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一)
1.“未成曲调先有情。”我提前搜集了邓小平从年轻到年老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第一张照片是谁?虽然学生知道这一课讲邓小平,但对于求学时代的邓小平还是不敢确认。我继续展示邓小平的照片,直到他年老的照片出现,学生才异口同声的喊出了他的名字。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提前搜集的邓小平的资料,学生能说出的很少。我就从第一张照片开始,讲到了邓小平求学时代、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年代,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慢慢地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学生对这篇文章就不再感到陌生,而是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2.解决这一课的四字词语。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引人注目、兴致勃勃”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我们采用各个突破的办法,解决了词语难关。
3.重点段落重点讲解。2、3自然段是对邓小平爷爷如何亲手栽种下一棵柏树苗的动作描写。学生反复读,并请他们起来复述这部分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同学复述的都很准确。
4.情感升华。课堂小结后,我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学生看着歌词,看着邓小平爷爷慈祥的脸庞,听得很入迷,有的还试着一起唱。我从孩子们脸上的神情看到了,邓小平爷爷此刻在他们心中,一定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想传达给学生的,学生都理解了。
(二)
《邓小平爷爷植树》本课是写邓小平83岁时,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情景,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是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认真的态度和他的心愿。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通过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参与植树是非常难得的,邓小平爷爷还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带头人,很多个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
2.随文识字。根据学生认读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识字和了解课文内容融为一体。通过对照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过程,将生字的复习巩固与思想情感的体悟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体会他植树的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虽然“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只见他精心“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直到小树笔直地站在那里,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挑选、移入、挥、填”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的呈现出当年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教学时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和关键句子进行品读,充分让学生体会邓小平爷爷的品质。
二、成功之处
1.通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让识字变得有趣,在相互帮助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邓小平爷爷认真的态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去理解人物精神,比如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借助插图说说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抓住“精心、小心、仔细”去体会人物的心理。
3.词语积累。课文在描写的时候用到了一些四字词语: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积累并扩展课外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1.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课前搜集的资料较少,学生对邓小平的认识较少,导致课文理解的时候,对邓小平的精神感悟的不是特别深刻。
2.在学习第三段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之后,出示句子,用选词填空的形式,练习动词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介绍植树节的来历,引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然后朗读课文,感悟理解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点学习,通过动词填空的形式掌握邓小平爷爷的植树的情景;最后课文拓展,进行实践活动。
(三)
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82年是国家实施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的第一年,邓小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植树节那天,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上种下了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很多地方都先后留下了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邓小平同志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一、教学效果:在上本篇课文之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重点搜集关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内容。在正式上课时,我以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图片为导入,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导入环节,较详细的给孩子们介绍了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在初读课文环节,以自由朗读和老师范读的方式让孩子们首先熟悉课文字词的字音,在熟悉字音的基础上逐段讲解。重点讲解了邓小平爷爷在81岁高龄还坚持植树的举动,唤起孩子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重点指导朗读了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比如“81岁高龄”“格外引人注目”“兴致勃勃”“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会进行着重朗读,引起孩子们对邓小平爷爷坚持植树、热心环保的精神的尊敬。
二、成功之处:教授完《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较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本着字、词、句、文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学生逐层把握,达到了有效学习。1.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并随之相应的出示课文插图,使学生在音乐的熏
陶感染下带着感情走进这篇课文,让学生说说图中这位慈祥的老人在做什么,紧接着介绍这位慈祥的老爷爷是谁,如此揭题层次更为清晰。2.为学生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到一个良好的课文情境中去,激起学生们对读文的渴望。随之让他们充分的读,要求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思考、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韵律。3.“又挥锹填了几锹土”对于这句话,一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字,读之较为绕口。为此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断词,而且要把每个字的字音咬准,如“又挥锹/填(注意是阳平)了/几锹土”,这样一来,读着就好多了。4.“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像这样的长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如“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这样断开句子学生读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三、不足之处:1.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对邓小平爷爷植树的举动不太理解。2.部分孩子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到位或很难理解。我想下次再上到类似的文章,会用孩子们更能理解的语言去讲述人物和文章。关于未过关的字词,以后会将随文识字的方法渗透得更到位。
四、改进措施:注重对自主、合作学习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加强专业的学习与积累,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