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的思考

2021-05-11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6年第22卷 第4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Joumal Jf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o06 V01.22 N0.4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的思考 常加杰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IZl 466001) 摘要: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增进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学校 体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质;学校体育;健康 the Tllinldng About the StIldeIlt’S Physique Drops in Middle and Pr Schools Chug Jiajie (Zhoukuo Normal College,Zhoukou,466001,Henan,China) Al蚓呐Ict:The question that the student’8 physique already continuously drop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瑚’t be igno ̄d.It is a basle task for sports tlle Bd100l to outfit student.This thesis has analyses the deficinecy existing in sports of hte sch ̄ml at present conscientiously.has pmposed to 8OHI ̄thinking strnegth ̄ng student’8 physiuqe. Key words:Students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physiuqe;sports the Bd1001;health 1 前盲 式等多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整个体 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形态发育 3.1对学校体育重视不够 指标持续增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但与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了对学 以前数据相比,与健康有关的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及肺活 生德育、体育、美育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的培养。为提 量、力量、柔韧性等指标均有所下降。我国学生体质主要指 高升学率,进行压缩体育课的教学时数,有的年级甚至不开 标的持续下降,甚至有些年龄段平均身高已被日本反超,为 设体育课。即使在开设体育课的年级中,体育课也经常被其 我们敲响了警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工 它课程所“借用”,使学生应有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得不到 作的一贯指导方针,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 保障。 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而学 3.2教学内容单调陈旧 生的这种身体素质状况很难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 从我国先后编写的五套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求。因此,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进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义 到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太多、太死。 不容辞的责任。 对我国的地域的差异性,和各个地区的经济差别考虑的太 2学校体育的目的 少,同时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他们的实际情况的关注也不 够。另外,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确实存在了一部分“低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 水平重复”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从小学一直滚到大 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 学的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直学起跑”的奇怪现象。如 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 果说重复的教学内容和重复性的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质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青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 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但上述的两种现象不但不能提 时期,学校体育通过完整的教育计划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 高知识和技能,相反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容易引起学生 锻炼,一方面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打好了身体基础,保证了他 的反感,使学生感到体育学科没有什么内容,枯燥无味。 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通过教育过程为国家塑造了 3.3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 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仅能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宰学生。学生总处于被动 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而且也能 地位,教师、学生都缺乏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 够,振奋民族精神,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提高国力。 对缺少自主性的成人化、军事化的教学比较反感,渴望快乐 3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体育、娱乐体育。希望体育课能够尽快告别刻板的“齐步走”, 告别“一人做练习,大家轮流看”的演练方式。告别“严肃有 多年以来,有许多致力于学校体育教育研究工作的专 余,活泼不足”的课堂气氛,告别体育课“老师下命令,学生做 家、学者,使体育教育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 活动”的被动局面。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简介:常加杰(1970一),男,河南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测量与评价。 ・1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 3.4考核标准过于统一 常加杰: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的思考 4.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4期 《体育合格标准》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一名体育教 师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依据此标准,无论老师平时教什么内 测验,并且测试的成绩在体育课的评分中占很大的比重。这 种评价标准使学校和学生都带着功利性思想去上体育课,评 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改进,同时也不利于激励和监督学 确保学生每天有1 h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学校体育工作 条例》所规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容,学生的能力如何,最后考试都按照统一化的标准来进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 保证。要认真研究、积极推动校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比 赛活动,让孩子们在“乐中玩,玩中乐”,既锻炼身体,又陶冶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要充分考虑广大学生 价的目的难以实现。这种考核制度严重挫伤了学生上体育 情操。今后,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只是少数人感兴趣的现象。要 生进~步学习。 3.5体育场地设施E匕较缺乏 场地器材不足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近 年来学校体育条件虽有一些进步,但与青少年日益增长的需 求相比,尚有明显差距。如学校主要的体育设施就是田径 场、篮球架和单、双杠,而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如羽毛 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等所需场馆设施就十分缺乏。目前还 有一些学校场地被挤占、挪用现象比较严重,以至不能满足 学生锻炼的需要,影响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及积极性。 3.6课外运动普遍不足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加率不容乐观。据调查,学生每周 2—3次的课外体育锻炼,80%的学校都没有具体安排或没有 落实。中学生中,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每天定时参加体育锻 炼的只占总数的26.5%,这样计算下来,包括体育课和课间 操在内,学生每日体育锻炼时间平均只有35rain左右,这样的 锻炼时间耍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 4对提高学生体质的几点思考 4.1 改革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教育 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体育教育树立“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从当前我 国学校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健康 意识,形成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体系,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 法新颖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在愉快中 学习,并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全面改善和提 高我国新一代国民素质而努力。 4.2各级学校领导要确实重视体育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 的体育师资队伍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使各级领 导,学校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 高度,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要认真 落实“园丁工程”,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根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教师 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上,有计划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真 正落实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加强体育教师终身从事体育事 业的信念,是搞好新世纪学校体育的关键。 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 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 4.4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手段和评价方法 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保 证体育课的质量,建立起师生互动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根 据学生自身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有 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 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 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4.5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基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体育的投入纳入政 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中,以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 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各教育行政部门应把 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纳入学校教育评估条件之中,各地要按照 《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积极进行场所建设和器材的 配备,以最大限度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加快学校的 合并,把体育设施差,学生人数少的学校并入条件较好的学 校。以便集中有限的教育投资,取得最优的投资效益。 4.6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参加野外体育锻炼 体育课是学校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德育教育和 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 体育设施,还要放开眼界,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资源,要适应体 育教育观念的转变,突破课堂的局限,适当进行郊游、野营、 登山、游泳、滑雪、放风筝、徒步旅行、骑自行车等活动。通过 与自然的充分接触,实现对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练,不但能 汲取大自然的精神和力量,激发热爱人生的信心与勇气,还 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适应力与生存力。 参考文献: [1]汤利军。苗志刚,潘绍伟.浅论“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的现象[J].安徽体育科技,2003,(3). [2]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 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3]周华.浅谈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O04。 (2). [4]田雨普.独生子女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5]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jE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