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2023-10-16 来源:步旅网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要使学生会学除了有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外,重要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使学生学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而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应该探索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在备课时首先设计学法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少,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教学并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同时要考虑学生怎么学。在物理教学中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法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教师应考虑教法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水的沸腾”实验,学生在生活中对水的沸腾现象非常熟悉,在实验室做这个实验,大多数同学往往只注意加热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水中出现气泡,看到烧瓶冒出“白气”,并不能抓住水沸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大大减弱了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沸腾的作用。为此,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使观察任务具体化。1 点燃酒精灯后,水的受热情况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水受热,温度升高];2 气泡怎样产生[开始在烧瓶底和内壁上出现小气泡,继续加热,气泡变大,离开底部和内壁上升到水面破裂],3 何时产生大量的气泡[当温度为100摄氏度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4 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5 沸腾时液面上方情况,烧瓶口上方情况[液面上方透明,瓶口上方是“白气”],这样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学生对沸腾的全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利于学生理解沸腾的特点和液体汽化时吸热,认识到水蒸汽是透明的,“白气”不是水蒸气。

一,在施教中指导学法

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重要渠道是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而教师熏陶学生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对于初中生来说从课堂学习,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仍需教师督促,一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而展开,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预习、探讨、学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控制变量法、假设等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使学生从呆读死记变为注重学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对每一种学法指导而言:

1、 具有启发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凭借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领导和指挥,更多应是指导与帮助,学法指导不再以教为主,而是教学相长,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学会方法,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索”,去“发现”.。这样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促使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 坚持持之以恒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每一种学法指导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先让学生粗读、后细读再精读,这样符合学生的特点,易于掌握。

3 、保持经常性

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一种学法要熟练掌握还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如在讲“速度”时,教师要在速度概念的引入上下功夫,使学生对速度概念的前前后后有所了解,对速度概念的内涵有着清楚的认识,学生在以后学习密度、压强等概念就会比较顺利了,这样持续不断的进行迁移训练,使学生在迁移中逐步掌握学法,加速能力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4、 保持阶段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仅对物理知识内容上存在着不同的兴趣,而且学习物理的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性别上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对学生学法指导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重点。如,在初二物理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积极与老师配合,形象思维发展较好,基础好于男生,而在实验操作和综合分析方面又不如男生,此阶段应加强对女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加强观察、实验方法的指导,为她们创造较多的实验环境和条件,促使她们自己动手实验,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

三、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法

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而学生除课堂上学到物理知识外,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大量的物理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却“习以为常”的被一些同学所忽略,对身边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很少有人问为什么产生这些现象?它们的结果是什么?能否改变它们?怎样控制它们的变化?等等。所以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除在课堂上讲授、示范、启发与引导外,在课外活动中知道学法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要指导学生怎样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对身边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注意观察与

思考,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特别是组织与指导学生搞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的专题研究等对他们的成长有推进作用。

四、指导学法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与交流

大多数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随着物理教学的不断深入、物理知识的不断深化,有很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在学习方法不太灵活,思维水平发展较差的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原因就是教师没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1、 优化教学内容,保护学生积极性

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既简洁明了,又易于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做到重点突出,又做到难点分散,知识梯度大的做好铺垫,思维有障碍的做好疏导,做到难中有易,易中有难,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既防止教学内容过浅而无激发力,又防止教学内容过多过难使学生望而生畏。

2、 重视反馈教学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思维障碍所在,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做好指导,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不认真听讲,不注意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不良习惯,及时讲评学生学习中问题,特别注意对“差生”的具体帮助,提高他们的信心,并指出可行又可及的道路。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做为教师要处处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从德、智、体、

美、劳等各方面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既关心他们物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物理能力的发展,还要关心他们世界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发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既竞争、攀比又互帮互学,团结友爱的学习风尚,紧张而愉快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