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和共赢策略
樊俊恒
(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出版行业也衍生出了新的业态,即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出现,在丰富出版行业业务形态的同时,也为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传统出版业来讲,如何应对数字出版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和数字出版共赢发展的目标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为切入点,在阐述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就如何促进数字和传统出版的共赢发展展开研究,以期为促进我国出版行业的良好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出版融合;互联网信息;数字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21)08-092-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1.08.027
本文著录格式:樊俊恒.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和共赢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1(08):92-94.
导语
所谓数字出版,指的是借助数字技术编辑和加工内容,再经过网络完成内容数字化变革的新型产品传播模式和出版形式,具有明显的内容生产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产品形态多样化特征。尽管我国数字出版的起步时间晚,但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以致于传统出版在出版行业市场中一度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发展局面中。但数字出版本身属于新生事物,在发展期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传统出版作为已经有一定发展经验的出版模式,其专业性也是数字出版无法比拟的。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起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赢的发展模式才是长久之计。1.数字出版概述1.1 数字出版定义
数字出版指的是借助数字技术编辑和加工出版内容,以网络作为主要传播渠道,以数字内容产品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出版模式。同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都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传播渠道也趋向于网络化。从发展时间上来看,我国数字出版尽管兴起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其发展速度是始料未及的,目前已经涉及网络原创文学、数字报纸、电子图书、网络教育出版物、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地图、网络游戏等各个方面,使现代人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此外,各类数字出版产品的出现,在丰富了出版业内容和出版形式的同时,也使现代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2 数字出版技术
所谓数字出版技术,指的是借助0和1两位数字编码,借助通信卫星、光缆和计算机的设备来完成信息内容的加工处理、传输等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的本质就是在出版领域内应用的数字技术。就数字出版技术来讲,包括了数字化的印刷技术、编辑技术、出版系统集成技术、
发行技术等,同出版行业密切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具体来讲:数字化印刷技术包括光电照排、机械照排、激光照排、计算机光盘出版、数字打样、计算机网上出版等技术。数字化编辑技术主要是在出版物选题、材料加工、内容编辑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全汉字字符集、网络编辑、数字压缩、数字采集识别、数字标引校验、多媒体编辑等技术。数字出版系统的集成技术属于数字出版过程中的综合性技术,包含数据仓库、桌面出版系统、数字信息库出版、媒体交互、数字内容管理、通信等技术。数字化发行技术是一项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产生的技术,包括网上支付、安全认证、数据交换接口、数据标准等技术。从数字出版实践工作层面来看,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是交叉和综合的,但在实践应用中的分类更加的具体和细致,可以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2.1 使传统出版物的市场和受众被分流
数字出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纸质出版模式在出版行业中的垄断地位,手机、计算机、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都成为数字出版物内容的载体,出版物内容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尽管目前图书出版市场上,纸质媒介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数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的新业务形态,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极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其未来发展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加之数字出版对比传统出版更受年轻一代的喜爱,所以,传统出版市场受众也被分化。与此同时,各类数字出版的发展,使出版物素材来源、出版形式、供货渠道变得愈发的多元化。读者群体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出版物市场中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周期和内容变化周期在不断缩短,这种不确定性与变数,也为传统出版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此外,数字出版的出现必然导致传统出版读者市场被分割、利润空间被挤占,增加了传统出版在出版物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传媒实务93
2.2 使传统出版产业链发生改变
在传统出版模式下的产业链结构中,出版机构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数字出版迅猛发展,使出版机构在行业内的绝对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各类新媒介和渠道的出现,使得传统出版中“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发行商—读者”这种传统产业链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传统图书经销商在销售渠道上的话语权被不断的掠夺,越来越多手持阅读设备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纸质媒介作为书籍内容“唯一承载体”的地位被打破。[1]一些由数字出版不断发展衍生而来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和硬件运营商,开始同传统出版社抢夺版权和图书内容资源,尤其是一些大的网站,通过直接和作者联系为自己获取了大量数字版权。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社在版权和内容资源上的优势可谓是大打折扣,出版社出版图书的难度正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而不断加大。2.3 传统出版结构遭受巨大冲击
出版业本身是一个“以内容为主”的产业,数字出版遵循的“内容为王”的原则,不仅同出版业的行业要求相符合,而且还可以借助自己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例如,一些数字终端企业和网络出版商,借助自身技术对传统出版物内容进行整合,帮助自己迅速占领图书市场。数字出版在出版行业中占领的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会导致传统出版产业结构被改变,我国出版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区垄断、条块分割、资源整合不当、经营分散等局面逐渐被打破,传统出版结构正在遭遇来自于数字出版的巨大冲击。[2]
3.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赢发展的必要性3.1 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伴随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出版行业发展期间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并且,根据我国发展战略的相关要求,加快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融合发展速度,以数字出版技术为依托,促进出版行业良性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我国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出版模式在出版行业中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其在出版行业中的优势也在逐渐凸显出来。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在借助手机、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带给现代人更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出版行业中的出版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现代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被满足。此外,数字出版在社会各界中的逐步渗透,使我国官方机构也认识到了数字出版技术的重要性,大力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并借助各种手段,建立起一种多载体、高数字化、全方位的出版行业发展模式。3.2 有利于推动出版行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新力量的支撑,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融合,则可以为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尽管我国出版行业
自进入21世纪就开始迅猛发展,但其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出版模式的出现,在拓宽出版行业信息、新闻内容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拓宽了出版行业的用户市场和消费群体,为出版行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3.3 满足现代人精神文化需求
由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即时性的特征,对数字出版信息需求量日益增加。[3]加之现代人在数字产品方面的消费量正在逐年提升,数字出版在出版行业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为融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提供了前提保障。因此,出版行业中相关企业应当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从提高出版物质量入手,在充分借助数字出版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出版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提高出版行业的服务质量,以及出版行业整个产业链的生产供给能力,从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4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模壮大的要求
随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业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出版业务中的渠道商、出版商、技术开发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内容也愈发广泛,其中的相关企业依靠自己先进的技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这对
[4]
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
伴随数字出版业务的扩张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出版行业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深,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出版,其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果出版行业不能够找到和把握发展的契机,促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良好融合,寻找到一条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就必然会导致我国出版行业发展滞后,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为解决单一出版模式的弊端,提高我国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出版业良好发展,探索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赢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4.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赢策略4.1 建立数字化的产业链平台
数字出版模式的出现,在增加出版行业业务形态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提高了现代公众对出版行业工作的满意度。为确保现代公众阅读需求可以得到进一步满足,提升出版行业工作水平,出版行业中的相关人员可以搭乘这股“东风”,建立起数字化的产业链平台。从我国现有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平台来讲,比较知名的有中国知网、万方科技、龙源期刊、维普,这些数字出版网站在全国电子期刊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已经超过了90%,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四大支柱。[5]这四大支柱性数字出版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发展目标放置到数字出版产业链平台功能的竞争中,着重整合各类数字资源,从而达到为企业、机构、个人提供更优质出版服务的目的。因此,我国出版产业在发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94传媒实务
展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这种产业链平台模式,通过和第三方技术团队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方式,确保各个传统出版社也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字出版产业平台,同时对产业平台的创建和运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整个出版行业销售成本的目的,促进传统出版产业和数字出版行业的均衡、长远发展。4.2 深入挖掘数据信息
同数字出版相比,传统出版工作内容较多,涉及到图书定价、装帧、设计、出版等,出版流程较为复杂、内容较为繁琐,其呈现出来的信息时效性较差。传统出版的这些弊端,却是数字出版一出现就可以在出版行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要想推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共赢发展,一方面,出版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提高对数据信息挖掘和处理工作的重视度,在深度挖掘各类信息时,从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将其同传统出版工作相融合,以便维护用户和发行商的利益,提升出版单位在现代出版行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应逐步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通过将有关数字出版的理念、技术等引入到相关专业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方式,为数字出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同时为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更深一步的融合奠定良好基础。4.3 准确定位
从实际上来看,数字出版因为兴起时间晚、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如版权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经营模式不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对数字出版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使数字出版的发展必须依靠传统出版提供支持。因此,为确保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能够共赢发展,数字出版需要借助必要手段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利用传统出版严谨、权威、专业的特质,提高数字出版物的质量,用数字出版时效性强、便利等优势,解决传统出版中信息流通性和时效性差的问题,以达到取长补短、准确定位目标受众的效果。例如,传统出版中的电视和报刊等栏目,可以将自己的目标受众定位为老年群体,主要报道一些老年人关注的、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以达到吸引老年受众的目的。手机客户端的目标受众可以定位为青少年,数字出版编辑可以将一些有关注价值、新鲜有趣的内容,借助各类网络平台推送到青少年的手机上,方便青少年随时随地用自己习惯的方式阅读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往往可以达到“1+1>2”的信息传播效果。[9]4.4 加强对出版物内容的加工深度
对出版行业来讲,内容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点,也是决定出版行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数字出版来讲,创新出版物内容更是非常重要。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发展至今,传统出版已经成为数字出版内容
[8]
[7]
[6]
的供给者,数字出版借助传统出版提供的各类内容、资源,借助手机端和计算机端等各类移动客户端,同各类出版平台进行对接,建立起了一种复合型的出版模式。例如,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Kindle阅读器和衍生产品等。
[10]
亚马逊阅读终端也正是借助对这些出版物内容的深度
加工,才使得自身的各项发展战略得到有效推进,一直在行业内占据龙头地位。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出版的出现和在出版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出版领域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催生了“跨媒体”出版模式的出现,还改变了出版者管理理念与出版主体,对出版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出版迅猛发展,出版行业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的今天,出版行业也可以借助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目标。传统出版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数字出版的优势,让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可以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扬长补短,以此来提高我国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出版行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黄珍.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与合作共赢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9(2):205.
[2]于化东.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东西南北,2020(10):106-107.
[3]蒋芳,赵鹏.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4):77-81.[4]那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7):88-93.
[5]孙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分析[J].视界观,2020(6):1-1.
[6]龙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下的盈利模式创新[J].环球市场,2020(2):249.
[7]孙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3):4-5.
[8]张静.数字出版融合传统出版发展方向的研究[J].传媒论坛,2020(4):118-118.
[9]郑鑫. 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究[J]. 中国传媒科技,2020(8):31-33.
[10]苏振华,夏列. 全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发展探讨——以
App的运营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20(9):16-18.作者简介:樊俊恒(1986-),女,吉林农安,中级编辑,本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胡杨)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