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对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

2021-02-25 来源:步旅网
不同草地管理方式对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

作者:王庆渡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期

王庆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草原监理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草原是游牧民族的生存基础,对维持水土功能、促进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增加、自然条件影响和人为掠夺式开发的影响,草地资源退化严重,沙化现象不断加剧,对生态稳定性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就封育、施肥、补播、放牧四个方面的人为干

扰方式对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旨在提高草场生物量,创建优良的草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草原植被;干扰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138-01

近年来,由于不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及过度放牧,高寒草甸草地资源退化现象非常严重,草场肥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草地生产力显著降低。为了追求更大的个体利益,人们纷纷扩大畜牧数量,从而使草原退化速度进一步加剧,为恢复草地原有生态平衡,提高草原生产力,文章就草地退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恢复草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以便更好的了解并掌握相关干扰方式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

1 草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1.1 过度放牧

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畜牧数量不断增加,草原的承载力早已达到极限,超负荷的放牧严重抑制了牧草的生长,被啃食过的草原得不到充分的时间生长恢复,加之牲畜的大量践踏,草场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草场退化加剧,土壤物理机构与化学成分发生难以逆转的变化。

1.2 打草方式

草地作为大操场使用,能够为家畜提供新鲜丰富的草料,提高草场利用价值。有效的打草方式对维护草地群落结构、土壤营养成分、生物保有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割草留茬高度与打草时期的控制,只有适宜的留茬高度,并提高其充分的生长时间,才能获得循环有效的草场资源,为家畜提供优质的草料。而现有草场利用方式以传统居多,草场循环使用周期短,植被无法正常再生,草原退化不可避免。

2 草地退化改良方式及其影响

2.1 围栏禁牧

所谓围栏禁牧就是将退化的草地进行封闭管理,在一段时期内禁止放牧与打草,有效排除了家畜践踏、啃食等干扰,为植被提供了充分的生长周期。大量实验表明,对草场实施围栏禁牧,草地植被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植被密度、高度增加,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不断丰富,大大提

高了禾草比例。围栏禁牧是目前保护草地的主要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此管理方式需要较长的周期,且围栏前草场退化程度越严重.围栏周期越长。

2.2松土施肥

土壤是牧草生长的重要载体,长期放牧条件下,土壤易板结,不仅会严重影响土壤对水分及营养的储存能力,而且还会阻碍植被的生长与发育,所以定期对草场进行松土施肥,将有效缓解草场退化现象。

疏松后的土壤,其生物活动进一步加剧,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强,植被种群结构和组成不断丰富,而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部分植物因营养物质的增加,生长速度不断提升,个体不断增加,植被质量不断提升。然而任何干预都具有两面性,施

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草地生产力,但是却大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降低了植物密度。

2.3补播

补播可以有效增加植物种类,提高草层覆盖面和草场品质。在中、重度退化的草地实施补播管理方式是恢复草原生态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显著提升草场地表面生物量,使草群密度增加。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补播的牧草种类,其中以羊草和豆科牧草改良效果最好,补播后第三年,补播区域产草量显著提升,草群质量明显改善,可食牧草种类增多,有毒植物显著减少,不仅如此,由于补播后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风蚀和水蚀现象减轻,大大提升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有量。

2.4合理放牧

为保障草场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合理放牧至关重要,不仅可以维持草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且还有利于草场植被多样性发展和草地持续利用。

3 讨论

前文阐述的四种草地管理方式的采用,都对高寒草甸草原植被特征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丰富植被结构、提高草地生物量、优化土壤结构、丰富土壤营养成分、提升草原生产力。草地退化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人为管理方式的干扰过程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掌握其适应性与规律性,实践操作过程中,要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合理配置各种干扰手段,形成科学的推广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草原成为人类用之不竭的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