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文教案(17周)简报、调查报告

2021-03-16 来源:步旅网


课 题 事务应用文 课时 2 1.理解简报、调查报告的概念; 教学目的 2.了解简报、调查报告的种类; 3.掌握简报、调查报告的写法。 1.理解简报、调查报告的概念; 教学重点 2.掌握简报、调查报告的写法。 1.理解简报、调查报告的概念; 教学难点 2.掌握简报、调查报告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教学方式 启发式 授课日期 第17周 板书设计 事务应用文 一、简报 二、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具 一、组织教学: 本次课可通过分析例文,帮助学生掌握简报的写法及要求。 二、复习提问: 会议记录的概念、特点、种类、写法。 三、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简报例文。 四、新授课: 第七节 简报 一、简报的概念 简报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用来汇报和反映情况、交流信 息或经验、加强沟通联系的一种事务文书。 二、简报的种类 (一)情况简报

1

情况简报的内容主要是本部门、本系统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问题、事件及其处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两个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动态;工作中的新经验、新办法等。以便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引起方方面面的注意及时得到解决。这种简报一般是连续不断地编发,或定期或不定期,以指导、推动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 (二)会议简报 会议简报是专门报送、交流有关重要会议内容、筹备和进展情况,反映与会者意见和建议的简报。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中央各种重要会议、地方上的“两代会”、“各种重要的专门会议都要编发会议简报。会议简报分为综合简报和进程简报两种。前者是整个会议编一期简报,在会议后期发送,后者是编发多期简报。一般重大的、时间较长的会议都发进程简报,即每个小阶段编发一期,有时天天编发,以供与会者阅读、互通情报、交流思想经验,把会开好。 (三)动态简报 动态简报包括情况动态和思想动态。这类简报的时效性、机密性较强,要求迅速编发,发送范围有一定限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阶段要保密。 三、简报的特点 (一)简洁性。 (二)时效性。 (三)内部交流性。 四、简报的写法 (一)报头: 1、简报名称: 2、期数: 3、编发单位: 4、印发日期: 5、秘密等级、编号: (二)报体: 1、按语:按语通常用简明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全文的主旨或主要内容,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2、标题:类似新闻的标题,要揭示主题,简短醒目。 3、正文: (1)前言:前言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提问式、结论式、描写式、叙述式等。导语一般要交待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 (2)主体:主体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导语的内容加以具体化。 (3)结尾:或指明事情发展趋势,或提出希望及今后打算。如果主体部分已

2

经把事情说清楚,那就不必再加尾巴了。 (三)报尾 在简报最后一页下部,用一横线与报核隔开,横线下左边写明发送范围,在平行的右侧写明印刷份数。 例文:会议简报范文 政协××市六届×次会议 简 报 (第24期) 大会秘书处 1998年3月1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政府应办几件实事 ××委员说:建议市长要有相应的任期目标,要像×××那样一年办几件实事,年终总结,有哪些完成,有哪些没完成,为什么。 改“三公开一监督”为好 ×××、×××委员说:报告在谈到廉政建设时,提出实行“两公开一监督”,我们认为应改为“三公开一监督”,即再增加公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的经济收入,以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不能再走大投入低效益之路 ×××委员认为:1998年我市社会总产值为180亿元,国民收入为74亿元,而全市的财政收入只有9.15亿元,很明显,经济效益是很低的。而1998年的计划数字,基本上是按比例同步增长,经济效益无明显提高。这是我市多年来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大投入,低效益,致使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市领导应着眼长远,从当前入手,立足于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生产后劲(包括政策、体制、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环境整顿、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市的经济进入高一层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真正出路。 注:因为是会议简报,是在会议期间发的,所以不要报送发给单位和个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本次课内容专业性较强,重点为调查报告的种类、特点,可通过分析例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二、复习提问: 简报的概念、特点、种类、写法。

3

三、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例文:调查报告。 四、新授课: 第八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概念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写成的书面报告。 二、调查报告的种类 (一)按性质可分: 1、新生事物调查报告 2、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3、反映情况调查报告 反映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4、揭露问题调查报告 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二)按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分: 1、综合调查报告 2、专题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针对性。 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面”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真实性。 真实,是社会调查报告的生命。它的真实性就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三)事理性。 调查报告要用大量的事实作依据,通过对事实作系统的阐述和本质的分析,及时地反映客观规律。 (四)典型性。 调查报告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以便从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以点带面,给全局的工作提供借鉴。

4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标题: 1、单行式标题:如 “××关于××××的调查报告”、 “关于××××的调查报告”、 “××××调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 2、双行式标题:如 《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 ――××××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 (二)正文: 1、前言:有几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署名 五、课堂练习:P130(1、2) 课后小结 思考题与作业 P130(3)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