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010安徽高考 化学 解析
摘要:2010年是安徽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的第二年高考,2010年试卷对于我们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以及高考的方向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试卷的整体分析、试卷结构、试题特点等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同时给出了作者对今后化学教学的反思。
正文:2010年是安徽实行新课改的第四年,是新高考的第二年,也是实行自主命题的第二年,在完成了09年高考“平稳过渡”的基础上,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既保持了相对稳定,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继承上有发展,在发展上有创新。 一、 试题整体分析
试题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科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针对我省各地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全省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以测试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帮助考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试卷还注重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引导,今年的高考试题除了有所创新外,绝大部分的试题都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考生拿到试卷后,感到容易上手,较好地缓解了学生心理的影响,能使考生充分发挥自己掌握化学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试卷试题不偏、不怪、不难、不繁,信息量较大,题目难度较去年有所提高,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试卷结构
与2009年相比,今年的试题结构并无调整,仍采取“7+4” 模式,即7道单项选择题(42分)和4道非选择题(58分),共100分。非选择题部分,今年仍无无典型的无机框图推断,具体来看,2010安徽理综化学卷第25题为原子结构与元素推断题,涉及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周期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等;第26题为有机合成题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判断、有机方程式书写、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酯化反应的相关知识等;第27题为研究性学习实验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及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间沉淀反应等;第28题为探究实验题。对比2009年的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大方向没有改变,题型题序并无改变,题目问题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化学试题的稳中求变,而分值有所调整,2009年各题(25-28)分值分别为17分、12分、12分、17分;2010年各题分值为14分、17分、14分、13分。 三、 试题特点
1、试题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进一步加强,有利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2010年安徽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基础性强,试题主干知识覆盖面较广,着重考查化学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所涉及的都是中学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如选择题7题,涉及到了化合价的判断、氧化还原基本概念、离子半径的比较以及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的区别。试题10考查了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转化率的问题;试题
11考查了原电池中电流流向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写法、电化学的计算等相关问题,其他试题还涉及到了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分离除杂、溶液的配制、有机物的官能团及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的写法、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都是一再考查的热点,所以对中学化学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2、试题内容能在重视学科基础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立意新颖
试题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导向作用明显。如试题8,考查酸式滴定管能否盛放碱液的问题,图示很清楚的说明了活塞为耐强酸、强碱,这就要求学生能打破常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只是记得碱液要用碱式滴定管盛放,而不清楚原因,则必然会导致错误的选择,这个实验题就体现了设计者构思的巧妙,当然同时考查了学生快速接受新信息并对其判断的能力;再如试题9,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同09年一样,将离子共存的范围扩大到了粒子共存,其中重铬酸跟离子与乙醛不能共存,就考出了新意,学生只有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以及乙醛的性质真正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将无机与有机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亮点。再如试题25,考查的是原子结构与元素推断问题,其中第一小问为基础题,考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第二三两问则考查了σ键、键的极性及键长的问题,这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第三问考查的是铜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原子核外排布规律尤其是洪特规则的掌握,而硫化亚铜在空气中煅烧生成氧化亚铜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虽然课本上没有出现,但学生根据已有的氧化还原以及元素守恒的知识便可顺利答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及解答问题的能力。试题27的第④小问计算有多少g碳酸钠参加了发应,如果考生能根据守恒法来计算,将很容
易在短时间内做出答案,相反,如果考生程度一般,一步步计算,则会浪费掉很多时间,也更容易出错,所以这是一道区分度很好的题目,对于化学中的守恒思想考查的十分到位。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在处理不同版本教材的问题上,继承了09年的做法,并进一步向“以‘纲’(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不以本(教材)为本”的方向发展,逐步构建起化学学科所应有的、合理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另外,试题在科学性、规范性等方面也得了发展,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准确,无歧义。试题难度也根据2010年考生的特点和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作了合理的调整,更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和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
3、试题继承了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突出探究过程,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考查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又是高考考查的难点,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使实验考查得到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把“过程与方法”列为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试题中以实验为载体,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了多方位的考查,改变以往实验题靠记实验、背实验的考法。第8小题就是从许多基本实验中剪切出的知识点,可以肯定,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做这些实验,单靠记实验条文是不能正确的解答该题;第27题第③问就要求学生写出过滤时所需的仪器以及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这种考法无疑是对一些不重视实验教学,认为能用语言叙述的尽量不做实验,能不给学生操作的尽量教师演示的教师是当头一棒。2010年安徽化学卷的28题,对硝酸铁溶液蚀刻银的原因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设计出验证假设二“硝酸铁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氧化银”的方案。类似的设计方案:实
验设计→数据处理→解释与结论→思考与交流,老师和学生从教材和资料上接触了许多,并不陌生,09年的28题也同样属于此类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让学生知道一套办事操作步骤的程序性知识的讲解上,不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自主实践,这类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科学探究的主要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科学探究→得出结论→思考与交流,这恰好对应考纲中“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中的“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和“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中的“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4、突出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将学科知识和科学知识相柔合的创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试题中第10小题以低温脱硝技术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为背景考查化学平衡的问题,第27题把很多化学原理同废旧锂离子电池等环境保护问题有机的结合,突出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高中学生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有志于化学事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彻底改变了以前化学教学中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忽略了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
四、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2010年试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强化基础、结合实践、重视探究、注重思维”是未来几年高中化学教学的主旋律和生命线。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既不要盲目拓展,也不要忽视新课程、新增内容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一定要加强化学基础,增强学习体验,注意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考并不会因新课标 “课程理念”而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加强基础仍然是教学与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在之基础上要充分重视学生方法与技能的培养;重视联系实际,注重科学素养,力争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加强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特别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习惯、有机物的结构式的书写和同分系构体书写的有序性等。 参考文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合肥:黄山书社,2010.02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