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5、词五首赏析

2024-09-08 来源:步旅网
25、词五首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答:“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望江南》中表现独处深闺的女子盼夫失望的句子(过尽千帆皆不是) 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描绘了女子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3.从“梳洗”到“斜晖”,写出了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4、“肠断”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5、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

答:“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 7、“独”字的表达效果。(独字好在哪里?)

答: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孤独的思妇身份,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遥相呼应。 渔家傲 秋思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答:衡阳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3、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对家乡的怀念和忠贞的爱国情谊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答案示例: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戈壁延绵千里,大漠中蒸起腾腾水汽,似烟若雾,飘散开去。已是夕阳时刻,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孤城镶嵌其中,禁闭的城们隐隐中透出将士们内心的无奈。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答:深切的表达了外出征战的人长年累月的在外作战,头发花白战争都没有结束,对自己归期遥遥无期的伤心落泪。也暗指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期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外秋景);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之情 )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答: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挽弓劲射的英雄)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 。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1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1、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答: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答: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4、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答: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答: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3、“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了却:完成。可怜:可叹。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6、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答: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9、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0、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

答:“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11、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答: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