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血压患者管理制度

来源:步旅网
高血压患者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要求,为做好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并尽早通过规范管理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压的危害,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 发现途径

(1)机会性筛查:在门诊诊疗过程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

(2)重点人群筛查:35岁及以上居民通过第一次到村卫生室就诊时首诊测血压,以及高危人群筛查,如超重、肥胖等。

(3)人群健康档案建立,在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通过测血压和询问,发现患者。

(4)健康体检,在居民健康体检或上级组织的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患者。

(5)通过健康教育或健康咨询,发现高血压患者。

2. 高血压患者管理:建立高血压患者年检表及随访表。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符合患者病因和临床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

3. 高血压患者随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并给予降压药物的使用指导和中医中药保健指导做好随访记录;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如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表、双向转诊单等,不缺项漏项,做好备

案,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4. 高血压患者的干预

(1)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

(2)饮食干预:控制钠盐、脂肪、烟草、酒精等摄入量,倡导使用健康小工具,如限盐勺等。

(3)体力活动:重视运动形式和运动量,适量运动,在社区内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4)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及紧张等,心里平衡。

车站村卫生室 20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