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北省教育科学

2023-06-24 来源:步旅网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

课题承担人:

所在单位: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一)时间:3013年4月19日(星期五)下午2:00-3:30

(二)地点:谢炉校区赵楼小学办公室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

课题主持人:谢霞坤

课题组成员:张冬娜、石国旗、焦秋红、石国强、王艳芳、张辉、杨春燕、赵保彦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性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洛时代,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在给教育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发展所暴露出种种问题,

给现实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强力冲击,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7日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网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的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德育如何抓住机遇,及时向互联网延伸,如何应对挑战和冲击等,有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立项研究。

为了努力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作为知名高校附小的条件及德育工作实际,在广泛收集、征求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具体讲是适应当代学生成长、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它是德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德育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更是重视德育,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

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拓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本课题有较高的创新性,因为网络教育是近两三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网络德育的研究处在理念的提出上,网络德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是一块处女地,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将网络德育的研究作为国家教育科研“十五”研究课题的大方向之一。因此,就全国范围而言,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本课题处于较前沿的地位。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但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住处中心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网络用户数量总计已达3370万人,其中78%是青少年和儿童。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风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范围。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学校德育应主动迎接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及时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构筑适应网络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框架。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 用文明、道德、优良的环境规范学生,用新鲜、趣味、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型校园网和Internet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教育以及养成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优势,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情感支持系统,最终达到提高中小学生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从中小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网络德育体系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教育研究; 2、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 3、网络环境下少先队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4、专题德育网站与课件的建设与作用研究; 5、网络主题班会的实践与研究; 6、“e校通”家访与传统家访的互补研究; 7、网络环境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四、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据报道,全世界中小学生中有5%——10%的每周上一次网,中学生有25%左右每周上一次网,在网吧上网人数中中小学生占45%,然而在网络这个复杂的、虚拟的空间里,它无奇不有,不仅拥有各种各样科技信息、生活信息、经济信息等,同时也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信息在毒害着青少年们稚嫩的心灵,老师和家长们称为“电子海洛因”。近几年来,“电子海洛因”毒害青少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向社会发出呼吁,要求救救他们的孩子,要求全社会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徐文仆等对此也纷纷表示担忧。其实早在199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耐基梅隆大学就发表了一份题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市场》的调查报告。报告披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在国际互联网中发现了91.7万幅(件)色情图片、小说、和影视片。平均每天约有1700多件色情信息被扩散到美国50个州的2000多个城市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凶杀和暴力等方面的内容。网络的负面影响确实是存在的,需要每个人提高警惕,而对于还没有很强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让他们走上歧途的快速途径。难道面对网络就

要一棒子打死,禁止学生上网吗?其实,网络中除了不健康的信息外,还有其它包罗万象的资讯,互联网就象是与时并进的字典一样,除了能帮助人们解决疑难、查找资料,网上的一些课程与论文、科技等更能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分享他人的智慧的果实,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网络是无罪的,网络也并不可怕。

(二)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①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研究者、教师、学生„„),在教育或社会情境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其特点是研究者就是行动者。

目前的教育行动研究有着不同的类别,诸如由专业研究者所开展的技术性行动研究,由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开展的实践性行动研究,由实际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独立性行动研究。 2.调查法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计划自2013.3 -2014.6,研究程序和进度如下: 1、准备阶段:(2013.3-2013.6)

张冬娜责全面实施和调控。召开筹备会议,组织课题组,撰写方案并进行论证,确立“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研究”的意义和要求。召开课题组实验老师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组织相关教师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网络知识培训,聘请专家咨询。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2月)

(1)2013年6月—2013年10月,实验的第一阶段。制定各课题实施方法与策略,开展实验课教学、课题研究交流会等,并取得一批中期成果。迎接课题组的中期评估工作。

焦秋红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宋俊青,张辉等老师按方案实施研究,对过程加以分析,积累资料。赵宝彦,刘丽洁负责数据搜集整理。主要形式:论文、总结、调查报告、网络德育活动教案。

(2)2013年11月—2014年3月,实验的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的经验,进行实验

的完善、验证等工作,加快最终成果的进度,为形成最终成果准备。王艳芳,杨春燕等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成果进行反复实践检验、深入细致整理积累资料,做好总结。主要形式:论文、总结、各种数据对比调查表、优秀教案集锦。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参加的教师每人撰写一篇论文。课题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对课题进行总结,写结报告,推广成果,申请进行验收、结题。主要成果:论文、优秀教案集锦、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多样测试,全面调查,研究对策。

2、加强培训,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3、定期组织活动进行交流汇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构建学校德育网,完善德育内容。学校开设信息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5、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开展各种比赛。利用网络,优化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课。开办网上展览,接受爱国、爱校教育。建设网络家长学校,加强配合。 6、建立德育保障体系,加强对我校德育信息的管理。

7、学校还应不断优化网络德育队伍,吸收精通网络技术、心理咨询等知识的人才,做为网络辅导员到专兼职德育队伍中来,医治由于网络的相对封闭性而衍生的心理问题。 8、加强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帮助、辅导家长掌握网络基本知识。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科研水平与能力 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谢霞坤

成 员:张冬娜 焦秋红 赵保彦 宋俊青 杨春燕 张辉 王艳芳 刘丽洁 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

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对以《儿童心理学》、《学校德育教育纲要》、《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教材的理论培训,使教师在网络应用、儿童心理、德育叫育等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更注重抓教师的技能的提高,现我校80%教师均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并获得中级证书;他们都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为教及研究服务。

我们严格以“务实、精干、敬业、敢闯、敢创”为基准选拔课题攻关小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29岁,教龄在8至15年之间,其中本科历5人,大专学历3人。高级教师1人,骨干教师8人,本组成员都为一线的班主任,都有将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擅长对儿童心理和品德的研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认真,态度端正。全体成员均为师德纯、师风正、勤学习、善反思、肯钻研、有闯劲、观念较新、能力较强、业务较精、能吃苦耐劳且甘于寂寞的研究型教师,完全有能力胜任本课题的研究。 十、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我校为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教师实行无纸化办公。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网路畅通,随时上网查阅、学习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职能明确,统一协调,各司其职。

4、建立健全的研究运行的组织、管理、测评机制与相关规章制度。

5、聘请专家、教授为研究实验把关、定向,聘请县教研部门的老师作为课题指导顾问。 6近几年学校分获 “邢台市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清河县文明单位”、“县十佳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电教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十一、预计成果形成

1、研究报告 、工作总结报告个1份。总结本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及取得的成绩。主要完成人:张冬娜

2、论文集1本,总结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应用的价值。全体教师。

3、德育活动个案集及网络德育活动集各1本,汇集教师在过程中的优秀案例,便于借鉴与推广。全体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998年,北京出版社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3、周南照、孙云晓主编《21世纪教师和父母必读》,北京出版社,1999年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陕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5、罗炽等编著《中国德育思想史纲》 2001年,

6、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