同时抒发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重在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辛词写刘裕借以表达对南宋统治者
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抒发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 【评分参考】“形象”2分,“用意”4分。
15.(8分)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也无风雨也无晴②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毕竟东流去③示例:看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③句如填其他,合理亦可
东城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3分)C 12.(3分)A 13.(6分) 答案要点:
①“清刚”是指姜夔词清雅(清新,典雅,清空,清冷,清净)、刚健(刚劲)的特点。
②比如“梅妻鹤子”“一丘一壑”“沧海桑田”“乌鹊绕枝”等多处用典,且多选
15
择以自然物象言志抒怀的典故,清净淡泊,典雅含蓄。再如孤山、梅根、残雪、獠女、伧儿、青门、白头等意象多用冷色调的词,营造出清冷之感,素淡,高雅。
③比如屋舍被焚毁,隐居一隅的计划落空,词人却能以世事变迁自然之理劝慰自己任情放达,表现出精神意志的刚健。再如炼字方面,“卧”之姿态尽显贫寒中的泰然处之,“痴绝”看似仙人的嘲笑,实则自我宽慰,“尽”则表现出诗人以尽情吟诵明月之诗解脱愁情的放达,由辛酸趋向超旷。
【评分参考】共3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词句在所列答案中任选,各举一例即可。 14.(8分)
①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②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或: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②题所填写的句子,若不在规定的默写
范围内,只要符合情境要求,且无错别字,亦可。
房山
三、本大题共5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12.(3分)A(瞿塘峡口的秋色,是眼前的景色,而曲江头的秋色是心里想象的,
诗人并未真正看到。)
13.(3分)C(A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借代酒;B以“金戈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D用“朱门”借代显贵之家。) 14.(6分)答案要点:
杜甫诗中的“起”字的意思为起舞,诗句描绘了皇帝乘坐的装饰华美的游船上黄鹄起舞的景象,表现游乐的声势之大,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3分)杜牧诗中的“起”字意思为腾起,诗句描绘了骑马疾驰的探使身后滚滚黄尘腾起的景象,暗示叛乱即将发生的危险。(3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8分)
16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浴乎沂 风乎舞雩 ②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③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④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6 题。(共6分)
16.评分要点:答出居所名称、居住者姓名(或别号)得2分,写出其环境特征得2分,分析其体现居住者的性格特征得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
示例一:“有凤来仪”后定名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黛玉因此得号“潇湘妃子”;院内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清新幽静。“潇湘”一词暗含了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为死于苍梧的舜而泪染青竹的典故,隐含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红香绿玉”后定名为“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宝玉也因此得号“怡红公子”;院内种有西府海棠和数株芭蕉,海棠花红,芭蕉叶绿;这里的“红”,还可以理解为女孩子的代称,贾宝玉以怡红公子自居,暗含了他尊重、关爱女性的性格特征。
示例三:“蘅芷清芬”后定名为“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号“蘅芜君”;蘅芜苑内有各式山石,许多异草,初看无味,细品却不同寻常;隐含了宝钗看似安分守拙而实则颇有心机的性格特征。 丰台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
D(3分)【解析】“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有误。 13。
A(3分)【解析】B项,“由虚转实”有误;C项,“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有误;D项,“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文中无据。
14. 【答案示例】
梅的形象。《瑞》词之梅,是从雪后园林、水边楼阁沦落至溪边,无人欣赏,处境孤独、落寞的形象,而《生》词之梅,是于风雪中比百花先开放,不畏严寒,从容自如的形象。(2
17
分)
描写手法。《瑞》词写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及细节描写的手法进行描写,而《生》写梅以白描为主。 (2分)
思想情感。《瑞》词寄托有不被人赏识的伤世之感和不平之气,暗含心怀家国却壮志难酬的深沉痛苦,《生》词表达了对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雪虐风威的精神品格的赞美,表达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2分)
【评分标准】“思想情感”“梅的形象”“描写手法”每个角度比较2分,每个角度至少说出一处符合词作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能言之有理即可。
15. 【答案】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注:背诵篇目之外也可,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共8分。
海淀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2.(3分)A 13.(3分)C
14.(6分)答案要点:
①王词托物言志,状写莲子寄托忠贞,在这一点上与《离骚》的创作手法与情感相同。 ②《离骚》诗中,作者写用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打扮自己,表现诗人的美好外形与内质,突出其高尚忠贞的爱国情怀。
③王词描绘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赞美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借莲子相关的典故,表现作者亡国的悲苦、不改初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
【评分标准】整体解说,1分;结合《离骚》相关诗句分析,2分;结合王词内容分析,
18
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8分)参考答案:
①香远益清 ②亭亭净植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泉涓涓而始流 ⑤羽扇纶巾 ⑥樯橹灰飞烟灭 示例:⑦芳草无情 ⑧更在斜阳外
【评分标准】8分,每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⑦⑧处,除示例外,填写符合题意的其它诗句亦可。
16.(5分)略
【评分标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性格特点,结合小说情节印证(3分);结合诗句分析制谜人命运特征(2分)。
密云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3分)B13.(3分)D14.(6分)参考答案:描写对象:都描写了动人的琵琶曲(音乐)。(1分)
表达技巧:都用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1分)运用空廓沉静的月夜环境氛围,烘托出音乐余
音绕梁的动人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2分)所寓情感:都弓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的
默默无言,只有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独合,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2分) 15.(8分)参考答案: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2我寄愁心与明月;月出于东山之上
3示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憔吾德馨
19
石景山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2.(3分)A 13.(3分)D 14.(6分)
思想感情不同:第一首诗“惜”中抒发珍爱生命与美好;第二首诗“惜”中抒发心痛与悲伤。
艺术手法不同(答案示例):咏牡丹的视角不同,第一首诗写牡丹花盛开,以诗人夜晚把火欣赏来衬写;第二首诗写牡丹花残败,诗人细笔描摹落红飘零的情景;修辞方法使用不同,第一首诗用语朴素简洁,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第二首诗描写中运用了修辞方法,如起笔用“寂寞”一词,以拟人方法写出了牡丹的处境冷落。 15.(8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④示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16.(5分)
答案要求:围绕“无情”“动人”阐明宝钗个性特点内涵,结合《红楼梦》中相关情节内容分析。
通州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12.(3分)B
20
13.(3分)C
14.(6分)孟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运用衬托手法来描写潮水。孟诗通过人们
听到潮声后“辍弹”“连骑出”等行为表现出人们观潮的踊跃,引起读者对钱塘潮的好奇心。用“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营造出潮水涌来时海天湛蓝开阔的背景,以静衬动。最后两句诗“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写观潮人的心态和神态,来衬托钱塘江潮水排空而来的雄伟壮观。
苏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潮水,诗人用“万人鼓噪”“浮江老阿童”两个典故来比喻钱塘江潮水的汹涌,又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描写江水涌起,白浪滔天,潮头似卷越山而去的令人震撼的场面。
【评分说明:孟诗运用衬托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苏诗运用正面描写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5.(8分)①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③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评分说明:8分。每空1分。写对一句给1分,每句中只要有一处错误,该句便不给分】 16.(6分)答案示例:
同意“这样修改不好”的看法:因为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1分)。曹雪芹原稿要突出林黛玉聪明。(1分)黛玉用“果然有趣”来回答宝玉的问话,表现出他们有共同一致的性格、理想及审美趣味,(1分)用“共读《西厢》”来表现二人叛逆性格和宝黛纯真爱情这一主题。(1分)而高鄂的修改,体现不出林黛玉的聪明,也与后面“虽看完了,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矛盾。(1分)“黛玉笑着点头儿”只表明她认可宝玉的观点,不能体现出他们志趣、性格一致的特点。(1分)
不同意“这样修改不好”(即认为高鹗修改是可以)的看法:高鹗的修改也有他的道理。这段文字是“宝黛共读西厢”情节(1分)。在高鹗看来,林黛玉当时的年龄,在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读完《西厢》是不可能的。(1分)所以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客观描写人物。(1分)同时用“点头不语”来体现林黛玉作为贵族小姐的含蓄、矜持的特点,(1分)也表现出她对宝玉的观点心悦诚服的心理状态。(1分)高鹗的修改只是客观描写了宝黛共读《西厢》这件事,没有加入主观思想情感。(1分)
【评分说明:6分,按照答案中分项给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1
西城
三、(24分)
12.(3分)C 13.(3分)B 14.(6分)答案示例:
《夏》诗两句写诗人散发乘凉,高卧闲静宽敞之地,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宿》诗两句写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流泉而怡然,侧重表现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答案示例:
选材独特,不吟咏女子对镜簪菊的日常生活,吟咏的是高人隐士不惧俗世的雅致情怀。 个性气质豪爽豁达、高傲脱俗。探春贵为贾府小姐却又并非嫡出,因而才高气傲、藐视世俗,追求朴而不俗。
评分说明:诗意明确,2分;点明个性气质,分析基本符合原著,2分。 16.(8分)
①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②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④示例: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有合题意的其他语句,亦可)
评分标准:每空1分。每空有多字、少字以及错字、别字的情况,则该空不得分。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