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设备维修人员从 生产出来,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并步入了设备“点检定修制”之路。
将设备维修队伍从主体厂分离出来,成立了设备维护检修中心。
3 维修管理模式确立及实施
3.1 方案确定 在集团公司确定的“点检定修”体制下,建立责、权、利考核方式, 确保为企业争利创效和实现人员思想和设备运行“两个稳定”。
依据主体厂生产工艺及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不同需求,把维修人员 之间的分
工协作关系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和时间上有效组织起 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一个适应重组后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 3.2 方案实施
3.2.1 责权利考核方式的确定与实施
责权利考核内容包含服务质量、维修质量、检修计划执行等指标,并 将维修工作和所服务主体厂的产量、质量及设备运行指标一同挂钩。建立 责权利对等考核方式并体现效力。
3.2.2 维护检修模式的形成 一个中心
即把对分公司分散性管理,集中于中心统一管理。包括:维检工程组 织、资材供应等都集中统一。
一个体系 为满足集团公司各主体厂对设备事故故障停机时间越来越少的要求。本着提
高夜班 及节假日维护人员处理事故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尽可能减少接人,并使设备事故故障 停机在最短时间内修复,
第一 维护区域化组合
根据维护工作就是要快速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停机 时间,最
好是“零”停机率运行的性质,本着维护人员对设备“必熟”而 须相对稳定,维护故障事故处理到位率“必快”而须服务半径要小的原则, 形成了完整的区域设备维护组合。
经过维护区域化组合的各个分公司,每个维护单元不再是“单 打”、“独
奏”仅为某一台套设备维护,形成了一个单元承担若干台套设 备或车间的设备维护,充分利用了每个单元的维护力量。
第二检修专业化组合
根据各主体厂设备检修性质、特点及实际需要,建立适应集团公司需 求的各种专业化检修队伍,专业化检修队伍必须具备下述基本条件: 必须具有绝技、绝活,有专业特长,并可发挥其专业特长来完成公司 内外部各单位的特殊检修任务;必须具备机动性,可根据各主体厂需求随 时调动出来参与厂际之间、分公司之间联合检修、应急抢修。
3.2.2 维护检修运行机制的建立 维检中心三年来在实践和探索维护检修模式的同时,深化了“点检定 修制”运行机制,具有成效和代表四种机制为:
维护巡检责任追究机制
为弥补主体厂点检不到位及漏检等现象,相续建立了维护人 员区域、
机台巡检专责制。并确立了内部量化考核内容,包括反应速度, 巡检频次,维护质量等。
检修跨区域作业机制 根据项目专业性质,技术难易程度,工程量大小等来确定相应分公司专 业检修队伍;
第三针对跨厂应急检修项目时间、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差、技术较复 杂等情况,采取集中抽调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检修工时机制
设备维修工效低下是国有企业突出的共性矛盾,为解决职工中人与人 之间劳动攀比现象,挖掘维修人员的技术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依据自编的 《检修工时定额》进行考核。
检修工时机制主要特征:就是把职工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不规则的有 形劳动和
无形劳动都进行量化,用工时工票记载劳动效果,再把量化后的 工时与奖金挂靠分配。通过按劳取酬的利益分配形式来驱动职工工作潜能。 兼工种作业机制
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性和基本点出发,把挖掘人的潜能置于 企业管理首位,提出了必须提高职工“单兵”作战能力,培养职工“一专 多能”、“多面手”,走维检作业兼职化道路。
兼工种作业机制的操作重点为: 第一、实施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
第二、实施优化劳动组织。为提高每个班组独立作战能力,实现兼工 种作业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是在工种之间调剂劳动力余 缺,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化班组工种设置,就是根据维检需要,正确处理 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
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不 断调整和改善劳动者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以充分利用劳动时间,提高工 效。
4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创新的效果 4.1 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企业流程再造
面对组建时管理上众多深层次矛盾和人员极端松散情况,通过创建新 的管理模式和深化运行机制,使重组仅三年的企业步入正规,成功的实践 也为冶金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积累了经验,
4.2 实现了人力资源优化和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经过三年砺炼,维修队伍经住了考验,不仅实现了人员稳定,而且 企业凝聚
力倍增。设备不但稳定,且实现了经济运行 4.3 维修工效显著提高,维修成本显著降低
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的地位愈来愈显得重要,维修理念和方式的研究与 探索。设备的周检制和以可靠性为中新的维修理念应运而生。
一、设备周检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概念 所谓周检是基于状态维修方式中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的三 检基础上
所谓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 一种用于确定某一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是否需要维修的一种方法,
RCM方法要不断地对设备提出和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现行环境下,设备的功 能、标准是什么?②什么情况下,设备无法实现其功能?③引起功能故障 的原因是什么?④故障的后果是什么?⑤什么后果的故障最重要?⑥做什 么才能预防故障?⑦做这种预防的故障值不值得。
二、推行设备周检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目的和意义 做为费用总承包运作的维修企业,设备的长周期运行、合理的项修、 避免故障的发生或有效降低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是效益的主要源泉。我 们现行的定期维修(计划检修、轮修)管理体制是一种典型的三级保养大 修制,它以磨损补偿原理为依据,用浴盆曲线描述故障率变化,在一套定 额标准的基础上,按固定的间隔期进行设备维修。这种维修管理体制的优 点是计划性强、可有效地预防设备在长周期的运行中由于磨损、腐蚀等原 因造成的设备故障;
而且,计划检修往往存在超量维修或维修不足,出现“小病大治,无 病亦治”的盲目维修的现象,从而造成的劳动力的无谓投入和资金的无效 支出,而且还常常产生负效应。
维修管理工作的关键是确定维修时机、维修范围及维修级别。 故障的检修周期等四个方面来确定采用那种维修模式。
在我们现行的维修模式下,要实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 推行设备周检制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设备周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周检是实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暂定措施之一和基础,周检 不仅使维修的重心下移到日常维护保养上,而且是管理活动中各种决策活 动数据的来源和依据,也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RCM系统的启动点。
2. 周检过程获取信息,为下一步的维修决策作依据; 3. 推行周检制,将维 修系统分为周检和维修两个分支,周检方居于设备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 履行管理方面的职能;而修理方则在周检方的计划指导下,完成周检方提 出的各种维修任务,双方的共同目标是保证设备可靠、及时得到维修,他 们是互相监督、相互配合的关系。
三、推行设备周检制的具体做法
(一) 完善组织机构。由车间主任、副主任带队,车间技术、施工、质 量、技师、各班班长等管理人员组成周检小组, 每周一上午对车间维护的 9 套装置 1426台转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和完好状况, 点以前下发设备整改任务单;
(二) 班组每日上午 8:30 、下午 2:00 对自己维护区域的设备进行逐项 检查(即日检),主动维护、主动维修,确保所辖区域设备平稳运行;
(三)班组按周检小组下发的检修、整改项目与装置积极协调,进行全 面彻底的整改,周五下午 4 点整改结束并报整改反馈单。
(四)周检、日检工作纳入车间月经济责任制考核。对车间开展的周检、 日检工作,在每月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真考核、硬兑现。同时,通过设立 “设备周检奖”和评选“下班放心小组”,调动职工参与和支持周检、日 检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从 7 个月检查的问题来看,设备周检、日检工作较好的预防了设 备事故
的发生,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造 成大的设备事故。 (三) 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双休日、夜间故障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设 备故障率追求零目标。
(四)无效劳动减少,加强了技术管理,促进了技术培训。在周检的基础 上采用针对性、预防性等维修,较好地避免了设备故障恶化后造成的大修, 日常维修工作量明显减少,有利于车间的技术管理和职工技术培训。
(五)维修费用大幅度下降。由于对设备隐患的及时处理,有效地减少了 设备故障对
12
设备的损坏程度, 把综合费用(维修费用 +生产损失) 降到最低, 1—10月份车间可控费用 (维修配件费、 机物料、低值易耗)较年初计划降。 五、影响全面推行设备周检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几个因素
(一)推行设备周检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必须改变现在仅仅 依靠听、闻、看、摸等传统的经验方法。要实现经验判断与先进仪器判断 的结合,其起初投入资本大、成本高、对技术人员要求高。现在维修车间 配备有红外线测温仪、便携式测振仪;
(三)国有企业管理层、员工的习惯和素养,对周检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 维修认识不够,服务用户的理念和意识不强,习惯于等电话、干计划、讲 理由、找客观。主动维护、主动维修工作开展深度不够,依赖性强。此外, 企业现行的激励机制、用工体制也有很大的制约因素。
] 建立适应企业实际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作对生产乃至整个企业效益都有重要影响。如何进 行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改革,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科学地组织管理好维修 人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直是各企业关心的课题。做好这项 工作,关键是要根据本企业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一、维修人员集中管理、分散作业 以前我们曾推行过区域维修,但由于维修人员较少、技术水平参差不 齐,遇到复杂故障或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的维修,区域维修人员往往难以 处理。后又实行过集中维修,将维修人员全部集中管理,这样对排除大型 故障虽然有利,但对占故障比例多的一般故障而言,会产生维修不及时现 象。
针对以上情况, 1998 年我们将全厂维修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与分工, 设置了维修工段,由工段长负责管理全厂维修人员。同时将全厂设备划分 为三大作业区,根据各区的设备善配置适当数量、适当技术水平的维修人 员,组成三个区域维修小组。整个维修工段除三个区域维修小组外,还包 括一个综合小组及一个巡查小组。各小组职责如下:
1. 区域维修小组:负责本区域设备的故障排除,指导、监督操作者正 确使用设备及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定期保养。
2. 综合小组:负责执行厂内的各项设备修理计划,设备的安装、移装、 调试、改造等,以及一些临时性工作。
3. 巡查小组:实际上由维修工段长和一名技术比较全面的维修人员组 成,二人技术上互补,能熟练解决机械、电气等方面的故障。由于各区域 小组人员数量本着尽可能少的原则配置,所以当某一区域设备突发故障集 中时,维修人员可能忙不过来,
或者较复杂的故障本区人员解决有困难时, 巡查小组就协助解决,以增加该区维修力量,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平衡全 厂各区域的设备维修。
通过这种集中管理分散维修的模式,明确了各小组任务,提高了工作 效率,维修人员得以优化组合,同时又解决了高技术维修人员数量少的矛 盾,较好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对维修人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过去考核维修人员的量化指标有: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 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及万元产值维修费用等,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烦琐,真 实性也常打折扣。我们在制定考核指标时,经过对以往各项量化指标进行 仔细分析,决定在综合各指标意义的基础上,力求指标简化,便于操作, 针对性强,鉴于此,制定了对各小组的考核方法。
1. 区域小组考核:我们将三个区域小组作为三个考核单元,分别计算, 为达到维修既快又好、节约费用的目的,编制了“设备正常率”及“零件 消耗费用”两项考核指标。“设备正常率”类似于“设备可利用率”的计 算方法。
设备正常率 =设备能工作时间 / (设备能工作时间 +排队故障时间) 其中,排队故障时间不包括待件停机时间。 零件消耗费用包括外购件与自制件。 根据以前的经验,结合各区域目前的设备状况,制定出三个区域小组 各自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满分均为 100 分,两项指标各占 50%。具体操作 程序为: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所在车间设备员填写“故障修理单”,注 明设备编号、名称、故障发生时间及故障情况,然后传递给该区域维修人 员,修理完毕,设备后在车间设备员在“故障修理单”上填写工时间、更 换件明细,维修人员与设备员双方签字后,“故障修理单”由设备所在车 间设备员保存,到结算日送至后方车间,由后方车间统计出各区域的“设 备正常率”及“零件消耗费用”。各区域统计数据与相应的考核标准对照 后,得出各区域小组分数,进行计奖。
2. 巡查小组的考核得分取三个区域小组考核得分的平均数。综合小组 平时的工作都是由具体计划或临时命令安排的,工作过程及结果比较明朗, 并且修理计划经常被临时工作所打乱,故其考核由后方车间灵活掌握。
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两个指标相辅相成,起到了以下效果:
1. 调动了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维修质量 由于排队故障时间越短,“设备正常率”越高,所以当接到“故障修 理单时,维修人员都迅速投入维修,同时为了减少故障次数,尽可能做到 维修到位,不敷衍了事,从而使维修质量大大提高。另外,巡查小组考核 得分依区域小组而浮动,也增强了其协助区域小组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2. 节约了维修费用 在片面追求“设备正常率”状况下,维修时为了省事,有可能出现盲 目换件现象,导致维修成本上升。“零件消耗费用”的统计正是针对这种 现象而设计的,它虽然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维修费用,但鼓励职工修旧利废, 从而降低维修费用。在这两项考核指标的共同作用下,维修工作呈现出既 快又好、费用低的局面,实现了我们设计考核指标的目的。
3. 自觉监督、指导操作者保养、使用设备
在这种考核机制的约束下,为了延长设备故障周期,减少故障次数, 维修人员大多能做到自觉监督指导操作者正确使用设备,按规定保养设备, 起到了设备现场监督员的作用。
三、按设备类别实行不同的维修方式
我们将全部设备分为重点与一般两大类。划分重点设备标准为:本厂 大修困难的大型设备、备件难以购置的设备及单一机台停机对生产影响比 较大的设备等。其余为一般设备。
计划修理以项修为主,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确定修理内容,尽可能不大 修,以缩短停机时间,降低维修费用,也便于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一般设 备采取事后修理,由于一般设备的配件在社会上容易购置,且价格也相对 固定,故采取事后修理不会出现较长的待件停机时间,反而可以充分利用 社会协作的优越性,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通过两种修理方式结合,可以避免一些过剩修理,降低维修成本,也 便于灵活安排修理时间,较好地解决了维修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关键是要切合本企业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 通过两年多的操作实践,证明上述方法行之有效,设备维修管理有条不紊, 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以往那种松懈、扯皮、责任心不强等现象也得以纠正, 设备故障次数明显减少。 在设备管理中我们坚持以提高设备运转率为重点、以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为 主线、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遵循“学习、调整、总结、提升”的 管理思路,强化四个管理,全方位开展设备升级达标活动。提高了设备的 运转率和出力率,为水泥产量超历史,管理上水平提供了保障。
强化基础,确立标准,建立机制设备维护保养必须从基础管理抓起, 一是量化设备维护保养指标,二是确立工作标准,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 度。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维护保养只是个概念,如何进行量化,我们是用设 备管理的“五率”来体现的,即:
设备“完好率、泄漏率、故障率、保养 达标率、运转率”。以设备运转率为重点,确立了五项考核指标,并以生 产计划的形式每月下发到各车间;指标量化后围绕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制 定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工作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班组、 车间(处室)、公司“三级”考核体系。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为设备管 理中的重点与效益工资挂钩,依据标准细化了考核内容,每月由机动部对 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月份考核。考核不讲客观、不讲情面,起到了激励先 进,约束后进的作用。这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就做到有章可循并形 成了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 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了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 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
第一、以责任区形式开展“包机组活动”。依据生产岗位和维修人员 的配备情况划分责任区,成立了由
“机、电、仪、操”人员组成的包机小
组。开展了以“包一、二级保养”、“包巡检”、“包治漏”、“包隐患 整改”、“包管理”的“五包”为内容的包机组活动。由于包机组职责清 晰,标准明确,做到了一、二级保养和小事不出包机组。
第二、开展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分析活动,确保装备的技术素质。
设备故障率的高低是反映设备技术素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设 备维护保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在烧成、制成、原料、电仪车间开展了设 备故障状态检测活动,成立了由车间领导、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维修和操 作人员组成的设备故障状态检测小组,定期对设备运行和设备故障状态进 行分析并制定处理预案。同时,机动部成立了公司设备故障状态分析小组。 负责全公司各专业设备和难度较大设备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有效的改善了设备技术状况。
第三、抓“三级四检”降低设备故障。
“三级”是公司、车间、班组对设备的三级检查。四检是公司机动部 的月检;车间的周检;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日检;岗位操作人员 的点检。在“三级四
检”中,机动部的专业管理人员每天到现场,对车间 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的日检和设备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引导员工
循规守纪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人员和维护保养人员在巡检中, 采取用人体的感官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听、摸、查、看、闻”对重点部 位进行检查。用“看其表、观其型、嗅其味、听其音、感其温”的方法来 判断和分析设备故障的隐患。
第四、抓好设备润滑的“五定”、“三过滤”。 润滑是设备维护保养重要手段。
第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巩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
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 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 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三 级过滤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 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管理以“治、理”并进的规范管理,提升设备维护保养综合效果
在抓设备维护保养中,我们坚持“治、理”并进的原则,把治理操作 环境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对岗位,设备周围,建筑物,扬尘点等进了 整顿和治理,使操作环境做到了整洁。
强化“人本”管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维护保养提供了保障 企业管理五要素中人是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 设备维护保养取得成效。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保养中我们始终把更新员工 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在员工中进行了以“降低 设备故障,就是效益”为主题的大讨论。使员工从“要我管好设备,做好 设备维护保养”,向“我要管好、维护保养好设备”的思想转变。在实现 观念转变中,重点克服了员工中存在的“设备不坏只管转”的拼设备思想 和满足于“步子不大年年走”的低标准,坚持常年不断对自己责任区的设 备隐患,缺陷等问题开展
“查、摆、找”和“整、治、升”活动。抓设备
强化操作环境
管理不但要增强员工的理念,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员工过硬的操作技术和 维修技术,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员工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 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我
们以车间为单位对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经常 性的培训。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维护和生产岗位上设立了 练兵卡。采取对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培训,及现场模 拟设备事故处理等形式,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业务素质 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中,领导重视与否是关键。我公司各级领导 齐抓共管,一把手挂帅、主管领导亲自抓,车间各单位把设备维护保养工 作列入管理的重要日程。正是这些具体工作使设备维护保养取得了一定效 果。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加强了设备的使用动态管理和台帐管理,强化了 对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坚决执行和遵守操作规程的管理,规范了设备维修与 保养的管理程序,做到了小修不出工地,大修不出公司,使设备自修率达 到 95%以上,各种设备均定岗专人负责操作、保养与管理, 设备完好率达到 了 98%以上,为公司完成年度安全供水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各项工作过程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各种人才,以适应公司资质晋级标 准为出发点,
四、精神文明建设
公司通过多种形式活动, 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出发点, 开展了“创 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带动全体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使每个职工提 高了从自身做起,为公司的发展尽职尽力的思想觉悟,在日常工作中逐步 的提高了个人素质和公司的整体素质,通过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完善, 营造出了团结、和谐、清新的工作氛围。提高和增强了为公司发展肩负的 使命感、紧迫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