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综合承载力 承压水平 评价 熵值法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带来了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等多种污染。经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经济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应当关注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强烈的经济活动使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增强。我国高度重视区域综合承载力的研究与应用问题,中央多次要求各地区充分认识区域综合承载力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指导作用和重要影响(李惠彬,2011)。河北省2011年GDP总量居全国第六位,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上述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尝试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正确认识河北省的综合承载力,找到不足、有的放矢,从而促进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承载力内涵
纵观国内外研究进展,承载力的研究经历了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区域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三个发展阶段。承载力最初是生态学里提出的概念,是表示某生态系统内光、热、水、植物体、动物体等多种资源能维持某一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由于承载力在理论上可以运用模型来定量化描述,因此很快被学者们运用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个研究领域,成为这些领域定量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承载力的相关研究也由狭义的承载力概念,逐步发展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并逐步发展到以区域内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区域承载力研究。可以说承载力的研究伴随着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社会的作用而不断深入,由对单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逐步向多资源、多系统的综合承载力转变(李婷婷,2006)。承载力除受区域资源环境所制约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李秀霞,2009)。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确定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区域综合承载力是指区域的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对区域人口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是集合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
综合承载力” 。 按照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对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的评价;对河北省综合承压水平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科学性原则。城市由多方位、多层次、多组织构成,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城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将评价指标和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评价城市的发展。同时应以科学的理论和标准的测算方法为基础,选取的指标应符合统计的要求,数据来源可靠、稳定。
2.简单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立既要系统全面,也要注意可操作性。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要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有利于当地政府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指标要选取信息量大、概括性强、可收集、可统计的数据资料,要充分考虑数据获取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尽量选取当前统计部门公开的数据资料。同时,选取指标时还要注意避免指标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尽量减少和避免指标之间的共线性联系。
3.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区域综合承载力涉及多个系统、多个方面,具有系统性特征。因此,指标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系统,充分考虑各系统的协调性,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全面反映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诸多方面,使评价的指标层、准则层、基础层和目标层形成系统、有机的整体。同时,选取的指标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指标在实践中要能够较好地体现系统的特征。指标体系要能够将全面性和针对性有机的结合,既能有针对性的体现单个系统特征,又能全面考察区域综合承载力的整体状况。
4.动态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同理,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也是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的。因此,指标体系应充分刻画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描述和评估城市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运行模式;同时指标体系也应反映城市的发展状态。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同时兼顾动态性和稳定性。
(二)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的确定
城市综合承载力包括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将所选取的指标分为两大类: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
压力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所施加的压力,即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因此,资源的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能源消耗、水消费;环
境的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城市环境噪音、SO2或CO2气体排放量;经济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GDP的增长、人均GDP;社会压力指标可以考虑选取人口增长、交通压力等指标。
承压指标体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持能力。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当一部分是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的承压能力发生冲突的表现。因此,将承压指标纳入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与压力指标相对应的,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资源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水资源总量、总供水量;环境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城市的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经济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社会的承压指标可以选取全社会货运保有量、人均机动车保有量等缓解交通压力的指标。通过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可以考察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承压水平。综合考虑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将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指标层内各指标项下的指标值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即可得出区域的承载能力;有针对性的分别考虑压力指标和承压指标,通过计算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的比值,可得出区域的承压水平,如比值大于1,说明区域的支撑能力大于承受的压力;比值小于1,说明区域的支撑能力小于承受的压力。
(三)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内涵,压力指标、承压指标的确定原则,构建由目标层、基础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见表1)。
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所需的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及不同的单位,需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设X为综合承载力指数,对应于j个年份与i个评价指标的样本矩阵 ,有X=xij。在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集中,一是对综合评价起正作用的指标,如水资源总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GDP增长率、人均机动车保有量等。二是起负作用的指标,如恩格尔系数。为了描述各项指标变化对综合承载力水平评价的正反作用,同时消除各项指标因量纲上的差异给评定工作带来的影响,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Yij为第i项指标在第j年的正向化处理后指标数值;Xij和Xi0分别为第i项指标在第j年和基年的统计值。指标值增大,有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视之为正作用指标。反之,不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视之为负作用指标。对任一指标,经过正向化处理后,如果指标数值增大,则认为有利于综合承载力水平的提高。这样便得到了标准化矩阵B=bij。
(二)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由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可以充分反映综合承载力水平所要求的在压力水平、承压水平和协调性上的描述,同时统计数据也满足熵值法的要求。因此 ,采用熵值法来评价综合承载力是科学的(杨丽华等,2007)。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如下:
1.指标层权重的计算。首先,设基础层(或准则层)指标为i,目标层指标为j,第 i项指标下第 j样本指标的比重pij。其次 ,计算第 j项指标的熵值ej:
然后,计算指标的效用值αj=1-ej。αj越大,该指标价值越大 ,其权重也就大。那么第j项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下(陈娟等,2010):
2.准则层和目标层权重的计算。对于多层结构的评价系统,根据熵的可加性,可以利用下层结构的指标信息效用值, 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Wi数值。在熵值法前面步骤中,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效用值αj,对下层结构的各个指标的效用值求和,得到各类指数的效用值,记作Ai(i=1,2,…,l)。进而得到全部指数效用值的总和:A=∑Ai,则相应类指数的权重为:Wi=Ai/A。
(三)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综合承载力整体评价。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可以找出影响综合承载力的薄弱环节,以便提出相应对策。对基础层中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Yi采用评价模型:
(4)
式中,Yi是基准层中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n是第i个子系统中所包含的评价指标个数;Wj是第i个子系统的第j个指标的权重;Bij是第i个子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若后一期的Y值大于等于前一期的Y值,则表明综合承载力是趋势递增的。否则,承载力状况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目标层综合评价值A采用评价模型:
(5)
2.各系统承压水平分析。承压指数表示各个系统中承压要素与压力要素之比,若承压指数大于或等于 1,表明该系统承压能力大于或与压力平衡,反之则表明压力远远大于承压力,且承压指数越趋近于0,压力越大,承压力越小,承载力低下。承压指数表由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比较得出,而承压指标与压力指标得分则由上述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得到。
评价结果及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和计算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2007-2011年《河北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相关数据,整体评价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水平。
(一)综合承载能力评价
通过对河北省2007-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中各系统承载能力及综合承载能力(见表2)。通过表2及图1各子系统及综合承载能力来看,承载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2009年经济承载能力下降幅度较大,这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并不影响经济承载能力的整体上升趋势。
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值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一直呈上升趋势。社会承载能力变动不大,只在2011年有一个很大的上升幅度,说明河北省的社会福利仍有待加强。而资源承载能力2008-2010年是有下降的趋势,近两年才稍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河北省本来就是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且资源自身情况相对较稳定,相对来讲历年的变化幅度不会太大,近几年政府大力倡导“节水高效”的原则,水利工程作业抓紧进行,科学技术上也大力支持,用最少的水干最多的事,用水情况稍有好转,但总体趋势不容乐观。
从总体上看,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是呈平稳上升趋势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7年的0.392423上升到2011年0.457098,上升了16.48个百分点。
(二)综合承压水平评价
通过各子系统压力指标与承压指标的评价结果,计算得出各子系统的承压指数(见表3)。通过表3各子系统承压指数来看,资源承压指数平均为 0.348191,低于其他三个系统;环境承压指数最高,平均为5.294734。除了环境子系统,其他三个子系统的承压水平都很低,承压状况不佳。从近五年的趋势图来看,只有经济承压情况有所好转,资源和社会的承压指数都有所下降。尤其是社会承压指数,由2007年0.95降到了2011年的0.11,降幅很大(见图2)。所以整体来说,河北省社会承压水平较低。
结论
通过上述对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及承压水平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在五年内稳步上升,但各子系统承载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经济承载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承载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幅度不大,社会承载能力有一定波动,资源承载能力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河北省综合承压水平较低。各子系统承压水平差异较大。环境承压水平较高,经济、社会、资源承压水平较低,尤其是社会承压水平降幅较大。总体来说,河北省经济承载能力较强,资源承载能力和社会承压水平有下降趋势。
综合考察河北省综合承载力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大子系统,发现河
北省经济发展较快,环境保护较好,但是资源节约和社会化服务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河北省应当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工业企业的能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当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缓解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惠彬.区域主导产业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度测算—基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参数修正[J].产经评论,2011(3)
2.李婷婷.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株潭地区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秀霞.基于综合承载力的吉林省适度人口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杨丽华,何雪峰.基于熵值法的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浙江省的实证研究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1)
5.陈娟,李景保,卿雄志.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