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库存管理系统
1.开发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范围已经涉及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现在人们通过计算机不仅可以处理公务、搜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企业的计算机管理也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
神华集团的仓库管理往往是很繁杂的,由于物料种类繁多,订货、出入库、投入使用的方式各有不同,各个子公司之间的管理流程各有不同,各类统计汇总报表表样繁多,因此仓库管理必须实现计算机化,而且必须根据神华集团的具体情况制定便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当前的企业管理体制,一般仓库管理系统,总是根据所掌握的物料类别,相应分成几个部门进行物料的计划、订货、核对入库;根据神华集团各个部门的需要来发送物资设备(出库)、并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作台帐;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按年度,季度,月份进行统计分析,产生相应报表;为了加强关键物资、关键设备的管理,要定期掌握其储备消耗情况,还要根据计划定额和实际消耗定额的比较,进行定额管理。
所以一个完整的企业仓库管理系统应包括计划管理,合同托收管理,仓库管理,定额管理,统计管理,财务管理等到模块。其中仓库管理是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
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满足不同的业务逻辑和用户需求,系统被设计的可以适应各种复杂条件,因而界面也往往比较复杂。由于用户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并非每个用户都了解如何利用这个系统。要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努力解决这种矛盾情况,在能够提供复杂业务功能的同时,还要提供简单、易用、直观的操作方式和界面。
2.系统分析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化不足,计算机使用率低,大量的日常工作皆是手工处理,纸面处理。因此工作效率低落,企业内部沟通不及时等等问题很难克服,仓库管理不合理,不能及时根据需要调整库存,不能根据快速的调整库存。
企业希望解决的问题是:
设计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缺少信息沟通(即重复劳动)和共享,这两个导致传统仓库管理中占用资源过大的主要问题。
解决企业内部统一的物料编码管理,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流通。库存积压与物料的配套问题。
完善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煤炭开采、煤炭半成品、成品、煤炭副产品等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用户反馈,售后服务,并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生产管理,对开采队作业进行管理,对施工通知单、设计更改通知单进行制订与查询。
销售部门能方便地根据预测信息、各仓库的库存信息和客户的要货情况做出货物的调拨计划和改制计划。
随时了解供应商的供货(原材料和添加剂)执行情况、精炼车间的加工(合格、报废、返工等)执行情况及公司的各仓库库存情况,以便随时协调或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管理供应商,在供应到货的到期日前,主动与供应商联系,检查及时到货的可能性;同时在物流
和信息流上允许供应商的部分零件直接发货到客户处。对供应商的考核从质量、交货及时程度和价格上给出统计数据。计划过程不太理想,无物料清单,凭经验办事;对计划的执行率未作统计。现有量、在制品、再途库存和历史记录等多方位查询需求。
库存信息与供应和生产等各部门的及时反馈和共享问题信息查询与决策,对集团公司的各种资源与信息进行查询,包括销售、采购、生产、质量、人事、财务等信息数据进行查询、统计与分析,对根据信息作出快速合理的经营决策,增强应变反应能力。
2.2系统需求分析
神华集团是以订单为依据进行开采的实业公司,公司的主要流程是:接到一张销售订单,由销售部门转化为内部订单,转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订单上的产品、数量,技术部已经配好的物料清单,及各车间半成品储存量,汇总材料需求,然后根据库存情况决定请购及预约情况,采购部门根据请购单下采购单,然后材料入库,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困难,比如,当采购部下完采购订单之后,仓库是否如期到货,必须去仓库询问,而且即使询问了,有时候因为订单较多材料有可能重复,而无法确定是哪一张采购单到货,哪一张没有到货,再例如,销售部门下过内部订单之后,就容易了解到这个单子上的这批货物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是已发完,还是未发,生产是否完毕等,要无数次的询问仓库和生产部门才能了解到部分情况,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迫待解决,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化,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改善企业内部以及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管理、调度及资源配置,迅速适应客户的新需求和市场新机遇的能力,是中国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跟单,如何有效的控制库存,这一切都是本管理系统所力求实现的功能。
从根本上说,企业就是一个利用资源(人、财、物、时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组织,
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计划、调度、控制、衡量、改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现今的企业并不只是人力资源、资金和产品的组合,它还应该包括供应、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需求预测,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如果一个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真正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产能力,它必须能够非常融洽地和其他关键性的商务领域进行交流。
2.3系统设计的目标
1.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仓库管理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仓库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一般来说,如果仓库管理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仓库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仓库管理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仓库管理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仓库管理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
理化,并实现了仓库管理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绩效监控动态化:
仓库管理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仓库管理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仓库管理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仓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仓库管理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仓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仓库管理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仓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仓库管理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刘红璐、张大龙,仓库管理概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1月
[2] 郝卫东、杨扬、王先梅、刘宏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建设,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3] 张凯主编,信息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4] Andrew S. Tanenbaum,计算机网络(第4版),潘爱民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仓库管理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
[6] 周龙骥.《未来十年数据库研究》.中国计算机用户,1999(7)
[7]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8] 周志逵.《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199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