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2021-02-04 来源:步旅网
实用标准文档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

对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二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 第三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是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是评价、监测和预警商业银行风险的参照体系。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口径同时计算并表的和未并表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第五条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各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进行水平分析、同组比较分析及检查监督,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采取监管措施。 第二章

核心指标 第六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

补。 第七条 风险水平类指标包括流动性风险指标、信用风险指标、市场风险指标和操作风险指标,以时点数据为基础,属于静态指标。 第八条 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包括流动性比例、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 (一)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 (二) 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 (三) 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 第九条 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一) 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二)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三) 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第十

条 市场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包括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和

利率风险敏感度。 (一)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为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20%。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可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比如在险价值法和基本点现值法)计量外汇风险。 (二) 利率风险敏感度为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的影响与资本净额之比,指标值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风险监管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操作风险指标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表示为操作风险损失率,即操作造成的损失与前三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之比。 银监会将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另行确定有关操作风险的指标值。 第十二条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款迁徙率。 (一) 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两个二级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为正常类贷款中变为后四类贷款的金额与正常类贷款之比,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关注类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关注类贷款之比。 (二) 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 第十三条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面。 (一) 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为营业费用加折旧与营业收入之比,不应高于45%;资产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比,不应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1%。 (二) 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 (三) 资本充足程度指标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4%;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不应低于8%。 第三章 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与本办法相适应的统计与信息系统,准确反映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能力。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将非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资产和不良资产,计量非信贷资产风险,评估非信贷资产质量。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将各项指标体现在日常风险管理中,完善风险管理方法。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定期审查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并督促管理层采取纠正措施。 第十八条 银监会将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定期采集有关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及时评价和预警其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第十九条 银监会将组织现场检查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根据核心指标实际值有针对性地检查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点,并进行诫勉谈话和风险提示。 第四章 附则 第

二十条 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资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参照执行;法律、

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另有规定外,本核心指标不作为行政处罚的直接依据。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自

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银发〔1996〕450号)同时废止。 附件: 一、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二、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附件一: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指标类别 一级指标 1.流动性比例 二级指标 指标值 大于等于25% 大于等于60% 大于等于-10% 小于等于4% 流动性风险 2.核心负债依存度 3.流动性缺口率 4.不良资产率 4.1不良贷款率 小于等于5% 信用风险 风险水平 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5.1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小于等于15% 集中度 6.全部关联度 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 度 小于等于10% 小于等于50% 市场风险 比例 8.利率风险敏感度 操作风险 9.操作风险损失率 10.1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 风险迁徙 10.正常贷款迁徙率 10.2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11.1次级贷款迁徙率 不良贷款 11.不良贷款迁徙率 11.2可疑贷款迁徙率 12.成本收入比 小于等于35% 大于等于0.6% 大于等于11% 大于100% 盈利能力 13.资产利润率 14.资本利润率 风险抵补 准备金充足程度 15.资产损失准备充15.1贷款准备充足率 足率 大于100% 大于等于8% 资本充足程度 16.资本充足率 16.1核心资本充足率 大于等于4% 附件二: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例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合格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负债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已发行的债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核心负债依存度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总计的余额。 3、流动性缺口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90天内到期表内外资产×100%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表内外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4、不良资产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及表外承担信用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各项贷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银行账户的债券投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承诺及或有负债等。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是指信用风险资产中分类为不良资产类别的部分。不良贷款为不良信用风险资产的一部分,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定义一致;贷款以外的信用风险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另行制定。 4.1 不良贷款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是指报告期末授信总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

集团客户定义按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第5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5.1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 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 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6、全部关联度 ●计算公式:

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授信时关联方提供的保证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国债金额。

本指标中关联方定义按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3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授信定义及集团客户定义均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中定义一致。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7、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银行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余额。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8、利率风险敏感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利率风险敏感度=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影响/资本净额×100%。 ●指标释义:

本指标在假定利率平行上升200个基点情况下,计量利率变化对银行经济价值的影响。指标计量基于久期分析,将银行的所有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按照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将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再加上表外业务头寸,得到该时间段内的重新定价“缺口”。对各时段的缺口赋予相应的敏感性权重,得到加权缺口后,对所有时段的加权缺口进行汇总,以此估算给定的利率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 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银行净值影响是指在给定利率变动为上升200个基点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对经济价值产生的影响。其中,时段的划分及各个时段的敏感性权重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标准框架确定。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风险迁徙 9、正常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9.1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指标释义:

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正常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9.2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指标释义:

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关注类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0、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计算公式: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指标释义:

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

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1、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指标释义:

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

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风险抵补 (一)盈利能力 12、成本收入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成本收入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指标释义:

营业费用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营业费用。

营业收入是指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编制的损益表中利息净收入与其他各项营业收入之和。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13、资产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产利润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100% ●指标释义:

净利润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损益表中净利润。

资产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余额。 14、资本利润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指标释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余额。 净利润定义与资产利润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二)准备金充足程度 15、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 ●指标释义:

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信用风险资产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是指依据信用风险资产的风险分类情况应提取准备的金额。其中,贷款应提准备依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确定;贷款以外信用风险资产的应提准备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信用风险资产定义与不良资产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5.1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指标释义: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贷款应提准备按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发[2002]98号)及相关法规确定。 (三)资本充足程度 16、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2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16.1 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年第2号令)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附注说明

以上指标中项目的详细定义及填报要求依据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填报说明执行。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别 流动性 风险 信用风 险 风险水市场风平 险 操作风险 正常贷风款 险关注贷迁款 徙 次级贷款 可疑贷款 盈利能 力 风准备金险充足程抵度 补 资本充指标名称 1.流动性比例 2.超额备付金率 3.核心负债比率 4.流动性缺口率 5.不良贷款率 6.不良资产率 7.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 8.关联授信比例 9.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10.市值敏感性比率 11.操作风险损失率 1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公式 流动性资产/负债 (超额准备+库存现金)/各项存款 核心负债/负债总额 (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 不良贷款/贷款总额 不良资产/资产总额 单一客户授信额/资本净额 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 修正持续期缺口X1%/年 操作损失/(净利息收入+非利息净收入) 正常类贷款变为不良额/正常贷款 关注类贷款变为不良额/关注贷款 次级类贷款变为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次级贷款 可疑类贷款变为损失额/可疑类贷款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信贷资产实提准备/应提准备 拟定监管值 大于25% 大于2% 大于60% 大于-10% 小于5% 小于4% 小于15% 小于50% 小于20% 监测 监测 小于0.5% 1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1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1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16.资产收益率 17.资本收益率 18.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19.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20.核心资本充足率 小于1.5% 小于3% 小于40% 大于0.6% 大于11% 大于100% 非信贷资产实提准备/预计损失 大于100% 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大于等于4% 大于等于8% 足程度 21.资本充足率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说明 一、风险水平 (一)流动性风险

1、流动性比率: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及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余额/流动性负债余额×100%  指标释义:

表中各项流动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现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资产方)、一个月内到期的贴现及其他买入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账款、一个月内到期的正常类贷款(包括正常类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随时可抛售的合格债券及可随时变现的合格票据资产、其他一个月内到期可变现的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

流动性负债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净额(负债方)、活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不含财政性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各种已发行的债券和票据、一个月内到期的应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中央银行借款、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负债。

2、超额准备金率: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和外币口径数据。

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人民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公式中在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是指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各种存款中高于法定

准备金要求的部分。

库存现金是指银行的库存现金或现金业务收支活动中的结余款、不含银行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付金。

各项存款包括人民币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财政性存款和委托存款。

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外币超额备付金率=(在中国人民银行超额外汇准备金存款+存入同业外汇款项+

外汇现金)/外币各项存款期末余额×100% 外币超额准备金率指标释义:

表中外汇存放同业款项是指存放境内外同业清算款项,不包括存放同业定期存款。 外汇现金是指库存外汇现金或在途现汇。

外币各项存款包括外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应解汇款、保证金,不含外汇储备存

款。

3、核心负债比率:

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期末余额/总负债期末余额×100%

 指标释义:

核心负债包括距到期日三个月以上(含)定期存款和发行债券以及活期存款的50%。

总负债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总额。

4、流动性缺口率:本指标分别计算本外币和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100%

 指标释义:

流动性缺口为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减去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负债的差额。 (二)信用风险

5、不良贷款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余额×100%

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数据主要依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同时

根据银监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要求。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依据定义,后三类贷款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范围包括表内贷款、票据融资、对非金融机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等表内业务。

6、不良资产比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期末余额/总资产期末余额×100%  指标释义:

不良资产是指即依据审慎性原则,结合资产的市场价值、历史上的平均收回比率等

因素,合理预计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其中包含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非信贷不良资产的分类标准将由银监会另行制定。

总资产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总额。 7、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最大一家客户授信总额是指银行在报告期末表内外授信总额最大一家集团客户的

授信总额。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保证,包括贷款、拆借、票据融资、证券回购、贸易融资、保理、透支、融资租赁、保函垫款、信用证垫款、承兑垫款、担保垫款、承兑、保函、担保、信用证、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销承诺等表内外业务。 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1)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

人控制的;

(2)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3)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

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4)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

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8、关联授信比例

 计算公式:

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 指标释义:

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是指商业银行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扣除关联方提供的保证

金存款以及质押的银行存单和我国中央政府债券。

本指标中关联方定义与《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

保持一致。关联方包括关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商业银行的关联自然人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包括商业银行的董事、总行和分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决定或者参与商业银行授信和资产转移的其他人员;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自然人股东,指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自然人股东。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和主要自然人股东的近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成年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成年子女及其配偶;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四)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控股自然人股东、董事、关键管理人员,本项所指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对商业银行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自然人。

商业银行的关联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非自然人股东。主要非自然人股东是指能够直接、间接、共同持有或控制商业银行5%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非自然人股东。

(二)与商业银行同受某一企业直接、间接控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三)商业银行的内部人与主要自然人股东及其近亲属直接、间接、共同控制或可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四)其他可直接、间接、共同控制商业银行或可对商业银行施加重大影响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五)本比例定义中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商业银行。 授信及集团客户定义均与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中定义一致。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市场风险

9、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本指标计算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  指标释义: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一个季度中每月末的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

汇负债的平均值。在计算比率时应将各种外汇敞口统一折合为美元。

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0、市值敏感性比率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市值敏感性比率=修正持续期缺口×1%/年。  指标释义:

持续期缺口为(银行资产持续期×资产市值-负债持续期×负债)/资产市值。利率

变动会影响银行的净值,市值敏感性比例反映这种敏感因素。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为公允价值即公开报价、类似资产的公开报价及运用计价(valuation)模型得出的价值,或者是按照市场利率折算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持续期是计算风险敞口的经济价值遇到利率水平轻微变动后所出现的百分比变动。指标中采用简单化的假设,认为价值的变动与利率水平的变动成一比例,而且支付的时间是固定的。

修正持续期即持续期除以1+r(r为同期市场利率水平)。以1+r的某指定百分比

变动而言,修正持续期可以反映有关资产或负债的经济价值的百分比变动。市场利率水平为同期国债回购利率。

对于修正持续期的计算,也可按银监会要求以巴塞尔委员会标准框架方法进行。 (四)操作风险

11、操作风险损失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风险损失当期发生额/前三期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和的平均值。

 指标释义:

操作损失指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净利息收入是指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之差。

非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扣除利息收入的部分,但不包括银行账户上出售

证券实现的利润(或损失)。

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定义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

[2001]49号)执行。

二、风险迁徙

1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  指标释义:

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  指标释义:

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转为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次级

类贷款余额

 指标释义: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1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转为损失类贷款的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

 指标释义:

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三、风险抵补

16、资产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 计算公式:

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17、资本收益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资本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 指标释义:

税后净利润为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损益表中净利润。 平均净资产为期初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

18、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贷资产应提准备×100%  指标释义:

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包括实际计提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三种准备,

定义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一致。贷款损失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信贷资产应提准备等于(1%×信贷资产期末+2%×关注类信贷资产+25%×次级类信

贷资产+50%×可疑类信贷资产+100%×损失类信贷资产+应提特种准备)。应提特种准备为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按照事先确定的计提比例乘以计提特种准备的授信资产余额。

19、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期末余额/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

 指标释义:

非信贷资产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针对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实际计提的各类损失准备和减值准备,具体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抵债资产减值准备,定义参照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执行。

非信贷资产预计损失指商业银行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针对短期投资、长期投

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预计未来可能损失的金额。

20、核心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100%

 指标释义: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

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21、资本充足率

本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  计算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  指标释义:

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之后再减去扣减项的值。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和市场风险资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文案大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