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志亩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1年第10期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三大学科之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也出现了更多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使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思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鍵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更加愉悦,内容也更加丰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尽管如此,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不能够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不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通过问题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效果。 一、问题驱动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原因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非常有利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就要做到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法教学,通过有计划的引导小学生去主动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小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三)驱动问题有利于推进数学进步
数学的起点在于假设,通过对假设的推理进而验证假设成立,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数学。按照数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问题可以有效地推动数学进步。通过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小学数
学的教学,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培养其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与解决能力,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延伸与拓展,能够让小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从而实现推动数学知识传播,推进数学知识的发展。
二、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数学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问题驱动法教学传授数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内容。首先问题要做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思考兴趣,其次问题要涉及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因此,将问题设计得具有趣味性,能够贴近生活,才能够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问题中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在公园里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形喷泉,如果在喷泉地面铺设地板,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对问题内容感到兴趣,同时也将数学知识包含其中,从而进行更好的数学教学。
(二)按照学习内容创建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依据教材大纲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大纲中的内容进行问题驱动法教学,通过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对课本进行探究、思考、讨论等,从而实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知识时,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长方体的特点有哪些呢?可以按照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猜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进而引导学生对长方体进行观察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得出长方体的几个重要特征。并且还能够根据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关于正方体、圆形的特征,以及其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在通过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了解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状态,根据不同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进而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 (三)革新提问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思维的思考。在通过问题驱动法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通过一些新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题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巧妙的回答,通过学生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提问,进而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自己的问题答案。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2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凑16立方厘米的长方体,通过学生的拼凑与探究,得出拼凑的最大与最小表面积的长方体。在这一过程里,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拼凑。
(四)课堂与课后的联动教学
在问题驱动法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后的作业中更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以及进行数学知识的创新思考。教师通过建立课堂与课后联动教学互动环节,也是把握驱动教学法实际应用优势的必然性要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教授了柱状图、点状图之后,为学生讲解折线图的应用,以此布置课后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折线图来表现未来七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中午12点的天气温度,然后根据课上学习到的折线统计图知识绘图。这样一来,通过课后问题的形式驱动学生进行折线图的绘图,能够将课堂与课后两者进行密切的关联,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驱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可以按照教育内容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这也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巧设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中有所收获,以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小强.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基础教育参考,2020(7).
[2] 雍岚. “教得好”不如“问得好”——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 电子乐园,2018(2):0076-0076.
[3] 任桂香. 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19):66.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