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泉上煤矿17层煤采煤工作面支护技术研究

2024-03-10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4 童娃ji;舛披 2007年增刊 泉上煤矿l7层煤采煤工作面支护技术研究 苏远春,柴兆华,王君良 (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泉兴分公司 山东滕州 277512) 摘要17201工作面采用单体支柱支护,支柱加硬质木垫板带帽支护,直线点柱3—4硐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最大控顶距为 3.8m,最小控顶距为2.8m,支柱穿铁鞋,工作面切顶排采用对柱支护。 关键词支护密度矿压观测技术措施 1 17201工作面地质概况 3 172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压观测数据分析 17201工作面走向长度326m,倾斜长度130m,煤层厚度 (1)开采中进行矿压观测,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为18± 0.67~0.8m,平均0.72m,煤层硬度指数为中硬,结构简单,煤 2m; 层倾角5。~9o,直接顶为十一灰,厚度1.63 3.23m,局部缺 (2)初次来压时,来压步距为18±2m,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失,不连续,缺失部分为粘土岩替代,底板为粘土岩,致密,厚 为305.956kN/m2,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为50mm,来压显现 度4.48m,工作面内顺槽共揭露6条正断层,落差0.6~ 程度比较明显; 1.6m。17煤层下伏含水层为十二灰和十四灰,十二灰平均厚 (3)周期来压时,周期来压步距为14±2m,最大平均支护 度4.72m,富水性较强,与奥灰水联系密切,上距17煤层平均 强度为305.956kN/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为50mm,来压 17m。十四灰平均厚度为10.6m,富水性较强,上距17煤层平 显现程度比较明显; 均27.9m。17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程度对安全开采有 (4)正常时期时,其最大平均支护强度为221.6kN/m2,最 较大影响。顶底板特征如表1。 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为20mm。底板容许比压为45I ̄a,超前 表1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影响范围小于20m。泵站压力为18~20I ̄a。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TTⅡT1) 特征 粘土岩 煤层顶板为灰色十一灰,粗糙,夹泥质 4改变支护设计及技术措施 基本顶 粉砂岩 6.09 及纺锤虫化石,裂隙较发育,被方解石 充填,大部分缺失。为浅灰色粘土岩或 (1)17201工作面采用单体支柱支护,支柱加硬质木垫板 直接顶 十一灰 O—1.6 灰色粉砂岩替代。 带帽支护,直线点柱3—4硐缓慢下沉法管理顶板,最大控顶 煤层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致密,顶部 距为3.8m,最小控顶距为2.8m,支柱穿铁鞋,工作面切顶排 直接底 粘土岩 4.勰 含少量植物化石,下部含粉砂岩,元层 采用对柱支护。 理,裂隙与下部接触不甚明显。 (2)工作面支护计算n=R,Rl=305.956/253.935:1.21棵 2 17201工作面原支护设计及不利因素 ,实际采用支护密度为n=1/I.0×0.6=I.66棵,m2> 1.21,其排距为1.0m,柱距0.6m,支护密度为1.66棵, 。 (1)根据本矿生产技术条件和相邻矿井开采经验确定工 (3)贴帮柱与临时支柱的支设。第一排支柱距煤壁不得 作面采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支护,排距为1.0m,柱距 超过0.8m,否则必须打贴帮柱,柱距不大于1.2m,工作面放 0 8m,支护密度为1.25棵, ,3—4硐管理顶板,最大控顶距 炮后,职工进入工作面煤壁攉煤前首先要打好临时支柱,在 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2m。 可靠临时支柱掩护下进行工作;第一次打临时支柱时,不少 (2)采用上述支护方式后,其有效高度小于0.6m,需要挖 于两棚,每棚为一梁两柱,顶梁使用长板梁(1.2m×0.15m× 底20~30ram,底板受到破坏,支柱极容易钻底,钻底量超过 0.04m),相邻两棚间距为0.6m,打临时支柱时,一棵支柱支 30o啪,顶板来压时钻底量更大,顶板管理难度大,支柱初撑 在距工作面溜子0.4m处,另一棵支柱支在距煤壁0.2m处, 力达不到要求,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存 支柱全部垂直工作面顶底板,初撑力不低于90kN,长板梁一 在安全隐患。如果不采取挖底措施,工作面实际有效高度将 头贴近煤壁使用。工作面煤帮正常攉煤时,临时支柱隔一打 远低于0.6m,支护后高度不符合安全规程规定,工作空间不 一,间距为1.2m,工作面移溜时,先撤出远离煤壁的那棵临 够,工人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采取挖 时支柱,移溜时尽量缩短同时移溜长度,移溜后,及时打好正 底措施后,需要破底板矸石,又不能有效进行分装分运,混入 规支柱,以减少空顶时间和空顶面积。 原煤的矸石量较多,严重影响煤质,而且多消耗将近25%的 (4)顶板破碎处支护。工作面灰岩缺失处或顶板破碎 炸药、雷管以及运输电力等材料费用,增加了成本。 处,采用长板梁支护,支柱顶上加硬质木垫板配合使用,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增刊 参战晨舛技 145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农乃庙煤田地形测量的研究 王金贵 (新汶矿业集团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肥城271222) 摘要该文通过讨论数字化测图的方法,用GPS、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控制网的测量工作,对提供的测绘成果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了更加实用的结论。 关键词 数字化测图 GPS全站仪 水准仪测绘成果 1.5选点及埋石工作 1测绘工作的准备 (1)点位选择充分考虑测绘工作的需要,D级GPS控制 1.1测区概况 点选在便于安置接受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卫星高度角> 测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东北20 , 15。,点位附近无大功率电磁波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交通方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 ̄01 30"~119 ̄07 03",北纬45 ̄42 00"一45。 便,有利于其它手段的扩展和联测,点位基础稳定,易于长期 46 45”,南北长约8,6km,东西宽约5.4km,面积46.25kIn2,为 保存的地方,并且每组点互相通视。包括四个已知点在内, 了满足以后开发、设计、生产的需求,本次测绘范围为南北长 共布设64个GPS点。其点名以“G01、G02、……G60”名称命 9,5km,东西宽7km,面积约66,5k 。 名。Ⅱ导线点选在便于使用,易于长期保存,视野开阔,便于 1,2技术依据 测图使用的地方,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布设88个Ⅱ级导 线点,编号为A01~A88。(2)按规范规定,D级GPS点标石采 (1)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2)GB/T5791—93{1: 用混凝土预制标石,标芯为 ̄X20mm的螺纹钢,标石规格顶部 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3)GB/T18341—2001《地质矿产 为20cm×20cm,底部为40cm×40cm,高为60em,埋设时标石 勘查测量规范》;(4)GH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周围用混凝土加固。Ⅱ级导线点采用木桩标志。D级GPS 范》;(5)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6)CH一 点埋设后,都按规范做了较详细的点之记。 1(X)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7)CH一1003—95《测绘 1、6观测仪器 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1.3平面和高程系统 4台Leica GPS530双频接收机观测,其标称精度为5mm +lppm×D,11级导线使用索佳SET一2C全站仪2台和徕卡 (1)平面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 TPS800全站仪2台,其标称精度为测角2,,、测距3mm+2ppm。 家高程基准。 四等水准测量使用DS3水准仪。 1,4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利用 (1)平面控制资料:经实地勘查,测区附近的诺林布敦山 2测绘工作的步骤与方法 Ⅲ、三三一二Ⅲ、欧果赤托尔山Ⅱ、九二一高地Ⅲ4个国家三 角点标石保存完好、资料可靠,作为本测区D级GPS网的起 2.1平面控制测量 算点。(2)高程控制资料:测区附近的水准点,取诺林布敦山 测区平面首级控制为D级GPS控制网,然后布设Ⅱ级导 Ⅲ、欧果赤托尔山Ⅱ为本次四等水准网的起算点。起算点成 线网进行加密。 果来自内蒙古测绘科技档案资料馆提供的“三角点及GPS点 2.1.1 GPs测量 供应统计表”。(3)图件资料:测区内现有1:10000“内蒙古锡 (1)控制点GPS测量按规范根据已知控制点坐标和点所 林郭勒盟农乃庙煤田勘探设计地质地形及工程布置图”,可 属的坐标系参数用静态测量方式进行测量。见表1。 作为GPS网、导线网图上设计选点和指挥测绘工作时使用。 面在遇顶板破碎严重,或局部二合顶冒落时,采用单体支柱 处未出现顶板抽冒及局部冒顶现象。证明该支护技术在安 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全上是可靠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改变支护方法后,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工作面有 5结论 效支护后高度满足了需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经济成 (1)经过矿压观测分析,改变原来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 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开采相同条件下煤层提供了成功的经 梁支护方法,为现在单体直线点柱支护方法,成功地解决了 验。 原来因支护后有效高度小于0,6m而采取破坏底板挖底所带 来的不利于安全开采的上述各种因素。 作者简介苏远春(1971一),男,安徽巢湖人,1996年毕业于 (2)改变支护方法后,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避免了因 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工程师,现在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泉兴 空顶时间和面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初 分公司工作。 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未出现顶板台阶下沉现象,灰岩缺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