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概述.doc

2024-05-02 来源:步旅网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概述

摘要:自美国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哈默尔(G.Hamel),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起源、理论发展和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市场表现、技术实力或服务水平以及内部管理等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最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做了评价,具有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金融经济;企业战略;市场

0 引言

二战之后,美国经济急剧膨胀,大公司实力不断扩大,全球市场为跨国公司的扩张奠定了基础。1950年,《克莱顿法》的修订使得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的环境变得不利,新的反托拉斯条款更加严厉,混合兼并成为主流兼并方式,企业呈现集团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混合购并所占比重急剧下降,并购开始转向与本行业相关的行业,多元化经营集团也纷纷将非核心产业剥离、出售(IBM出售PC业务),而通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竞争。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也陷入陷阱。这些统统表明培育、提升与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核心竞争力理论被认为是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在 90年代的最新发展。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中积累性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地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 可提供进入广泛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企

业长期利润的源泉。”[1~2]。通俗的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消除,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严峻挑战。企业如何立于世界金融界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1 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回顾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发展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分工论” 。可以追溯到亚当 ·斯密 1764年出版的 《国富论》。在这本经典著作中, 斯密提出了“ 分工论” , 认为 “劳动力生产力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 ,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并在 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 对于劳动分工机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提出了三个原因: 一是熟练优势、二是减少转换成本、三是替代优势[ 3 ]。

斯密的“分工论”主要指的是生产分工,分析了劳动分工对劳动效率乃至经济成长的影响 , 虽然并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但企业分工论内涵仍可被视为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萌芽。有所不同的只是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战略理论则更强调能力分工。

目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很多,如夏清华[4]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对所占有资源的一种同化、提升;李晓东[ 5]等从商业企业的角度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陈玉保[6]等从

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理论方面,或者只给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并未给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本文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该在历史研究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在同一行业内部,将企业放入到市场环境中,考虑其内外部环境并综合加以研究,且切实可行,这样的评价才具有通用性、可行性。

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7],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其实质是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学术界通常也把这一事件作为核心竞争力明确提出的标志。之后,兰格路易(1992)发表了“能力论”,福斯(1993)发表了“核心能力论”,哈默和哈尼(1994)发表了“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这些研究,把企业核心竞争论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2.1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目前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8][9][10]:

(1) 能力观,强调能力作为一种要素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部分。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能力的组合;

(2) 载体观,强调知识载体的重要性。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用各种知识载体来指示员工、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是一个以知识和创新为内核的动态平衡系统;

(3) 整合观,强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技能及其相互关系所

构成的整合,是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就是在企业内部借助一种高效率的机制, 充分有效地调动各种资源并使其协调运行,通过提升输送到客户手中产品的认知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在市场上超越同业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合力”。这里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意思:

(1) 在企业内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机制,配置和调动资源。所谓高效,则是指尽量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提升客户认知价值是手段,占领市场竞争优势是目的。而提升客户认知价值除了传承了产品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所凝结的价值外,还包括企业对外所展开的营销攻势;客户认知价值的提升与市场份额的变化是同向的;

(3)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合力 ,而非单一的某种能力。单一的能力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几种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竞争力。也正是由于多种力量的交织,才使核心竞争力模仿提高了难度;

(4)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能力。

2 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对于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最容易被感知的是其外部特征。因此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沿着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思路,从企业的外部市场表现入手 , 透过企业的主营业务领域进而对其支撑基础 —企业的技术实力或服务水平及内部管理水平加以剖析,即采用三层架构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1) 市场表现(外层):通过分析企业的核心业务及其市场情况来确定企业的市场表现能力,如市场份额、市场前景、客户满意度等。包括客户需求、客户通道和有关竞争对手的知识与能力等。

(2) 技术实力或服务水平 (中间层):通过分析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技术或者服务方式来确定企业在该层面的表现。对于制造性企业来说就是分析它的技术实力、专利情况;对于非制造企业则可以侧重于它的服务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包括技术诀窍、方法、程序、经验和实体设备等理论与实践知识以及企业的异质技术资产,主要与产品技术、过程技术、设计技术和信息技术有关等。

(3) 内部管理 (内层):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核心部分,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动力,包括企业的内部治理状况、企业文化等内容。即把相互关联的、侧重于技术的和市场的能力、信息和观点整合起来的能力,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创造、转移和组合知识,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与客户当中。

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的前提是建立各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尽量做到涵盖核心竞争力的全部内容,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及其指导意义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核心竞争力通俗的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靠简单模仿获得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以下特性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一是外部购买,即从其他企业或组织购入与核心能力有关,并有利于其发展的技能与资源。实质是外部核心能力的内部化。二是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成本、相互获得彼此的特定技术、资源和技能。以上两种方法存在产生依赖性和核心技术外泄的问题,是辅助方法。三是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发展核心能力,这是主要方法。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培训,是企业打造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11]。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4 结束语

在当前超强竞争时代,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问题,成为企业营造持久的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通过三维评价模型,不同企业在三个层面的竞争能力被细化的表现出来,增加了对评价对象宏观、整体方面的把握。评价对象的“缺陷”就一目了然 ,决策者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角度讲,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产

业政策导向;从微观角度看,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体现的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导向。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首先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导;其次是企业文化创新,它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第三是科技创新;第四是市场营销创新;第五是管理创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

参考文献:

[1] 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史东明.核心能力论: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2.

[4] 夏清华.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J].管理世界,2002,(4) : 109—1141.

[5] 李晓冬,刘萌,徐伟.关于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1, (11): 122—1231.

[6] 陈玉保,刘宏,苗世敏等.基于知识维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31(3):70—741.

[7] Gray Hamel, C. K. Prahalad.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May—June, 1990.

[8] 鲁开垠,汪大海等.核心竞争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9] David J. Teece, Gary Pisano, Amy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 1997, 187.

[10] Petts.N .Building Growth on Core Competence—a Practical Approach 1Long Range Planning[J].1997,August : 551—561.

[11] 万金之,陈银山. 加强培训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 企业经营管理,2003,(12):26-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