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套 胜战计
第⼀计 瞒天过海 第⼆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套 敌战计
第七计 ⽆中⽣有 第⼋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 第⼗计 笑⾥藏⼑ 第⼗⼀计 李代桃僵 第⼗⼆计 顺⼿牵⽺ 第三套 攻战计
第⼗三计 打草惊蛇 第⼗四计 借⼫还魂 第⼗五计 调虎离⼭ 第⼗六计 欲擒故纵 第⼗七计 抛砖引⽟ 第⼗⼋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九计 釜底抽薪 第⼆⼗计 混⽔摸鱼 第⼆⼗⼀计 ⾦蝉脱壳 第⼆⼗⼆计 关门捉贼 第⼆⼗三计 远交近攻 第⼆⼗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五计 偷梁换柱 第⼆⼗六计 指桑骂槐 第⼆⼗七计 假痴不颠 第⼆⼗⼋计 上屋抽梯 第⼆⼗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计 美⼈计 第三⼗⼆计 空城计 第三⼗三计 反间计 第三⼗四计 苦⾁计 第三⼗五计 连环计 第三⼗六计 ⾛为上
《三⼗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争经验总结⽽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化遗产之⼀。“三⼗六计”⼀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六策,⾛为上计,汝⽗⼦唯应⾛⽿。”意为败局已定,⽆可挽回,唯有退却,⽅是上策。此语后⼈赓相沿⽤,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六计,⾛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此语的⼈更多。于是有⼼⼈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虚实、主客等对⽴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们熟记这三⼗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六计中每取⼀字,依序组成⼀⾸诗:⾦⽟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虎桃桑隔,树暗⾛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六计中的⼀计,依序为:⾦蝉脱壳、抛砖引⽟、借⼑杀⼈、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打劫、关门捉贼、浑⽔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藏⼑、顺⼿牵⽺、调虎离⼭、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树上开花、暗渡陈仓、⾛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中⽣有、美⼈计、借⼫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现传《三⼗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所⽤⼟纸翻印的,封⾯书《三⼗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之谈,⽽未尾数⼗篇,附抄三⼗六计,解释皆⽤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报》撰⽂加以介绍后,⼜将这⼟纸本赠给了中国⼈民解放军政
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总说
六六三⼗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套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国御⼩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海。形容极⼤的欺骗和谎⾔,什么样的欺骗⼿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分周密,往往容易让⼈⽃志松懈,削弱战⼒。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的统⼀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字早在甲⾻⽂、⾦⽂中出现过,但作为阴⽓、阳⽓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所倡导,并⾮《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不在公开事物的对⽴⾯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此句指⾮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痹⼤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并⾮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再、再⽽三地⽤伪装的⼿段迷惑、欺骗对⽅,使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动,从⽽达到取胜的⽬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之。夜半⾏窃,僻巷杀⼈,愚俗之⾏,⾮谋⼠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以为⼤兵⾄,悉发国中⼠马,既⽽知防⼈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军济江,陈⼈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盗铃”或者诸如夜中⾏窃、拖⼈⾐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的是不相同的,⾃是不可以混为⼀谈。这⼀计的兵法运⽤,常常是着眼于⼈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觉不⾃觉地产⽣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七年,御驾亲征,领三⼗万⼤军以宁东⼟。⼀⽇,浩荡⼤军东进来到⼤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浪排空,海茫⽆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相觑。忽传⼀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彩幕遮围,⼗分严密。豪民⽼⼈东向倒步引帝⼊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摇动,良久不⽌。太宗警惊,忙令近⾂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 看愕然。满⽬皆⼀⽚清清海⽔横⽆际涯,哪⾥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军竟然已航⾏在⼤海
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在兵法上,实属⼀种⽰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带地⽅)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列旗帜,遍⽀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军将⾄,尽发国中⼠卒兵马,准备迎敌⾯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守备⼈马调防,并⾮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军渡江⽽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带)。 第⼆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包超敌⼈的后⽅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不如设法分散它⽽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势旺盛的敌⼈,不如后打击⽓势旺盛的敌⼈。 【释义】
进攻兵⼒集中、实⼒强⼤的敌军,不如使强⼤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实⼒强⼤时,要避免和强敌正⾯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分散兵⼒,然后抓住敌⼈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谓⽥忌⽈:“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为解⽿。” 【解析】
对敌作战,好⽐治⽔:敌⼈势头强⼤, 就要躲过冲击,如⽤疏导之法分流。对弱⼩的敌⼈,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流⾛。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对⽥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纠纷,只能动⼝劝说,不能动⼿参加。对敌⼈,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分恼⽕,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赵国国君赵成侯⼀⾯竭⼒固守,⼀⾯派⼈⽕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痹魏军。⽽⼤军却绕到直插⼤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速反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败。 第三计 借⼑杀⼈
⽐喻⾃⼰不出⾯,假借别⼈的⼿去害⼈。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出⼒,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时结盟⽽借⼒的⼈、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元,⼤。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事,只要有诚⼼,就会有⼤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事就可⼀切如意。⼜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盟友的⼒量去打击敌⼈,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的利益。 【释义】
敌⼈的情况已经明了,友⽅的态度尚未确定。利⽤友⽅的⼒量去消灭敌⼈,⾃⼰不需要付出什么⼒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杀⼈,是指在对付敌⼈的时候,⾃⼰不动⼿,⽽利⽤第三者的⼒量去攻击敌⼈,⽤以保存⾃⼰的实⼒;再进⼀步,则巧妙地利⽤敌⼈的内部⽭盾,使其⾃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的。 【按语】
敌象已露,⽽另⼀势⼒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以毁敌⼈。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辨智、果敢之⼠,尽书姓名,择郐之良⽥赂之,为官爵之名⽽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尽杀其良⾂。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得志,权⼼不愿也。可遣⼈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释。”曹从之,⽻遂见擒。 【故事】 刘秀借⼑杀李铁。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上)。上卦为⾉,⾉为⼭,下卦为兑,兑为泽。上⼭下泽,意为⼤泽浸蚀⼭根之象,也就说有⽔浸润着⼭,抑损着⼭,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
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的有⽣⼒量,使之由强变弱,⽽我因势利导⼜可使⾃⼰变被动为主动,不⼀定要⽤直接进攻的⽅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不致于⼈。”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择地以待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以不动应动以⼩动应⼤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不战,⽽实备之,战⽽⼤破匈奴。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刘备怒不可遏,亲⾃率领七⼗万⼤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临下,势如破⽵。举兵东下,连胜⼗余阵,锐⽓正盛,直⾄彝陵,哮亭⼀带,深⼊吴国腹地五六百⾥。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都督,率五万⼈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始盛,并且居⾼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的⼭地⼀带难以展开,反⽽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尾难顾,在⼭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反攻,打得蜀军措⼿不及。陆逊—把⽕,烧毁蜀军七百⾥连营,蜀军⼤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 趁⽕打劫
本指趁⼈家失⽕的时候去抢东西。现⽐喻乘⼈之危,捞⼀把。 【原典】
敌之害⼤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害,指敌⼈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四卦的第⼀卦,乾为天,是⼤吉⼤利,吉利的贞⼘,所以此卦的本义是⼒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以“柔”喻敌,⾔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捣之,⼤获全胜。 【故事】 多尔衮趁乱⼊关。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上声⾔要攻打东⾯,其实是攻打西⾯。军事上使敌⼈产⽣错觉的⼀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主⽽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情志混乱⽽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淹及⼤地,洪⽔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这不能⾃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它以攻,欲攻⽽⼜⽰之以不攻等战术,进⼀步造成敌⼈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此敌志不乱,能⾃去也。汉末,朱隽围黄⼱于宛,张围结垒,起⼟⼭以临城内,鸣⿎攻其西南,黄⼱悉众赴之,隽⾃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此敌志乱萃,
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 韩信⽊罂渡黄河。 第⼆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中⽣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假象欺骗对⽅,但并⾮⼀假到底,⽽是让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有,诳也。诳不可久⽽易觉,故⽆不可以终⽆。⽆中⽣有,则由诳⽽真,由虚⽽实矣,⽆不可以败敌,⽣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千余,披⿊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万。其后复夜缒⼈,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余⾥。 【故事】 张仪诓楚助强秦。 第⼋计 暗渡陈仓
后多⽐喻暗中进⾏某种活动(多指男⼥私通达)。 【原典】
⽰之以动①,利其静⽽有主,“益动⽽巽②”。 【注释】
①⽰之以动:⽰,给⼈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佯攻、佯动等迷惑敌⽅的军事⾏动。 ②益动⽽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构成⼀个统⼀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巽,⽇进⽆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合理,是天⽣地长,好处⽆穷。
此计是利⽤敌⼈被我“⽰之以动”的迷惑⼿段所蒙蔽,⽽我即乘虚⽽⼊,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之北;姜维遥廖化屯⽩⽔之南,⽽结营焉。艾谓诸将⽇:“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艾先⾄,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暗渡陈仓之计;⽽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 韩信奇兵取三秦。
第九计 隔岸观⽕
隔着河看对岸的⽕。⽐喻对别⼈的危难不予援救⽽在⼀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内部⽭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更进⼀步的局⾯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于地,雷从地底⽽出,突破地⾯,在空中⾃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志⾏,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然。
此计正是运⽤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段,顺其变,“坐⼭观虎⽃”,最后让敌⼈⾃残⾃杀,时机—到⽽我即坐收其利,⼀举成功。 【按语】
乖⽓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吾⽅使斩送尚、熙⾸来,不烦兵矣。”九⽉,操引兵⾃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诸将问其故,操⽇:“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此兵书⽕攻之道也,按兵书《⽕攻篇》前段⾔⽕攻之法,后段⾔慎动之理,与隔岸观⽕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 郭嘉定计灭袁⽒。 第⼗计 笑⾥藏⼑
⽐喻外表和⽓⽽内⼼阴险。 【原典】
信⽽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 疑⼼。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
③刚中柔外:表⾯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益备者,进也;……⽆约⽽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之巧⾔令⾊,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惮之。⼀⽇玮⽅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诸将相顾失⾊,公⾔笑如平时。徐谓骑⽇.“吾命也,汝勿显⾔。”西夏⼈闻之,以为袭⼰,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安之矣。 【故事】 隋⽂帝智灭南陈。 第⼗⼀计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来指互相顶撞或代⼈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常理之可测也。 【故事】 三叉⽤计保孤⼉。 第⼗⼆计 顺⼿牵⽺
顺⼿就牵了⽺。⽐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家东西的偷窃⾏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的空隙,指敌⽅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的疏漏,少阳,指我⽅⼩的得利。此句意为我⽅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的疏漏⽽为我⽅⼩的得利。 【按语】
⼤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败亦可⽤。 【故事】
追废帝郑和下西洋。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三计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的蛇。后⽤以指做事不周密,⾏动不谨慎,⽽使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后采取相应的⾏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段。 【按语】
敌⼒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故事】 魏军兵败⽊门道。 第⼗四计 借⼫还魂
迷信⼈认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的⼫体⽽复活。后⽤以⽐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种形式重新出现。 【原典】
有⽤者,不可借①;不能⽤者,求借②。借不能⽤者⽽⽤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为已⽤。 ②不能⽤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之。即有些看上去⽆什⽤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为⼰发挥作⽤。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的“⼫体”的道理。此⾔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切机会,甚⾄是看去⽆什⽤处的东西,努⼒争取主动,壮⼤⾃⼰,即时利⽤⽽转不利为有利,乃⾄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本卦上卦为⾉为⼭,下卦为坎为⽔为险。⼭下有险,草⽊丛⽣,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童蒙”是指幼稚⽆知、求师教诲的⼉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是愚昧之⼈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亡国之后者,固借⼫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代其攻宁者,皆此⽤也。 【故事】 ⽴张楚陈胜为王。 第⼗五计 调虎离⼭
设法使⽼虎离开⼭头。⽐喻为了便于⾏事,想法⼦引诱⼈离开原来的地⽅。 【原典】
待天以困之①,⽤⼈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以诱之:⽤⼈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下坎上)。上卦为坎为⽔,下卦为⾉为⼭。⼭上有⽔流,⼭⽯多险,⽔流曲折,⾔⾏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谋,⽤假象使敌⼈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步难⾏,由主动变被动,⽽我则出其不意⽽致胜。 【按语】
兵书⽈:“下政攻城”。若攻坚,则⾃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势⼤:有主,则⾮利不来趋;势⼤,则⾮天⼈合⽤,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诩即停军不进,⽽宣⾔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夜进道,兼⾏百余⾥,令军⼠各作两灶,⽇倍增之,羌不敢逼,遂⼤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夜兼进者,⽤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事也。 【故事】
⽯蜡设计除暴君。 第⼗六计 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喻为了进⼀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步。 【原典】
逼则反兵;⾛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消其⽃志,散⽽后擒,兵不⾎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则减势:⾛,跑。逼迫敌⼊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势。
②兵不⾎刃:⾎刃,⾎染⼑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是降⾬在即之象。也象征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光,通⼴。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包含耐性),就会有⼤吉⼤利。 【按语】
所谓纵着,⾮放之也,随之,⽽稍松之⽿。“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不随也,不追之⽽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随之,故蹑展转推进,⾄于不⽑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 第⼗七计 抛砖引⽟
以⾃⼰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原典】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诱敌者,疑似也;以⽼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绞⼩⽽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利。明⽇绞⼈争出,驱楚役徙于⼭中。楚⼈坐守其北门,⽽伏诸⼭下,⼤败之,为城下之盟⽽还。⼜如孙膑减灶⽽诱杀庞涓。 【故事】
萧翼智赚《兰亭序》帖。 第⼗⼋计 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喻做事要抓关键。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在⽥野⼤地之上,也是⾛⼊了困顿的绝境。⽐喻战⽃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遗⼤,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当察其阵中之⾸动。昔张巡与尹⼦奇战,直冲敌营,⾄⼦奇麾下,营中⼤乱,斩贼将五⼗余⼈,杀⼠卒五千余⼈。迎欲射⼦奇⽽不识,剡蒿为⽮,中者喜谓巡⽮尽,⾛⽩⼦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获之,⼦奇乃收军退还。 【故事】 西门豹治邺。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 第⼗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典】
不敌其⼒①,⽽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敌,动词,攻打。⼒,最坚强的部位。 ②⽽消其势:势,⽓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沸者,⼒也,⽕之⼒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之魄也,即⼒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害;故⼒不可当⽽势犹可消。尉缭⼦⽈:“⽓实则⽃,⽓夺则⾛。”⾯夺⽓之法,则在攻⼼,昔吴汉为⼤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破之:此即不直当其⼒⽽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徒步,⾃坏垣⼊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汝辈皆有⽗母妻⼦,何故作此?叛者⽴于左,胁从者⽴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于右;独主谋者⼗三⼈突门⽽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长儒,则⼀城涂炭矣!此即攻⼼夺⽓之⽤也。或⽇: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故事】 曹操奇兵袭乌巢。 第⼆⼗计 混⽔摸鱼
⽐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摸鱼”。 【原典】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主。随,以向晦⼊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内部发⽣混乱。
②随,以向晦⼊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雷⼊泽中,⼤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
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以向晦⼊宴息。”意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室休息。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的可乘之隙,⽽我借机⾏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冲撞,弱者依违⽆主,散蔽⽽不察,我随⽽取之。《六韬》⽇:“三军数惊,⼠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相属,妖⾔不⽌,众⼝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故事】
搅乱局淝⽔败苻坚。 第⼆⼗⼀计 ⾦蝉脱壳
蝉变为成⾍时要脱去幼早的壳。⽐喻⽤计脱⾝。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形貌,进⼀步完备继续战⽃的各种态势。 ②巽⽽⽌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上)。本卦上卦为⾉为⼭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沉静,风⾏于⼭下,事可顺当。⼜,⾉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通泰”是天下⼤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主⼒转移,稳住敌⼈,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敌,则须去⽽存势。则⾦蝉脱壳者,⾮徒⾛也,盖为分⾝之法也。故⼤军转动.⽽旌旗⾦⿎,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疑,待⼰摧他敌⽽返,⽽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悉甲,⾝⾃(⽩)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故事】 慈禧⽤计回北京。 第⼆⼗⼆计 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屋内的盗贼。 【原典】
⼩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敌困之:对弱⼩或者数量较少的敌⼈,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上),上卦为⾉为⼭,下卦为坤为地。意即⼴阔⽆边的⼤地在吞没⼭,故外名⽇“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股敌⼈要即时围困消灭,⽽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必关门,⾮恐其逸也,恐其逸⽽为他⼈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今使⼀死贼,伏于矿野,千⼈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害⼰也。是以—⼈投命,⾜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故事】 ⽩起长平败赵括。 第⼆⼗三计 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以并吞六国,统⼀全国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相克,⽔⽕相克则⼜可相⽣,循环⽆穷。⼜“睽”,乘违,即⽭盾。本卦《象》辞:“上⽕下泽,睽。”意为上⽕下泽,两相离违、⽭盾。
此计运⽤“上⽕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盾、离违,⽽我正好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取利。远不可攻,⽽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故事】 定国策范瞧拜相。 第⼆⼗四计 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原典】
两⼤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不信②。 【注释】
①两⼤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国之中的⼩国,敌⽅若胁迫⼩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现在离开泽⽽向下渗透,以致泽⽆⽔⽽受困,⽔离开泽流散⽆归也⾃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国中的⼩国,⾯临着受⼈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按语】
假地⽤兵之举,⾮巧⾔可诳,必其势不受—⽅之胁从,则将受双⽅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速得全势,彼将不能⾃阵,故不战⽽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故事】 蠢虞公贪财丧国。
第五套 并战计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终⽇乾乾 第⼆⼗五计 偷梁换柱
⽐喻暗中玩弄⼿法,以假代真。 【原典】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败, ⽽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下卦为离为⽕。⽔处⽕上,⽔势压倒⽕势,救⽕之事,⼤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就不能运⾏了。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好⽐拖住了车轮,车⼦就不能运⾏了。⼰⽅抽其友⽅劲旅,如同抽出梁⽊,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策也。 【故事】 狸猫换太⼦。 第⼆⼗六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典】
⼤凌⼩者,警以诱之①。刚中⽽应,⾏险⽽顺②。 【注释】
①⼤凌⼩者,警以诱之:强⼤者要控制弱下者,要⽤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应,⾏险⽽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上卦为坤为地,⽔流地下,随势⽽⾏。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应,⾏险⽽顺,以此毒天下,⽽民从之。”“刚中⽽应”是说九⼆以阳⽘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险,上卦为坤,坤表⽰顺,故⼜有“⾏险⽽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治的意思。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段便会得到应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利诱之,⼜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误,责他⼈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此遣将之法也。 【故事】
严军纪穰苴斩庄贾。 第⼆⼗七计 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另有所图。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知⽽不⾏动,不可以假装假知⽽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此卦象为雷⾬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说“云雷,屯。”坎为⾬,⼜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成持重,以达后发制⼈。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样,最后⼀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获胜。 【按语】
假作不知⽽实知,假作不为⽽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帼假请命以⽼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故善战者之胜也,⽆智名,⽆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兵。宋代,南俗尚⿁。狄青征侬智⾼时,⼤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胜负⽆以为据。”乃取百钱⾃持,与神约,果⼤捷,则投此钱尽钱⾯也。左右谏⽌,傥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耸视,已⽽挥⼿⼀掷,百钱旨⾯。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喜;顾左右.取百丁(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帖丁(钉)之,加以青纱笼,⼿⾃封焉。⽈:“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取钱,幕府⼠⼤夫共祝视,乃两⾯钱也。 【故事】 燕王装疯夺皇权。 第⼆⼗⼋计 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借指与⼈密谈。也⽤以⽐喻怂恿⼈,使⼈上当。 【原典】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些⽅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些破绽),以诱导敌⼈深⼊我⽅,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闪电,威严得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要恩威并⽤,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中了毒(古⼈认为腊⾁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此理,是说敌⼊受我之唆,犹如贪⾷抢吃,只怪⾃⼰见利⽽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起。 【故事】 刘琦登楼求妙计。 第⼆⼗九计 树上开花
⽐喻将本求利,别⼈收获。语出《荡寇志》。
【原典】
借局布势,⼒⼩势⼤①。鸿渐于陆,其⽻可⽤为仪也②。 【注释】
①借局布势,⼒⼩势⼤:句意为借助某种局⾯(或⼿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弱⼩但可使阵势显出强⼤的样⼦。
②鸿渐于陆,其⽻可⽤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下巽上).上卦为巽为⽊,下卦为⾉为⼭。卦象为⽊植长于⼭上,不断⽣长,也喻⼈培养⾃⼰的德性,进⽽影响他⼈,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到⼭头,它的⽻⽑可⽤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此理,是说弱⼩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阵容显得充实强⼤了,就象鸿雁长了⽻⽑丰满的翅膀⼀样。 【按语】
此树本⽆花,⽽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故事】 ⽥单⼤摆⽕⽜阵。 第三⼗计 反客为主
本是客⼈却⽤主⼈的⼝⽓说话。后指在⼀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 【原典】
乘隙插⾜,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此计运⽤此理,是说乘隙插⾜,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按语】
为⼈驱使者为奴,为⼈尊处者为客,不能⽴⾜者为暂客,能⽴⾜者为久客,客久⽽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第四⾜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视势未敌项⽻之先,卑事项⽻。使其见信,⽽渐以侵其势,⾄垓下—役,—亡举之。 【故事】 郭⼦仪单骑退敌。 第六套 败战计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潜龙勿⽤。 第三⼗⼀计 美⼈计 以美⼥诱⼈的计策。 【原典】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萎。利⽤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强⼤的敌⼈,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顺利地保卫⾃⼰。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利⽤敌⼈⾃⾝的严重缺点,⼰⽅顺势以对,使其⾃颓⾃损,⼰⽅⼀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故事】 报国仇西施赴吴。 第三⼗⼆计 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故意⽰意⼈以不设兵备,造成敌⽅错觉,从⽽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量空虚、迷惑对⽅的策略。 【原典】
虚者虚之,疑中⽣疑①;刚柔之际②,奇⽽复奇。 【注释】
①虚者虚之,疑中⽣疑:第⼀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个“虚”为
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 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 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雷⾬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故卦 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咎也”, 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按语】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此计可产⽣奇妙⽽⼜奇妙的功效。
古⼈按语说:虚虚实实,兵⽆常势。虚⽽⽰虚,诸葛⽽后,不乏其⼈。如吐蕃陷⽠州,王君焕死,河西汹惧。以张守归圭为⽠州刺史,领余众,⽅复筑州城。版⼲(筑城墙⽤的夹板和⽴柱)裁⽴.敌⼜暴⾄。略⽆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莫有⽃志。守圭⽇:“徒众我寡,⼜疮痍之后,不可以⽮⽯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退。⼜如齐祖铤为北徐州刺史,⾄州,会有阵寇百姓多反。铤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鸡⽝。贼⽆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城空,不设警备。铤复令⼤叫,⿎噪聒天,贼⼤惊,顿时⾛散。 【故事】 失街亭孔明弄险。 第三⼗三计 反间计
原指使敌⼈的间谍为我所⽤,或使敌⼈获取假情报⽽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计谋离间敌⼈引起内讧。 【原典】
疑中之疑①。⽐之⾃内,不⾃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之⾃内,不⾃失也:语出《易经,⽐》卦。⽐,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亲⽐,亲密相依。本纷六⼆。《象》辞:“⽐之⾃内,不⾃失也。”
此计运⽤此象理,是说在布下⼀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间者,使敌⾃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为太⼦时,不快于乐毅。⽥单乃纵反间⽈:“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如周瑜利⽤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故事】 群英会蒋⼲中计。 第三⼗四计 苦⾁计
故意毁伤⾝体以骗取对⽅信任,从⽽进⾏反间的计谋。 【原典】
⼈不⾃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不⾃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正常情况下)⼈不会⾃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此象理,是说⽤采⽤这种办法欺骗敌⼈,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的。 【按语】
间者,使敌⼈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之疑,⽽实其疑也;苦⾁计者,盖假作⾃间以间⼈也。凡遣与⼰有隙者以诱敌⼈,约为响应,或约为共⼒者:皆苦⾁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先以⼥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骊⽣遭烹。 【故事】
王佐断臂诈投⾦,黄盖诈降曹操。 第三⼗五计 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貂蝉与吕布,后⼜献给董卓,以离间⼆⼈,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以指⼀个接⼀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原典】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六计注)。本卦九⼆.《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样。 【按语】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后纵⽕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累,⽽后图之。盖⼀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于数四。视⽇已晚,乃以⾹料煮⿊,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乃就⾷,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胜。皆连环之计也。 【故事】
献貂蝉王允除董卓。 第三⼗六计 ⾛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极为不利时就逃⾛。现多⽤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
全师避敌①。左次⽆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定)并没有违背⾏军常道。 【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降则全败,和则半败,⾛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对垒,度⾦兵⾄者⽇众,难与争锋。—⼣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悬之,置其前⼆⾜于⿎上,⽺不堪悬,则⾜击⿎有声。⾦⼈不觉为空营,相持数⽇,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可谓善⾛者矣! 【故事】 鸿门宴刘邦脱险。
这三⼗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为流传,特别是在⾏军⽤兵、商海谈判,甚⾄⽇常⽣活中都经常⽤到。例如在⽑泽东领导的反围剿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法克敌制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