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研究

2024-08-22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研究

作者:李俊霞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1期

摘 要:以北魏司马金龙墓的雕塑为例,通过对出土雕塑的种类、纹样、雕刻手法、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结合考古知识和历史学,并参考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反映出来的文化特点,取其精华,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探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利用价值。

关键词:司马金龙墓;雕塑;文化特点;价值;影响 1 司马金龙墓的概述

司马金龙墓是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司马金龙,字荣则,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①该墓于1965年在大同市石家寨村发现,虽早年被盗,但仍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遗存。墓内尚存漆画、石雕柱础、石雕棺床、釉陶俑、釉陶动物等。因墓主人的身份特殊②通过对其文化遗物进行认真考察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从石雕的装饰纹样、雕刻内容、手法、种类等方面入手,寻找北魏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值得学习借鉴的成果。

2 司马金龙墓雕塑的种类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大量文化遗存,可以概括的分为以下几种: 2.1 俑

司马金龙墓中的俑有:仪仗俑群、镇墓仪卫俑、女乐俑、女侍俑、男侍俑、镇墓武士俑等。(1)司马金龙墓的仪仗俑群。从俑葬的习俗看,沿袭的是西晋的传统,陶俑通常彩绘,多以出行的形式排列,大量出现了少数民族的人物造型,司马金龙墓的骑马铠甲俑采用夸张的手法,表情均有一种勇武奋进的精神面貌。出土的仪仗俑群共十一行,第一行为骑马铠甲俑,有六人,均为褐色或浅褐色釉,依雕塑的造型看,反映出北方气候寒冷、鲜卑人戴帽的习惯。第二行也为骑俑共八人,人物服饰较前排有所不同,帽顶由三条圆弧构成,脑后有垂裙。身着裤褶(上衣),足蹬靴,体态前垂,腹后提臀。第三、四、五、六行皆为步兵,每行十二人,均为立姿,人物五官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痕迹。最后两行皆为骑马铠甲俑,每行八人,共十六人。他们的服饰和前九行宽松的服饰风格比较,显得精干、合身。衣着窄腰袖袍,披短甲,此装束便于骑射。(2)司马金龙墓女乐俑。彩釉陶女乐俑,跪俑、立身、身穿“V”领外套长衣、头戴高帽、手臂残损严重,左右两身跪俑姿势不同,其一双臂微微平举,其二则一臂在前,一臂在后,像是拿着什么乐器。女乐俑的面相圆润饱满、曲眉细眼,显得神情悠然,秀外慧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彩绘釉陶女侍女。共两身,均无踏板,双手双拱于胸前,束高髻、戴高帽,一身陶色全身朱红,内颈衬衣呈白色;一身外衣呈白色,内颈衬衣呈朱色。(4)釉陶男侍俑。共两身,各立于一圆形踏板上,头戴高帽,衣着过膝长裙,肩宽、束腰、鼓腹,两腿连在一起。其中一身两平臂举起,右手偏高,另一身则右手举起,左臂紧贴于左侧。 2.2 动物雕塑

司马金龙墓中的动物雕塑有猪、羊、牛、鸡、马,骆驼等。它们总体的造型手法概括简练,体积感强,能在简括中见神韵,代表了北魏时期雄浑大气的审美情趣和粗狂豪放的民族崇尚。(1)釉陶猪。造型概括,四条腿被概括成前后两部分,即两条前腿不分,后腿也不分。(2)釉陶羊。处理办法颇似釉陶猪,从雕刻的手法看应该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大概这样的处理原因有二:其一是便于长久保存,免于磕碰的危险:;其二则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意念,体现了中国艺术品中写意特色的不凡风貌。(3)釉陶牛。造型较釉陶猪和羊更生动逼真,体块清晰、健壮,一头牛角处理呈外放型,另一头则呈内收型。静中有动,生气毕然。(4)釉陶狗。造型美观,给人一种静谧的艺术气息。两狗均为下蹲式,蹲于椭圆形踏板上,耳朵下垂,一狗呈张口状,另一狗则口衔一块肉,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调。(5)釉陶骆驼。双峰驼造型准确、比例匀称、仰头张嘴、似在高吭,精神风貌高扬。 2.3 器物雕塑

在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寿砖、石灯、石砚、账房模型等。 2.4 石雕柱座

司马金龙墓的石雕柱座底座为方形,四周布满忍冬纹。此纹样是北魏雕刻中比较常见的纹饰。在方形底座的四面,还雕有立体伎乐童子,每个伎乐童子都持一种乐器在表演。每个乐妓周围以忍冬纹装饰和连接,相邻两个面的忍冬纹样方向相反,整体呈波浪线连续纹样,雕法工整细腻,手法多样。整个柱座雕刻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5 陵墓雕刻

司马金龙墓的陵墓雕刻,题材不外乎是辟邪的一种。因为帝王陵墓前才有“麒麟”,而贵族官僚墓前多为辟邪。镇墓兽五官夸张、鼻梁挺拔、双目凸出、嘴较大,有充满力量的气势和特有的形式美感。

2.6 石雕棺床(前立板)

我国古代在石棺上施以装饰,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南北朝的石棺仍沿袭汉代。司马金龙墓的石棺承袭了东汉墓室雕刻的手法,即线刻减地的薄肉雕的合用或单用。以单纯的阴线刻画为主,雕刻完美,技法精湛。以上就是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雕塑的概貌,但基本上反映了北魏雕塑的类别、风格、特征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北魏司马金龙墓雕塑反映出来的社会特点

单通过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化遗存就想全面而深刻的推断出其时代的文化特点,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因司马金龙的特殊身份和所处的关键时期,我们不难把握住北魏文化的主旋律和总发展规律。从司马金龙墓出土文物的题材来看,当时的统治者不仅重视军事斗争,对经济也非常用心。统治者开明的经济策略,使得各国经济交流频繁,商业交往密切,随之出现了多样的贸易方式。与经济建设同等地位的政治建设也值得关注,鲜卑民族本是一个善战的民族,军事行动也以掠夺为主。但从拓跋珪开始实行“班赏群臣将士各有差”的分配方法,就表明鲜卑族开始走向文明国家之列了。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石雕棺床前立板上刻有完整的伎乐表演图,通过此图我们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制度的相对成熟、完备。因为乐队完美组织的展示本身就是国家昌盛步入文明的一种体现。后期孝文帝进行了所谓的内外改革,从婚姻、语言、生活习俗等方面推广汉化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北魏政权的长期稳定。同时汉族丰富的政治经验、先进的政治思想也和鲜卑族文化融合,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 北魏时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开发价值

纵观历史,凡开放者国力兴盛,闭关者反之,城市的建设也是如此。北魏的开放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同时需要我们自觉学习鲜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从点滴做起,尽己之力,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在顺应时代的前提下,立足于当今社会的现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资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使祖国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注释:①《魏书》有传。

②2009年12月25日政协大同市文史学习委员会根据资料整理发布:司马金龙最初娶得太尉陇西王直懃贺之女,后娶北凉王沮渠牧犍的女儿,其岳母是北魏皇室的金枝玉叶,为北魏太武帝跋拓焘的妹妹武威公主。母亲为北魏皇族诸王女河内公主。这也是“两代尚娶三公主,父子相继镇云中”说法的由来。充分体现了司马家族的显赫地位。 参考文献:

[1] 于明.中国美术全集——工艺卷(上)[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大同市志[M].1956.

[3] 高平,力高才.大同史话[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4] 姚斌.大同历史建置沿革[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5] 赵一德.话说云冈石窟[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6] 霍润德.晋阳文化研究第二辑(下)[M].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李俊霞(1988—),女,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