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2024-03-12 来源:步旅网
第15卷第6期 2005年

济南大学学报

JOURNALOFJINANUNIVERSITY

Vol.15No.6

2005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翟丽霞1,刘文菊2

(1.济南大学外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5)06-0039-04

  一、引言上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二、皮尔斯符号学思想的核心内容1.理论基础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皮尔斯(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是符号学界公认的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一生并未出版过符号学方面的专著,也从未系统地归纳或精心地解释过他有关符号学的思想。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论(八卷)的正式出版,他的符号学理论才引起文集》

皮尔斯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父亲影响,对哲学、数学等多种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他致力于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并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同时代人的赏识。直到20世纪中叶,皮尔斯的思想才引起了有关学者的重视。近年来,他的学说逐渐成为许多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专门研究皮尔斯思想的学会也相继成立。就符号学而言,讨论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文章不胜枚举,研究他思想系统的著述也时有发表,如JohnSheriff编写的《查尔斯・皮尔斯

(1994)等。美国巴的猜测:人类意指活动的基础》

布森学院一位教授还将皮尔斯有关符号的论述整理成册,单独出版,书名为《皮尔斯论符号:皮尔斯

(1999)[3]。可见,皮尔斯的符号学思符号学文集》

想在当今世界学术界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的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三

有关人士的关注。研究皮尔斯的学者普遍认为,皮尔斯的论文集缺乏系统性,甚至有些杂乱无章,而且某些观点前后修正过多次。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他的作品中发现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富有

逻辑的概括能力。Sless(1989)曾这样形象地描述皮尔斯的作品“:他的作品就像是一座没有完工的

[1]宏伟教堂。”皮尔斯非常注意分析人们认识事物

意义的逻辑结构,他把符号学范畴建立在思维和判断的关系逻辑上,注重符号自身逻辑结构的研究[2]。随着哲学界和符号学界对皮尔斯研究的逐渐升温,其独具美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思想,尤其是符号分类构想也被视为人类现代符号学思想史

收稿日期:2005-05-10

作者简介:翟丽霞(1962-),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符号学和英语教学理论研究。

(04BYZ02)的系列成果之一。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符号学作为跨学科方法论之功能研究”

3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个“普遍范畴”,即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皮尔斯的“普遍范畴”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他对这三项基本范畴分别作出了解释。第一项是事物本

[2]身所呈现出来的样式,或称之为“感觉状态”。

形式;第二类是个例符号(sinsigns),即实际出现的符号,它们是状态符号的具体表现;第三类是规则

符号(legisigns),即符号的抽象范式或法规,所有约定俗成的符号都属于这一类型。按照这样的分类法,语言中每一个字、词都是规则符号,但在具体的话语中,它们同时又是个例符号。

皮尔斯的第二个三分法是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做出的,它由图像符号(icons)、指索符号(indexes)和象征符号(symbols)所组成。在皮尔斯看来,这是符号分类中最为根本的一种。陈宗明(2004)认为,按照这种方式给符号分类,是最为实用的一种,也是皮尔斯提出的一系列三分法中最有价值的一种[5]。图像符号是通过写实或模仿来表征符号对象的,其表现体必须与对象的某些特征相同。人类生活中的图像符号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例子是照片、画像、雕塑、电影形象、施工草图等。这类符号最适合跨语言的交流,主要出现于视觉对象领域,是今天的绘画符号学和电影符号学中的主要概念。皮尔斯把指索符号理解为符号形体同被表征的对象之间构成的某种因果的或者时空的连接关系。烟是火的指索标记,闪电是雷声的指索符号。语言中的专有名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也都属于指索符号。依据皮尔斯的说法,象征符号是一种符号与指称对象没有相似性或直接联系的符号,它可以自由地表征对象,符号与指称对象之间的联系完全是建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之上的。例如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而鸽子作为象征符号只是一种任意性的选择,它同和平既没有直接的联系,也没有任何貌似之处。另外,鲜花、戒指、礼服等,都属于象征符号。语言和文字,主要是象征符号,手语、旗语、鼓语等也是一样。许多人认为,在人类的符号活动中,应用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象征符号。

皮尔斯还根据符号意义的不同性质将符号划分为可能符号(rheme)、现实符号(dicent)和证实符号(argument)。可能符号没有真假之分,它仅代表某种对象的可能性;现实符号表达某种实际存在,其显著的特征是或真或假,但又不为此提供理由;证实符号是某种规律,它由前提引向结论,从而达到真理。换言之,现实符号只肯定某个对象的存在,而证实符号则证明它是真实的。

以上是皮尔斯对符号现象做出的三种分类,其中第三个三分法因含义不够明确,很少被人提及。另外两种,特别是第二种分类法因饱含真知

例如颜色,无论他是否被某人的视觉所感受,它都独立存在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约束。第二项是个别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经验,它所呈现的样式关系到一个第二者,但不牵扯第三者。例如对两种知觉“冷”和“热”的比较是相对的,是在某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被某个生物所感知的某种具体温度,它是依据现实性的存在,是经验性的存在。第三项所呈现的存在样式将第二者与第三者连接起来。此项属于“中介”“、习惯”“、记忆”“、交流”等抽象的范畴,它使具体的时、空经验获得新的形态,同时,也是作为一种“解释”用于符号本身的存在。因此,它是一种以思维或符号为核心的第三性存在。2.符号的“三位一体”特性皮尔斯经过对符号本质的潜心研究,提出了符号三重性理论。他认为,构成一个有效符号的基本

成分应该包括符号代表项(representamen)、指涉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三者合一,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符号化过程,也就是说,符号表现体、物体和解释项是符号化过程的最小组成部分。每一个符号学者的研究都离不开对符号本身的界定,皮尔斯也不例外。皮尔斯(1975)认为,“一个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对于某个人来

[4]说是以某种关系或某种能力存在的某种事物”。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每一个任意的符号本身必须是一种存在,与它所表征的对象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表征”必定被某一解释者所理解,并具有一定的意义。换言之,符号应具有三种关联要素:即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符号的三种关联物相应于“普遍范畴”中的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任何一个符号作为一个整体正是具备了这三项才构成了一个真正的“说明项”,所以说符号的三个关联因素互为依赖,构成了符号的本性。我国著名的符号学专家王铭玉教授用“三位一体”来概括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框架中的符号特性。

3.符号的三个“三分法”

皮尔斯将上述的“三个范畴”应用于对符号现象的具体分析,进而得出著名的三个三分法。他首先根据符号的自身特征将符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状态符号(qualisigns),即事物的原本状态或4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灼见,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三、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1.“符号三角”与“语义三角”

(1)二者的核心都是要反映主客观世界,无论是借

助字、词来反映事物,还是借助其它的媒介来反映所指对象,本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有思想者为主

体,实际存在的事物为客体;(2)二者的三角要素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如“符号三角”的“代表项”和

(主要指词语)均属物质世界“语义三角”的“符号”的一部分,都具有表意功能;(3)“符号三角”的“对象”和“语义三角”的“所指物”都是由真实的或虚构的物体或事件组成,都具有存在属性和显示功

能;(4)“符号三角”的“解释项”和“语义三角”的“概念”同属“心理”范畴,均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具有释义功能。

当然“,符号三角”和“语义三角”之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1)“语义三角”主要体现词语的语义关系,而“符号三角”却以广义的符号为核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者应该是后者的上位图;(2)两个三角的底线标示方法不同,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说明符号与所指物或对象之间的联系性质有所不同;(3)“语义三角”只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一个个孤立的词语意义上,却忽略了词与词、词与句以及句与篇更大语言单位的表意作用,而“符号三角”中符号代表项的义域非常广阔,它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词语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句式,甚至根本不属于文字范畴,这就是为什么“符号三角”比“语义三角”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跨学科解释力,使符号学具有横跨人文科

依照皮尔斯给符号下的定义,符号,或者说代表项,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一样东西。它是针对某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它在那个人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这个后产生的符号称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支撑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皮尔斯有关符号的这种三角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符号三角皮尔斯的“符号三角”图无论从图形本身还是要素标示都使我们联想到语言学中的“语义三角”

图。这个图是英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奥格登(Og2den,C.K)和理查兹(Richards,L.A.)在描述“意

义”时所勾勒的图形[6](见图2):

图2 语义三角

学与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穿透力,逐渐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流。

2.“符号的延展”与“意义的层级”

图2中,概念是和所指物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直接的联系,故用实线表示,它说明: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概念与符号之间也是直接的联系,亦用实线连接,表示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表意符号”才能表达出来。由于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不存在直接、必然的联系,因而用虚线连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或约定俗成的。“语义三角”最早出现在奥

(1946)一书格登和理查兹合写的《意义的意义》中,而皮尔斯生前虽描述了符号的三角关系,但未

正式出版过任何有关符号学的著作(据以往专家考证)。由此可以断定“,符号三角”是后人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定义,并在“语义三角”的启发下创立的。因此,二者从表面上看极其相似,以至于在语言学研究中经常被人混用。

“符号三角”和“语义三角”的相同之处在于:

皮尔斯曾经说过,符号是通过符号来说明的,也就是说,符号的解释项也可以是符号。当然,解释项还可以有自己的解释项。这样的解释过程,理论上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直到解释者认为解释够了为止。按照这样的理解“符号三角”,可以

进一步图示为(见图3):

图3 符号的延展

4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皮尔斯把以上过程称为“符号的延展”。这一过程表明,一个“对象符号”将通过一个“元符号”来说明,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命题”要通过一个“元命题”来说明。王铭玉(2004)认为,从皮尔斯对符号的解释过程和说明过程以及符号的延展等一系列观点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一个潜在思想的萌生,那就是符号的完成,尤其是复杂符号的完成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叠垒性的、阶梯性的。

皮尔斯用命题的方式阐释了自己的上述观点。那么,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怎样分析和认识符号的延展性呢?众所周知“意义”,是语言语义学中的一个灵魂概念,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在其专著《语义[7]学》中曾用6个章节专门讨论“意义”,可见它在这个意义层次中,所指意义是第一性的,附带意义是第二性的,即所指意义可以不以附带意义为前提,而附带意义原则上则必须以所指意义为前提。这样,结合皮尔斯的“符号的延展”思想,以“rose”

为例,符号的层次可用图4表示(见图4):

语言语义学理论框架中的份量。什么是意义?或者说,意义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奥格登和理查兹曾在他们的书中列出了“意义”这个词的22种定义[8]。后人经过合并和整合,也未能缩略

图4 符号的层次

四、结语

皮尔斯关于符号的论述虽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但它对当今的学术研究仍不乏

启迪。以索绪尔二元符号模式为基础的结构主义思潮因其理论上的缺陷而遭到符号学界的广泛质疑。究其原因,结构主义是建立在符号本身不具备积极意义的理论前提之上的,因而只能回到符号系统中去寻找空洞的结构关系。与此相反,皮尔斯将指称对象引入关于符号的定义,这无疑是对结构主义二元符号模式的一大改进。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关心产生意义的生活背景,而不仅仅停留于符号本身。

参考文献:

[1]Sless,D.InSearchofSemiotics[M].Melbourne:MelbourneUni2versityPress,1986.

[2]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Guiraud,P.Semiology[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75.[5]陈宗明.符号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Palmer,F.R.Semantics(SecondEdition)[M].Cambridge:Cam2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7]利奇,G..语义学(李瑞华等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多少。其实简单地说,意义就是思想。从某种角度来看,意义问题首先是符号学问题[9]。多少年来,语言学、逻辑学以及哲学等学科所研究的意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符号的意义问题。所谓符号的意义,就是符号通过代表项所传递的关于符号对象的信息。索绪尔(2002)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

[10]统。”那么,语言中的字或词便是这个符号系统

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语言学知识表明,字或词的意义基本上是通过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这种关系一旦形成“符号”,自然存在于其间。然而,根据不同情况,已经形成的符号整体还可以变成符号形式与一些新的符号内容对应,产生出更高一级的意义作用。

以英语名词“rose”为例。“rose”一词作为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玫瑰花”对应,词的基本意义在该层级构成。我们知道“,rose”还经常表示“爱情”的意思。此时“,rose”的意义依然存在,有所变化的是在两个不同的层级上产生了双重(所指和附带)的意义作用。首先在第一层级上“,rose”是通过符号内容产生意义作用,该符号内容就是所指意义。接下来,已经包含了“rose”这一符号内容的“rose”符号整体变成了新的符号形式,同时获得了“爱情”这个新的符号内容,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中产生意义作用,这时的符号内容是附带意义。在4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社,1999.

[8]Ogden,C.K.&Richards,I.A.TheMeaningofMeaning[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46.

[9]Cobley,P.&Jansz,L.IntroducingSemiotics[M].London:IconBooksLtd.,1999.

[10]索绪尔,F.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2.

责任编辑:吴学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