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西省赣州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03-30 来源:步旅网
江西省赣州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第九封信 金立明

“我很好!一切都很正常。胳膊恢复得很快,刚做过透视,再过一个星期就可以拆石膏了……”她提笔写道。

可是她想写的却是:“快回来吧,我唯一的远在天边的骨肉!我糟透了。现在,我仅有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再看你一眼了。我这骨折不是通常的骨折,刚从医院里回来,我能从医生们的眼神里看出来,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

可是她是母亲,她不能这么写。

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可是要是她赶了回来,停止了两个月后即将完成的学业,面临将是双重的灾难。而一份就已经过重了……我不能再给她添加那另外的一份了……自从有了这一想法后,每天,她都强打精神,开始想为她的孩子再做一些她所能做的事。她开始一封一封地写起信来。这是她一直保持着的习惯,每周一封信。

为了瞒住事实,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

写满了八封信后,在写第九封时,她的四肢便有些不听使唤了。她有些后悔,她想到现在就是再想改变主意,想让她的孩子马上回来,怕都已经来不及了。可是这第九封信她还是坚持着写完了。有时一整天,她只能写上一两句。

死期临近了,病房里那位专职护士答应了她这严肃的请求,同意在她死后将按着顺序,照样每周一封地发出这些已提前写好、封好了的信。

那在英国攻读学位的女儿每次收到母亲的信时,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说透了,在这异地,只有这才是促使她不断努力的真正动力。

“……新来的保姆姓陈,人挺不错,不像有的保姆,一吃完饭,洗完碗,就进屋里睡觉去了。那天刮大风,所有的灯都灭了,她一直陪我聊天,直到天明。”

“……在家时,小狗总是等你回来给它开晚餐罐头。你走了都快四年了,可直到现在,它仍没有改过这一习惯哩。那天傍晚,见它始终站在门口朝着后院的马路呆望,时不

1 / 24

时地呜呜哀叫几声,我就完全知道,那是它在殷切地盼着你回来给她准备晚餐哩……”

学期终于结束了。脱下那套为拍照而穿上的博士服后,她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而就在这个时候,第九封信也就随着到来了。

“具,不要难过,不能不告诉你的是,在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辞世近两个月了。请不要惋惜我们没能最后见上一面。……这是我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你没有父亲,一直靠打工挣钱学习,你的成长极其不易。但好在千辛万苦,你还是入了正轨。

“两个多月前,在你写信告诉我,说你将闭门不出,直到获得学位后再给我写信时,我便有了这一想法。

“前面那八封信都是我在重病时写成的。你没有看出破绽来,我很高兴。……别哭泣,具,你不是常人,也别浪费路费再赶回来看我的骨灰盒了,这没有太大的意义。关于我的病情,我已附上这段时间的病历。

“你自幼就比谁都美丽。自你长成后,看着你简直是一种享受。你比我怀你时所想象的要全面多了。但可惜的是,从小时候起,你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常因为衣服而受同学们的嘲讽,实在是太对不起你了。在获得学位后,我希望你能开始一种真正的生活,希望能像那始终处于劣境中的辛迪瑞拉一样,总有一天,你的美丽,你的心地,你所秉有的一切都能得到公认……”

“哦,不!……妈妈!”看到这里,具再也忍耐不住地痛哭起来……“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常要用惨痛的、确确实实的牺牲,去换取那些所谓的虚无的利益啊!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

时隔很久,她仍在想着,仍分辨不清:母亲究竟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还是一件错事呢?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信”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写信和女儿读信的过程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深沉之爱,令人感动。

B. 母亲的每一封信都用的是一种平和而又轻松的语气,目的是为了瞒住自己即将去世的事实,让女儿能安心完成学业。

C. 小说擅长人物心理描写,“死是肯定的了,对于她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这部分属于人物内心独白。

D.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动人,高潮部分女儿读母亲第九封信,既紧扣小说标题,又表现了母亲、女儿各自的形象特点。...

2 / 24

E.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以第一封信展开叙述,以第九封信结尾,首尾呼应,表现了作者对小说中母女的同情。

5. 小说中引用了母亲两封分别讲保姆和小狗的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为什么利总是高于益,占据了心灵里这最最主要的位置呢?”这里“利”和“益”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利益”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 AC

5. ①虚构保姆这一情节,目的是告诉女儿自己生活得很好,让女儿安心;讲小狗之事,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期盼②体现了母亲想要瞒住事实,又极其孤独,无限思念女儿?期盼女儿归来的矛盾心情,突出了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③情节上,也为女儿读第九封信的高潮蓄势,增强小说感染力?

6. “利”指母亲看重的,哪怕牺牲自己也希望女儿获得的学业成就和人生成功?“益”指女儿看重的能回国照顾病重的母亲,见母亲最后一面,获得心灵慰藉的母女亲情?看法:观点一 这样的“利益”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深沉之爱,令人感动?①母亲独自养育女儿,唯其成才是最大的心愿,所以隐瞒了自己病重即将去世的事实,鼓励女儿最后完成学业;②女儿在母亲的爱与持支持下最终完成学业,没有辜负母亲一直以来在学业上对她的期望,尽了母亲所希望的孝道;③母亲的忍耐和牺牲成就了女儿学业的成功,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一曲浓浓的母爱颂歌,令人感动?观点二这样的“利益”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名利时牺牲亲情,成就名利的无奈,令人心酸?①母亲病重,即将离世,唯一的亲人能在身边对母女二人来说都是一种慰藉,而母亲却隐瞒了事实,致使母女未能见最后一面,留下了永久的遗憾?②母亲为了女儿能完成学业牺牲自我,牺牲亲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更体现了相依为命的母女在生活中的不易与艰辛,无奈与辛酸?③这样的“利益观”展示了两代人关于亲情与名利?爱与孝的不同理解,引发人们对“爱”这一主题深层次的思考?

本题属于小说阅读,文章内容贴近生活,并不难于理解,题目基本围绕小说三要素分析即可,分析问题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总体难度不大。

4. 试题分析:B并不是每一封信都如此,第九封信告诉了女儿事实?D小说情节并不波澜起伏,而是在平静叙述中道出母亲对女儿的深爱之情?E结尾不是第九封信,而是女儿良久的沉思?

5. 试题分析:分析作用的试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进行考虑。本题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就文中的两个情节具体分析,还要注意对人物形象的表现的作用。从结构上来

3 / 24

说,可以考虑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文的作用,以及分析表达的效果。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点睛:解题时要把所有问题回归到文本自身去思考。文后的问题都是针对文本中的信息而设,所以在解答文后的问题时,尽管不能直接摘抄原文词句现成答案,但依然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作答,脱离了文本内容去找答案等于缘木求鱼。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决不能粗略浏览一遍阅读材料就凭空臆想,必须从文中筛选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概括整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其他诸如情节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以及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的探究也必须坚持以文为本的思想。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04年至今的十年间,在12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的475所孔子学院,成为世界与中国增进认知与理解的一个跨文化交流平台。

但随着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出现了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的情况。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终止合作的决定,引发诸多联想;加之此前美国一些大学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先例,更是让舆论浮想联翩,甚至过度解读。

如能深入了解孔子学院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据《孔子学院章程》,由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经总部批准后,采取中外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学院设在外方大学内,中方院长仅负责对汉语老师、志愿者以及与国内的联系等事务性工作,并配合好外方工作。

不论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

4 / 24

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而且,孔子学院作为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注重平等协作,鼓励创新,而非钳制学术自由。

孔子学院的领导机构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某些国家强调孔子学院有政府官方背景,担心其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由于总部提供相应资金、师资及管理方面的支持,所以便会被某些舆论误解,而国外相关机构推波助澜,将此误读放大化,认为中国人非常清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不仅是想改变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对孔子学院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实事求是地讲,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此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是需要认真总结的。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相信以它博大的胸襟拥抱世界的同时,也会赢得世界对它的认可与尊重。到那时,也许世界对它依然少不了质疑,但是“果断点赞”一定会更多。

(选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等国外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据悉,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就是教师的问题,国家汉办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从国内抽调的教师质量也很不整齐,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语言老师只能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却了解不多。

5 / 24

(节选自《东方早报》)

【材料三】

《社会观察》: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不同,在具体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有无理解上的困难?国外能否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文化?

许琳:文化的差异的确是存在的。比如我们的教材里有一些成语教学,外国学生就很难理解“愚公移山”,他们就问,为什么一定要挖那个山呢?还有说到古时候的孝道,说是守孝三年,他们又会问为什么要守着呀,人老了死去是自然规律呀等。确实文化是有差异的。

斯坦福大学曾说他们设立孔子学院是“为了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他们觉得中国有重要意义,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全局,要懂得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文化。而我们并没有想强加给谁什么。我们认为,我们出去教授中文也好,传播中国文化也好,不是要改变对方,一定要对方按照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去考虑,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如果通过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有了比较真实的了解,我们也通过交流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

(节选自《社会观察》对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干事许琳的访谈录)

【材料四】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要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

“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日本北陆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喜朗评价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性实践。

“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方院长兰珊德说,孔子学院是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一个中心,为双方提供客观平等的交流平台。

孔子学院这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

(节选自《人民日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6 / 24

A. 材料一指出外方对孔子学院有误解,或认为孔子学院的教学行为会干扰甚至影响大学的学术自由,或担心会在所在国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B. 材料二叙述孔子学院在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师资缺口大,教师文化素养不够。

C.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孔子学院,不是要改变对方,而是双方交流,相互了解,达到双赢,那是最好的。

D. 材料四中,列举日本、意大利两个外方人士的言论,说明孔子学院通过沟通和交流,是中国向世界传播文化的平台,他们会从中国文明中有所启发。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孔子学院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也是奉行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交流平台。

B. 中国很少有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包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这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C. 《论语》应该成为孔子学院标志性的教材,就像《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诃德》分别成为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的代表性教材一样。

D. 斯坦福大学认为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有重要意义的中国,要懂得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培育未来了解中国的美国领导人,就必须设立孔子学院。

E. 孔子学院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中心,为双方提供客观平等的交流平台,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

9. 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

7. D 8. AC

9. (1)把握好大局:认真总结并改进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2)练好自身功: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以激发外国学生对孔子学院的兴趣;整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一《论语》教材和教学大纲,突破课程及其学分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认可的瓶颈。(3)加强双方交流:第一,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第二,相互了解对方,在实践中调整,传承中华文化。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要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4)保持民族特色:以孔子为典范,以孔子思想为精髓,以孔子

7 / 24

学院为种子影响世界文化生态。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说明孔子学院通过沟通和交流,是中国向世界传播文化的平台,他们会从中国文化中有所启发”错误,选项的分析偏颇,原文中材料的观点是:日本北元喜郎评价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意大利兰珊德说孔子学院是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一个中心,为双方提供了客观平等的交流平台。应该是“互惠双赢”“平等交流”。故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中国很少有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包含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在内的文化符号”错误,选项的表述范围增大,原文表述是“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经典艺术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D项,“就必须设立孔子学院”错误,选项分析的条件与结果关系牵强,“就必须”说法太绝对。E项,“极大影响了世界文化生态”错误,选项中“极大地影响”说法夸大,文中是“悄然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态”。故选AC两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分析孔子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路,考生可以针对材料中出现的孔子学院遇到的困难以及设立的目的等内容展开。如材料一中“不过,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反思,须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元化的因子,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此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都是需要认真总结的”,如材料二“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用更好的教材

8 / 24

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由于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孔子学院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授的课程几乎全凭教师自己安排,其课程无法得到校方学术委员会的认可,更没有学分,这意味着选这门课程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兴趣,这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此外就是教师的问题,国家汉办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派向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师大多是从国内各大学抽调的,师资力量的缺口非常大,而从国内抽调的教师质量也很不整齐,许多教师并不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语言老师只能教语言,对于中国文化却了解不多”,如材料四“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成为孔子学院的‘金字招牌’。在合作模式上,以‘和’取胜;在传播过程中,以“和”感人。从单纯的汉语教学平台到综合的文化交流平台,从单向的文化传播到双向、多向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要跨越文化边界,寻找交叉点、共鸣点、融合点”,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从统一教材,加强师资力量,增加沟通,完善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概括。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于现有的答案。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

9 / 24

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人国 [英]H·G·威尔斯

努涅斯是个山民,聪敏而有胆识。他善登山,航过海,见识过世界,爱阅读古籍,是一个深刻而有进取心的人。他在一次登山时失足跌下悬崖,因摔进厚厚的积雪而没有死。悬崖下面有一道狭窄岩缝,陷于绝境的他冒险从那里往下爬。到达一个树木葱郁的山坡,地面有大块的葱嫩草地,星星点点的缀着美丽的花朵。在山坡后面,峡谷豁然开朗,有连绵的草地,一道墙把山谷环绕。

三个人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努涅斯大喊一声,那三个人停下脚步,把耳朵转向这边。他看见他们的眼脸凹陷,里面的器官已完全萎缩。

努涅斯迈着很自信的脚步走上前,他想起了关于盲人谷的古老传说: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努涅斯说:“我来自波哥大,那里有十万居民、市区很广大,在视力之内看不见尽头。”

“视力?”那三个人很利落地抓住他,在他身上摸了一阵后,认为他那两只眼睛是很奇怪的东西。

“他的感官有缺点,且说没有意义的话。”盲人说,“领他去长辈那里。” 他看见所有的石舍都只有门没有窗,呈直线地列在异常干净的中心街道两边,每所屋子表面都是色彩斑驳。他们的色彩极无条理,上面涂的泥灰时而是灰色,时而是土褐,时而是灰蓝或深棕。

几位老人开始诘问他,努涅斯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一群山,天空,云朵,日出。但他们既不信,也听不懂。

最年长的盲人向他说明他们如何把时间分为温暖和寒冷两部分,温暖的时间宜于睡觉,寒冷的时间宜于工作。他们让他睡觉,直到寒冷把他们唤醒,又开始另一天。但是努涅斯根本没有睡。

“喂,波哥大!”一个声音喊,“到这里来,跟着我脚步声走。” 努涅斯跟在后面,有些儿气恼。

“我的机会会来的,”他说,“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们,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10 / 24

“什么是盲?别说这种傻话!”

四天过去了,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一个又笨又无用的外人。 盲人们过着简单而辛劳的生活,注重音乐和歌唱,有爱情和小孩。在那个有秩序的世界里,他们的感官非常敏锐,可以在十二步之外听到人的心跳,能像狗那样凭气息分辨人。

一天早晨,两个盲人和努涅斯在一起坐着,他想向他们表明视力的实际价值。他打算把他们之中的一个打倒在地,借着公平的格斗来表明眼睛的功用。

他大声说:“我在这山谷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抄起锄头,他们耳朵朝着他听,他感觉到无可奈何的恐怖,跑开了。许多人拿着锄头和棍子,朝他走来,他们时而停下,用鼻子嗅闻,用耳朵倾听。

他们摸索着前进,可是走得很快。那情形很像玩捉迷藏,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蒙住眼。忽然间,他发觉自己置身在追逐者所构成的一个大弧形阵线内。

“我要伤害你们了,”他说,由于情绪激动而抽搐着喘气,“老天在上,我真要伤害你们了。”

一个大个子冲来,对他发声处挥击。他胆怯了,急忙转身,在惊慌中朝围墙的一个小门逃去。到了墙外,他绊倒在岩石上,抽喳地喘气。

这场政变就此结束。他在外面待了两天两夜,没东西吃,也没遮蔽物。最后,他爬到墙边大声喊叫,两个盲人从门里出来。

“我疯了,”他说,“我的感官有缺点。”

他们说这样就比较像话了。他们问他能不能“看见”。 “不能,”他哭了——现在他身体很虚弱,而且病了。

努涅斯变成了盲人国的公民,他和那些人慢慢熟了,其中有他的主人叶考布和小女儿麦迪娜。麦迪娜不受人尊重,因为她的眼睑不像山谷中一般人凹得那样深,被认为是严重破相。

在一个休息日的集会里,他们两人并肩坐在朦胧的星光之下,他的手落在她手上,她也紧握回报。

他向叶考布和长辈们要求娶她为妻。

这件事遭到激烈反对,青年男子都认为这会败坏他们的种族。一位长辈提出建议:“波哥大眼睛的毛病影响了他的头脑,他眼睛鼓胀,眼睑能眨动,因此他的头脑常烦躁激动。手术可以除去那些有刺激作用的器官。”

11 / 24

“你总不会要我丧失视力吧?”在失去视力前的最后一天,他问她,“我的整个世界都是视觉赐与,美丽的花、夕阳……和你。单是为了看见你可爱的脸,就应有视力。”

她伸开双臂搂着他,呜咽着说“噢,只要你答应就好了!” 他说:“那样我就看不见你了。

她紧握着他的手:“你是为了我而受这痛苦的。”

次日早晨,他看见朝阳像身披金甲的天使,青草地上开着白花。于是他往外走,出了墙垣,爬到岩石上面,不停地往上爬,衣服撕破,血迹斑斑。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

落日余晖映照天空一片金黄,夕阳的红光逐渐消逝。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不同,描述的并不是作者期望的理想世界,而是在揶揄的语调中充满了深切的忧虑。

B. 努涅斯婚事遭反对时,接受长辈为他提出除去刺激头脑的器官的建议,不失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C. 盲人国建立了独特的秩序,盲人们感官残缺而敏锐,生活辛劳而简单,思想保守,他们留下努涅斯并尽力想同化他。

D. 这篇小说荒诞玄幻,显示了作者惊人的幻想才能,情节和细节的设置,强化了故事的讽刺效果,引发读者思考。

8. 请简要概括文中努涅斯在盲人国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 9.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三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

7. B

8. ①初入盲人国,挑战山谷盲人,幻想成为盲人国的王;②挑战失败,谎称自己“看不见”,满心屈辱和无奈;③放弃爱情,逃离盲人国,为保住了眼睛而感到满足。 9. 划线句子在小说中都是环境描写,对小说的情节发展都有推动作用。第一处,写努涅斯意外发现的美丽风景,表明此时他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幻想;第二处,表现了盲人国独特的风景与封闭的特点,为后来努涅斯逐渐了解盲人国做铺垫;第三处,努涅斯逃出盲人谷之后所看到的落日,表现了他心情的喜悦。 【7题详解】

12 / 24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B项,“不失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错误,这不是好办法,而是残忍、非人道的,体现扼杀、同化异己的霸道作风。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此题要求概括努涅斯在盲人国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答题时注意文中的事件的过程和心理,根据文中的“盲人国里,独眼称王”“四天过去了,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一个又笨又无用的外人”“一天早晨,两个盲人和努涅斯在一起坐着,他想向他们表明视力的实际价值”“这场政变就此结束”“他们说这样就比较像话了。他们问他能不能‘看见’”“他向叶考布和长辈们要求娶她为妻”“次日早晨,……不停地往上爬……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重点抓住文中表事件推移和内心情感变化的词语概括作答即可。 【9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特征,然后分析其和情节推进、人物塑造、主旨表达关系,文中第一处描写“地面有大块的葱嫩草地,星星点点的缀着美丽的花朵。在山坡后面,峡谷豁然开朗,有连绵的草地,一道墙把山谷环绕”,环境的特征是“美丽”,表明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幻想;第二处“所有的石舍都只有门没有窗,呈直线地列在异常干净的中心街道两边,每所屋子表面都是色彩斑驳。他们的色彩极无条理,上面涂的泥灰时而是灰色,时而是土褐,时而是灰蓝或深棕”,写出其“封闭”的特征,后文写努涅斯在盲人国行为,此处描写,为后文作铺垫;第三处“落日余晖映照天空一片金黄,夕阳的红光逐渐消逝”,是“努涅斯逃出盲人谷之后所见之景”和和上文“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吻合,表达内心的喜悦。

【点睛】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的切入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或者暗示。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13 / 24

4. 文言文阅读(22分)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父绰,魏度支尚书。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周太祖时,袭爵美阳县公,仕郡功曹。有从父妹者,适河南元雄。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曰:“夷人昧利,可以赂动。”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高祖为丞相,高颎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征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已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我值,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十一》)

注:①杨素,人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夷人昧利,可以赂 昧:糊涂 昏乱 B、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任:任务 C、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

雕饰:雕刻的花纹、图形装饰等

(《隋书卷四

D、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匹:对手 匹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 B、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 / 24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高祖信任苏威的言论的一组是( )(3分)

①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 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④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⑤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⑥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稅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为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5分) 译

文: ⑵苏威不我值,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5分) 译

文:

参考答案:

4、B (任:负荷,承担)

5、B (A.介词,相当于“因为”。B.代词,相当于“他的”/副词,表示希望或婉商语气,可译成“可要”等。C.疑问代词“为什么”。D.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5 / 24

6、C (①苏威救妹夫的事迹和人们的赞誉。③是高祖的行为,不是言论。⑥苏威能干和世人的赞誉。都不当。)

7、D (“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叙述不当,应为“因苏威而获罪的有名人士有一百多人。”“得罪”文中是获罪的意思)

8、⑴(我)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为”“平世法”“驰”各1分 句意2分)

⑵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不我值”1分,“措”1分,“以何” 1分,句意2分)

【译文】苏威字无畏,京兆府武功县人。他父亲叫苏绰,是(西)魏的度支尚书。苏威年少时就有至孝之心,五岁时死了父亲,他守丧悲哀得像成年人一样。周太祖时,他承袭了美阳县公之位,担任郡功曹。他有个叔伯妹妹,嫁给了河南的元雄。元雄的先人与突厥有仇,突厥派人入朝要求取得元雄和他妻子儿女,方才甘心。周太祖就要叫元雄一家前往。苏威说:“突厥人贪财,可以用贿赂的方法打动他们。”于是出卖自己的田地房屋,卖光自己的所有财产赎回元雄一家,人们认为他很讲道义。

高祖作丞相时,高颎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召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因为国家资助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做为自已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制作帏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部命人清除毁掉。不久,(苏威)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都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进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的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无下无双,至于说到考虑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错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

16 / 24

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式样,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互相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5.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3分)( ▲ ) ①殊不屑事场屋 ②褫襕幞,烧科策

③若勿售,一掷之耳 ④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

⑤不复辩,与同罚 ⑥放浪形迹,翩翩远游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C

C(②是作者的假设;④是仇富家子者所为)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

17 / 24

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18 / 24

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参考答案:

9. D 10. B 11. B

12.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9题详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本题中比较容易先断开的句子有“有子如此”“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谓思曰”。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常识。B项姻亲指自己直系、旁系血亲的配偶。不是血亲的一部分。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中“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子弟”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本题中考查的就是对“族子”的理解。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第一句翻译的关键词:所以,……的愿因;急,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为紧急情

19 / 24

况;先,后作意动词用。第二句翻译的关键词:臧否,可译为褒贬,品评;乱,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説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説:“亲戚之间争夺财産,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産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

20 / 24

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我喜欢的书(或课文),书中或课文中人物,要求:向别人介绍一本好书或上过的课文或课文

中的人物(只答一个),写清楚为什么喜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课文) 人物 喜欢的原因(不少于50

字)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喜欢的原因:鲁滨逊一人在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 试题分析: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句子型扩展注意两次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属于命题式扩展,注意符合题目的要求。

8. 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3分)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 _,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融进你广袤的胸怀里,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21 / 24

参考答案:

①也要飞翔在你明亮的天空;②为你捧出一束沉甸甸的花果;③如果我是一朵小小的浪花7. 运行平稳而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运输8.①晓来谁染霜林醉 ②或重于泰山 ③举世皆浊我独清 ④安能以身之察察 ⑤不在沉默中爆发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也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古人就已开始烧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

①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②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 ③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④这里的“容”,就是化妆、美容的意思 ⑤《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

⑥这里的“铅华”,是古代妇女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 A.④⑥③②①⑤ C.⑤④①③⑥②

B.④③⑥①②⑤ D.⑤①④③⑥②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各句中加下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②风情浓郁的外婆菜,常令异域他乡的来客爱不释口,流连忘返,更令浪迹天涯的游子魂

22 / 24

牵梦萦,萌生莼鲈之思。

③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

④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

⑤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

⑥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形容差别大。使用正确。②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使用正确。③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使用正确。④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用于此句望文生义。⑤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适用范围不当。⑥厝火积薪: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使用错误。故选C。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庙里有一口大罄和一尊铜铸的大佛。一天,大罄对大佛说:“你我都是铜铸的,你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向你烧香参拜,我却天天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大佛说:“当初我受过烈火烧,受过铁锤击,经过千锤百炼才铸成了现在的我。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也不一定能够体会。我是吃了很多苦,才能坐在大殿里,接受供奉和参拜。而你,别人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你就痛得不停地喊叫。这就是你和我现在不同境遇的原因。”

23 / 24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24 /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