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01-10 来源:步旅网
辛弃疾词两首

(时间:30分钟 分值:30分)

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购买) .

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揾英雄泪(擦拭,揩拭) .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 ..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 .

解析:选C。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选C。“雪”是借喻,比喻浪花。

3.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句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2分)(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析:选B。A项,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正常语序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项,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感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3)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答: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写成一个单句,很显然整句格式应为“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写出的”,将所给材料进行整合,补入这个结构中即可。

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

6.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进行调整。(字数不得增减)(6分)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近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答: 解析:这道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所给材料中的“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逻辑顺序有误,需要加以调换;第二句中的内容前后不照应,也应加以换位。 答案: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二、阅读提升(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后住在长门宫。 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希望打动汉武帝的心。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B.“何况落红无数”中的“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势衰微,也寄寓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

C.“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三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

D.“闲愁最苦”中的“闲愁”有惜春、留春、怨春之愁,有政治失意之愁,有才华被妒之愁,也有忧国不能参政之愁。

解析:选B。B项,是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

8.对应一课一考点 此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示例)词人主要运用了比兴、用典、层进等表现手法。(1)比兴之法易于象征表意,如上片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以惜春、留春转而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2)化用典故,借古讽今。如下片用典,以陈皇后的失宠况比自己的现实处境,以玉环、飞燕预示小人的结局,巧妙地给那些小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3)此词还运用了步步转折、层层深入的手法。如上片起首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接着写惜春而怕花早开却又落红无数,苦心留春却又留春不住,怨春不语却又拼命挽留,一层一折,一折一转,层层深入,宛转有致,结构严密,章法井然。(指出两点以上手法且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