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市场相关项目概况
(一)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项目简介
亲和源坐落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上,整个社区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 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餐中心、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加上周到的生活、健康、快乐\"管家式\"的服务,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成为一个不脱离社会,既相对独立又不乏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
亲和源老年公寓有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组成,共设838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室内全装全配,橱柜床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全部开通,冷暖水二十四小时供应,老人拎包即可入住。连床上四件套,都被配置在内。
亲和源会员卡卡费、年费年费价目表(以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为例) 卡种 A卡 年限 永久 (可继承) (可转让) 房型(面积) 大套(180平) 中套(70平) 小套(58平) 98万 70万 50万 4.5万/年 150万 会员卡缴费 年费缴费 7.38万/年 3.98万/年 2.98万/年 大套(180平) 终身 B卡 中套(70平) (15年内可退) 小套(58平) 会员卡分为A、B卡两种,不同的卡有不同的服务费用。 项目配套
有聊天室、休闲活动室、讲学堂、卡拉OK室、餐厅、健身房、操场、会员活动中心、手工书画室、门球场、乒乓球室、音乐室等众多功能室。在这些功能室里面,亲和源举行了多种多样的老年活动,如:桥牌小组、环保小组、英语沙龙、钢琴学习班、影视欣赏小组、数字游戏小组、戏剧欣赏小组、卡拉OK小组、象棋活动、医疗保健等等。在这众多活动中,有部分是会员专享的服务,比如聊天室、健身房等。
在日常的活动中,亲和源从周一到周五在各个活动室安排了日常性的活动,如:各种保健操、夕阳之声、交谊舞、唱歌欣赏、手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还有利于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设立上海亲和源医院
上海亲和源医院,成立于2008年,拥有99个床位,旨在为上海亲和源会员制社区的会员及周边企业与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医院以“内科”为主,逐步形成“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特色,并探索提供生命关怀的医疗服务。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联盟,建立医疗绿色通道,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曙光医院为上海亲和源医院导入现代化、标准化的医疗管理体系,建立公寓家庭病床,提供老年医疗、老年护理、健康保健、生命关怀、专家门诊等医疗服务。医院诊疗科目为:内科、外科、口腔科、五官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
在护理级别方面,医院根据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不同的护理级别。护理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一级护理分为为全护理老人和专护理老人两种,主要针对不能自理的老人,服务标准包括、早晨帮助老人漱口、洗脸、洗头、梳头,晚上帮助老人洗脸、洗手、洗脚、洗臀部,帮助老人如厕以及其他的日常服务。大致分为个人护理、饮食起居、居室卫生三个大方面。二级护理的对象为半护理老人护理级别比一级护理低。三级护理针对
的是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人,护理人员主要是协助老人做一些日常的饮食起居方面的工作。
特点:
1、采取会员卡销售模式且固定房间制; 2、入住人群:以自理老人人群为主; 3、服务配套相对齐全,配备有医院; 4、机构性质:民办营利性机构;
5、消费模式:可租可售,一是购买50年使用权;会员卡费+年费
6、亲和源建设时间较早,目前会员已住满;定制会员卡模式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等,合理制定会员卡销售模式。
(二)爱晚·大爱城 项目简介 爱晚·大爱城项目由世纪爱晚(北京)置业有限公司和香河爱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隶属“国家爱晚工程”,首期占地面积约4000多亩,规划建设用地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
大爱城项目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位于首都经济圈核心,紧邻京哈高速香河东出口,全程高速,半小时即可到达国贸商圈。大爱城,为爱筑城,打造中国首席亲情健康城,一流的医疗、教育、养老、商业等配套资源,建立全面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从小孩、中年人、到老年人全部的生活需求,以四个国家级标准为依托打造一个全龄型、全配套、自循环的健康社区。四个国家级品牌保障: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民政部发起的国家爱晚工程,大爱城的开发企业是一个中国养老时代的先行者,希望开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型社会。
项目配套设施
•购物中心、医院、幼儿园、大爱学院 •温泉会馆、假日酒店 经营模式
针对活力老人,养老公寓以会员为主,会费在40-120万不等。 项目亮点及成功因素 三代亲情为理念 爱晚工程
国家养老示范基地 大爱模式
1、以“大爱乐享,情系三代”为核心品牌理念,坚持根植中国文化价值观,以孝为先,以人为本,为老人提供物质、精神双丰收的亲情健康模式。
2、在大爱城亲情健康城邦中,构建了包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格局,以养老养生公寓,机构养老公寓等多种金融产品加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组合,使人们“可拥有产权,可租赁公寓,可选择服务”。
3、“4+1”全产业链整合运营,以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终身教育与现代农业四大产业核心为依托,打造中国文化下市场化、规模化、全龄层、全配套的亲情健康养老社区。
强力整合九大国家级示范性资源 国家爱晚工程养老示范资源、国家养老医疗模式创新基地----大爱健康医疗中心、国家级关爱老龄群体公益基金----大爱公益基金、国家首个浸润式养老生活体验中心----大爱生活体验中心、国家住建部绿色建筑工示范工程、国际知名幼教机构----大爱克丽丝、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景山学校、国家级首创终身教育平台----大爱书院、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
大爱养老服务
“三好养老”:生活好、身体好、心情好 “三好养老”标准:
1.生活好:宜居生态环境、完善生活设施、舒适居住空间
2.身体好:健康管理防治未病、健康天然美食礼遇、运动健康个性随享 3.心情好:全面周到定制服务、文化娱乐尽享活力、休闲农作收获快乐 特点
资源整合:在餐饮、医院、幼儿园、老年大学以及社工团体等方面,均整合业内知名品牌,即可提高项目整体服务质量、又节省资本;
前期推广阶段:营销体验中心墙体文案、体验参观团活动组织。
养老服务流程、理念、产品:养老服务流程、服务理念及服务规章制度等较完善。 (三)北京太阳城 项目规模:
北京太阳城占地总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式公寓和租住式、安养式银龄公寓共23万平方米,商业配套设施7万平方米。北京太阳城集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大功能于一身,为老年人制定了全程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不仅接养身体健康的老人,还接养生活半自理、无自理能力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涵盖了老年人必经的四个阶段。
太阳城公寓、别墅特点:
宿舍式公寓:将老年人集中安排在社区相同的楼房中居住和生活。配有电规、电话、卫生间、沙发、衣柜等各种设式,幵提供水、电、暖、医疗监护等各种物业服务。居家式公寓或住宅式公寓,一家一户,可以是老年夫妇,也可以是夫妇两人及子女,还可以是老人、子
护理式公寓:就是把因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集中安排在一些房间居住,并由医院或专门雇佣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太阳城相关配套设施 中小学:北师大亚太学院 幼儿园:亚运村双语幼儿园 综合商场:太阳城购物中心 银行:建行、农行
医院:太阳城老年医疗中心
其他:太阳城国际假日酒店、温泉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家政服务中心、中国邮政储蓄
特点:
利用自身完善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在老年设施的经营方式上采取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全方位开放型社区管理模式,使老年人与社会有更加广泛的接触、沟通和交流。
定期组织和举办诸如交流座谈、讲座会议、展觅展示、竞技比赛、征文征画、文艺表演、观光旅游、考察访问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四)泰康之家·燕园
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占地约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可容纳800余户。泰康之家按照居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分为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复兴花园等不同功能的居住生活区,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设施与服务,满足人们七大退休生活需求: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运动健身、美食、社会交往、财务安全和精神实现。
项目配套设施
会所、医院、幼儿园、社区商业
美食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健身运动中心 经营模式
自持物业,不销售产权。
泰康之家·燕园项目亮点及成功因素
作为中国保险业养老社区投资第一张牌照的持有者,泰康人寿开创了“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从摇篮到天堂”、“一张保单、一辈子幸福”的全新商业模式。
成功因素是保险理财、客户群体基数比较大,入住方式1.入会门槛85万-245万不等(此费用为押金,退园时退还);2.十年内购买泰康保险累计够200万获得确认函具备入住资格,客群相对高端。目前项目布局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厦门、海南、武汉等地。
泰康之家·燕园——商业模式分析
泰康之家的养老社区是和该公司推出的幸福有约高端养老年金相挂钩的产品,保险产品挂钩养老社区的这种养老新模式。
保险覆盖内容:被保险人配偶,保证入住;爱人共同入住,支付居家费用的50%。 被保险人父母,优先入住;父母同时获得社区优先入住,社区的费用单独支付”。 养老保险产品:“幸福有约”(自选计划)涵盖的保险产品包括 《泰康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财富人生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财富人生B款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财富人生C款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财富人生D款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幸福人生A 款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泰康康银盛世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
在单张保单下,若符合以上保险产品范围的单一险种的首期保险费达到20万元或以上且应交保险费达到200 万元或以上,则每张保单可对应1份泰康之家提供的《确认函(自选计划版)》,该确认函将载明保证入住泰康养老社区等权利。客户未来入住养老社区时,需按照养老社区届时规定的收费标准支付所有相关费用。
(五)太申祥和山庄 项目简介
颐养苑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寓所,环湖而建的公寓建筑古朴典雅、恢宏大气。容纳1000个床位的公寓,被分为四个区域。用“太申祥和,颐养天年”八个字命名的寓所,分别是:颐太居、养申居、天祥居和年和居。园子里,安全无障碍通道为老人提供了行走的便利条件,数百米的连廊一直延伸到『太和府』的最南端,出行更加方便。
项目配套设施 中医馆 王府会馆 经营模式
租赁经营,销售会员,120万元押金起(免收三年内住宿费,其它费用另行支付)。目前无空置床位需排队等候。
设立太医馆:
北京太申祥和医院于2002年正式开业,是昌平区卫生局批准的一级甲等医院。其中太医馆于2006年9月28日正式开业。汇集了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和现任领导人的
保健专家;国医泰斗及四大名医嫡传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等60多位(皇城御医)。由原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教授亲笔题名,并担任太医馆名誉馆长。太医馆提供临床诊疗服务,权威的专家会诊服务,中央首长保健局医式的健康管理服务,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
(六)河南颐养乐福 项目简介
颐养乐福(原阳)养生养老示范基地,由河南颐养乐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兴建,位于有郑州北大门之称的原阳县,距离郑州市区36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属于黄河生态湿地区,拥有全省面积最大5.9万亩生态湿地,地下温泉资源丰富,绿化森林覆盖率37.6%,旅游资源价值高,原生态黄河故道、万亩槐林、“黄河稻夫”生态农场,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优越,有“豫北水乡”之称。园区业态丰富,涵盖“接待体验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健康理疗中心、营养配餐中心、智能公寓洋房、多功能养生馆、风情商业街”等功能板块。园区1.0容积率,媲美高端别墅标准,联袂香港泛亚国际,新中式建筑风格与园林式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绿化率45%,大面积的绿化植被,一步一景,让人心旷神怡;双慢跑道、湖景、码头、叠水、小品,让健康如树木般生长。
项目愿景
健康管家,全方位生命呵护 生活管家,悉心照顾生活起居 快乐管家,开启人生第二个春天 管理模式
颐养乐福“中国长者爱与快乐的服务商”,以“用爱陪伴中国长者走过每天的浪漫”为使命,实施连锁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打造“CCRC+候鸟式、度假式”养生养老产业新模式,把中国长者带入乐园式养生养老新时代。
二、政府养老做法(以北京东直门街道为例)
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 基本状况
东直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简称“养老街”),位于东城区东中街铜厂子胡同,全长约300米。它是由东直门街道工委、办事处出资兴建,目的是在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九养”政策的基础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相关建设。
老年关爱中心采取“街道主导与支持,服务中心管理与指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在人员配备与管理上,以专业化服务人员为主,以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目前,有工作人员4人。其中,抽调一名服务中心干部具体负责中心的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居家养老服务一条街,于2010年6月29日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它由老年关爱中心、老年餐桌、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宣传长廊等组成。
服务对象
服务范围面向街道10个社区的60岁以上老人。 基本设施
“居家养老一条街”上的主体建筑——老年关爱中心面积约200平方米,内部设立了临时休息室、休闲娱乐室、理疗室、中医养生室、心理咨询室、老年餐桌、文化活动室、老年大课堂等设施。
功能布局方式
老年关爱中心出入口位于“养老街”的转角处,门厅与其左右两侧的理疗室及右侧的休闲娱乐室并没有隔墙相互间隔,而是共用一个空间。门厅右侧的休息室有三张日间休息床位,
并在床头柜上设有与服务台相连的紧急呼叫器,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门厅与内部的老年餐厅以走廊相连。走廊北侧有心理咨询室和中医养生室。走廊尽端的老年餐厅是关爱中心中最大的房间。除了在用餐时间作为餐厅使用外,在非用餐时间则作为老年大课堂和文化活动室使用,以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室内无高差,老年人行动方便
服务内容
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项服务”为特点,根据老年人需求设立的服务项目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四大类。其中,文化活动室和老年大课堂为老人提供三种活动,一是各种培训班类,如书法班、绘画班、英语班、手工艺编织班、摄影班、棋类班;二是知识讲座类,如健康养生讲座、安全讲座、卫生讲座等;三是文化娱乐类,如电影、卡拉OK等。
除此之外,东直门街道先后与地区248家服务商签订加盟服务协议,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囊括了家政服务、餐饮、家电修理、理发、洗衣、裁缝、居家维修、日用百货、修车、修鞋、按摩推拿、足疗、老人作品展示等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承担了“中介”的角色,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介绍服务商家的服务。由于有固定的签约单位,加上街道的长期监管,保证了老年住户的安全和服务的质量。街道还在每月15日开展老人“赶大集”活动,主要为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健身养生、居家服务、医疗服务、日用品购买、旧物置换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使用现状
1、社区老年餐桌有效的缓解了老年人的就餐问题 “老年关爱中心”新建成的老年餐桌于2010年1月25日投入使用,采用了街道制定的专业机构配餐,由街道老年配餐中心分发给街道的11个社区配餐点,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送餐、就餐等服务。日均送餐140余份,老人满意率达88.2%。
2、“零距离”服务站的服务网络
信息化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安居服务工程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街道呼叫信息和社区服务宣传等三个平台,强化居家养老、便民利民和文体娱乐等三个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亲情化、差异化服务。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已有安居服务站、快乐老人餐桌和快乐时光俱乐部等服务平台,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配餐和文体活动等多项服务。同时涉及洗衣、美发、中医按摩、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浴池等行业,为老年人足不出户享受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3、养老设施规模不足 老年人的热情,反映出他们对养老设施的迫切需求。但是,相对于整个街道的老人来说,能够来参加活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据了解,仅东直门街道领取养老券的老人就有1200名,还有更多老人等待享受更多养老服务。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在东直门的“养老街”反映明显。
三、养老模式相关理论
老年人在进入行动阻碍期或衰弱护养期之后,其生活自理能力逐步降低,此时他们需要得到的照顾除了日常的生活照料以外,还需要有必要的医疗护理等服务。我国目前对老年人
的照料依然以传统的家庭照料为主,辅以一定量的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各种照料模式都有相应的养老设施类型,这些养老模式各有利弊,其中社区照料模式正处于推广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社区的养老设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规范。
(一)家庭照料模式
在中国家庭照料一直是老年人照料的首选模式,依照“9073”养老服务体系,未来家庭照料模式将依然占据我国养老的主导地位,居家养老的居住方式有独居、与配偶居住、与未婚子女共居或与己婚子女共居等不同形式,大部分老年人在晚年更加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庭,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意愿需要和家人在一起。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和个人因素,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老年人的照料显得难以应对,家庭照料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
首先“4-2-1”家庭结构不断增多给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带来挑战。家庭规模的减小使得老年人照料的压力越来越大,计划生育的施行使得小型家庭逐渐成为社会主要家庭结构,因此照料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人数在减少,自1982年来,中国的老年人的抚养比由7.97%逐步上升为14.3%(65岁以上)。随着独生子子女的结合越来越多“4-2-1”结构的家庭不断增加,这种家庭面临着子女抚养和父母赡养的双重压力,很多家庭对老年人的照顾难以保证周到和及时。第二,家庭照料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照料需求。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子女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定居国外或异地,使老人长期处于“空巢”居住状态,此时居家养老的功能会进一步弱化直至难以为继。此类家庭的子女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仅能保证在经济层面,长期独居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十分的强烈,“空巢”居住的老年人在进入高龄期后,由于缺乏照料人员,很多都不得不选择进入机构养老,也有部分“空巢”老人由于极度渴望精神交流,在其未进入高龄期时就选择了入住机构养老,“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受到最为严重的挑战。
另外,家庭照料越来越难以满足高龄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高龄老人照料较为困难,需要有较为专业的护理能力以及较高额的护理费用,在家庭照料的模式下,往往缺乏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使得老年人的护理难以持续和有效的进行。许多家庭还面临照料老人和承担子女教育费用的两大压力,二者常常难以兼顾,现实是大多数都较为重视子女而轻视了老年人,这种“忽视”会给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机构照料模式 养老机构包括了敬老院、福利院老年护理院和老年公寓等,近些年机构养老逐渐被部分家庭和老年人认可,机构照料能有效的减轻子女的负担,同时也能给被照料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照料和护理。但是由于社会舆论、运营管理、资金投入等原因,机构养老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发展并不是很迅速。
首先,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依然存在,若子女在身边而将老年人送到机构养老仍然会被舆论认为有“不孝顺”之嫌,大型的养老机构一般也设置在远离社区的市郊区,入住机构养老后往往就会“与世隔绝”,其运营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情味,大部分时间都被限定在机构的围墙内生活,程式化的专业照顾让老年人缺乏家的感觉。因此很多老年人宁愿白天“空巢”
在家缺乏照料,也不愿接受机构养老。此外由于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很多养老机构都是自筹运营资金,收取的费用较高,一般家庭难以够轻松承担。而且很多养老院自设门槛对入住人员提出限制,使得能进入机构养老的失能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少。养老机构的收入模式直接限制了其服务人群,制约了其服务质量,使得很多有需求的人难以被服务。
(三)社区照料模式
社区照料模式是近20年才逐渐兴起的,尚处于发展阶段,当前社区照料模式下的养老设施主要包括了养老公寓、养老住宅和托老所等,社区养老与大型机构养老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老年人不了离开社区就能享受到服务,因此“社区照料”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养老模式,其结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但当前是社区养老也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当前的社区照料模式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社区养老在城市的各社区开展也较为缓慢,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与老年人的需求脱节,难以让使用者满意。
首先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功能不够完善,目前的社区服务往往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缺乏精神沟通,心理疏导等多层次的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水平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对于失能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更是难以满足。
其次,社区内医疗护理服务设施功能不完善,很多社区的养老设施规划对于能否进行医疗活动缺乏清晰的界定,而且社区内医疗服务者的专业水平往往被家庭护老者及老年人所质疑,对于社区照料和护理仍然缺乏信任。
另外,目前的社区照料虽是针对整个社区的养老者(包括居家养老者),但对于居家养老人员的服务需求考虑较少,基本上只是对一小部分入住社区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了收费服务,对于居家养老者的日间照料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等普遍缺乏。
(四)持续照料理念下社区照料模式的新发展
自1990年代之后,国际社会针对养老机构职能相互割裂,未能针对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来设置养老设施等问题,提出了“持续照顾”的理念。其核心观念就是考虑到在衰老过程中老年人不段变化的需求,尽量让不同护理需求的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环境中接受所需的照料,注重养老过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而“社区”则是“持续照顾”得以实现的最佳平台,许多国家都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养老的主体模式,整合了社区内的生活照料机构、护理机构等养老设施,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国内传统的养老模式还是以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为主,二者所面临的问题在前文已经分析过,借鉴国际先进的养老经验,在社区引入“持续照顾”的理念,厘清机构养老设施、社区养老设施各自的职能,合理分配、相互整合,为我国的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的且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持续照顾”理念的基础上,国际上很多国家依照建立起长期照护体系,涵盖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各类养老设施,满足各年龄段内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重点保障对于失能与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同样分为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三大部分,但所配备的设施尚未能达到长期照顾系统的标准。“持续照顾”理念体现在社区居家养老层面时,同样较为注重各类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社区的养老设施配置需要系统、完善,其配备参考应如上图所示,其中虚线部分是我国目前长期照护系统中最为短缺的部分,应该作为建设的重点。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社区内居家养老的仍然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在中国居家养老模式仍将长期作为主导模式,因此新的社区照料模式必须充分考虑社区内居家养老人员的需求,逐步发展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社会资源和社区优势,服务于最广泛的人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