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姚改利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不断转换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良好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契合初中生个性年龄特点,增进师生、学生间情感互动交流频率,更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良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状况,具体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关键词:初中;策略探析;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稳续推进,相关教育部门和各初中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也愈发重视起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问题现象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渗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契合初中生天性特点,加强师生、学生间互动频率,显著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培养出全方位素质人才,满足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
一、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状况
当前,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受传统应试理念影响,对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缺乏足够重视。并且,一些教师在设定教学方案时也没能充分结合初中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因素,课堂教学时没有和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无法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也得不到有效改善,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及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不能实现良好教学实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
(一)通过引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促进生活化教学实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摒除传统枯燥教学方式,积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至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及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满足素质教育需要。
譬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随时注意校园里的教学设施、教学楼回廊里粘贴的由校内各年级学生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并且,学校后勤部门和教师还会在各教学楼的与此同时,学校的楼梯拐角及台阶上会隔一段距离后贴有“谢谢你,给我们安静环境”、“上下楼梯请慢行”等宣传语,以此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影响他人。此外,学校的花坛角落里也竖起了彩色的小标语牌,上面写着“别摘我,欣赏就好”、“别往我家扔垃圾,我会生病的!”等充满萌趣的标语也时刻提醒学生要爱护珍惜花坛里的花草,并且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花草树木也要养成积极爱护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教学实效[2]。
(二)结合课堂内容构建对应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构建出对应的课堂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的显著提高,体现出更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
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授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
则》课节内容时,就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营建出对应的课堂生活情境。既能引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加强师生、学生间互动交流,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课堂初始,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学生们详细讲述了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规则秩序。而文中所谓社会秩序,所指是社会生活一种游戏化状态,其主要涵盖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及公共场所秩序等。一旦失去这些秩序,人们的日常生活将会混乱不堪。随后,教师在讲台附近创设了一个铁路售票窗口的生活情境,并选取了5名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售票员和买票群众。起初,4位买票群众还能耐心排队买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都有些不耐烦起来。这时有一个人不好好排队了,他直接挤在了站在队伍第一位的买票人前面,还对窗口里的售票员大声说,“快给我订两张票,我着急。”这时,教师向学生们发问:“同学们,这个不按秩序排队的人的行为对吗?他违反了哪种秩序?”一位学生回答道:“老师,他做的不对,他违反了公共场所秩序。”教师说道:“这位学生回答的很好。那么,他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假如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距离讲台最近的另一位学生回答道:“老师,他这种行为会导致自觉排队的公共秩序被破坏,会引起其他购票人的不满,甚至会引起争端或打架后果。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试着好言相劝那位不按秩序排队的人。若还不管用,我会试着找工作人员来劝阻制止。”教师这时赞扬道:“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种治学的规范界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初中义务教育时期正是初中学生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形成最重要阶段,教师通过在课堂内营建日常生活情境模式,来开展课堂知识诠释讲解。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的提问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掌握课堂知识点。更促进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力及综合学习素养,实现良好教学实效[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状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具体策略探析。新时期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现象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制定开展对应生活化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良好践行生活化教学实效,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泽江.《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0):346-347.
[2]傅建胜.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16(18):104.
[3]迟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3):288-289.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大程镇西周中学)
2019年13期┆69
教法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