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2020-10-24 来源:步旅网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征淮南,昉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白,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恭帝嗣位,赐金紫。四年,平湖湘,受诏祀南岳,就命知衡州。陶谷诬奏昉为所亲求京畿令,上怒,召吏部尚书张昭面质其事。昭老儒,气直,免冠上前,抗声云:“谷罔上。”上疑之不释,出昉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五年,复知贡举。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冬,判吏部铨。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至道二年,陪祀南郊,拜舞仆地,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昉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昉和厚多恕,素与多逊善,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昉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初,从父沼未有子,故昉出继于沼。昉再相,因表其事,求赠所生父母官。诏赠超太子太师,母谢氏郑国太夫人。

(节选自《宋史·李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

试卷第1页,总20页

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B.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C.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D.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紫,即金印紫绶,唐宋以后指金鱼袋配饰及紫衣官服,文中借指高官显爵。

B.贡举,古时朝廷向地方征召人才的官吏选拔方式,明清时期则泛指科举制度。

C.奏对,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也作文体名称,是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D.文正,是中国古代文臣极美的谥号,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谥号即为“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擅长文辞,受到皇帝赞赏。他因撰写的奏章文辞事理明白,深受周世宗喜爱,又因《相国寺文英院集》中的诗再受称赏。

B.李昉受人诬陷,被贬调离京城。他被陶谷诬告替亲近的人谋求官职,虽有张昭出面解释,仍被调出朝廷,到延州居住。

试卷第2页,总20页

C.李昉选用人才,秉持公正之心。他在中书省时,对于请求任用的人,如果才能可取,他就加以提拔;能力不足,也和颜相待。

D.李昉力行孝道,请求追赠父母。他虽被出继给李沼,第二次任宰相时,上表请求追赠自己亲生父母官职,得到朝廷允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

②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

(5)李昉“和厚多恕”,在与卢多逊交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说明。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范)讽字补之,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献《东封赋》,迁太常寺奉礼郎。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出知平阴县。会河决王陵埽,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县令争不可,讽曰:“有责,令无预也。”即出货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徙知梁山军,以母老不行,得通判郓州。时知州李迪贬衡州副使,宰相丁谓戒使者持诏书促上道,讽辄留迪数日,为治装祖行。诏塞决河,州募民入刍揵,而城邑与农户等,讽曰:“贫富不同而轻重相若,农民必大困。且诏书使度民力,今则均取之,此有司误也。”即改符,使富人输三之二,因请下诸州以郓为率,朝廷从其言。徙知广济军,民避水堤居,凡给徭于官者,讽悉纵使护其家,奏除其租赋。累迁太常博士,以疾监舒州灵仙观。尚御药张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玉清昭应宫灾,

试卷第3页,总20页

下有司治火所起,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狱由是得解。擢天章阁待制、知审刑院,出知青州,再迁户部郎中。时山东饥,宰相王曾,青人,家积粟多,讽发取数千斛济饥民,因请遣使安抚京东。入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又请益漕江、淮米百万,自河阳、河阴东下以赈贷之。迁光禄卿、知陕州,道改潞州。入见帝言:“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选自《宋史·范讽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B.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C.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D.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岁旱蝗/他谷皆不立/民以蝗不食菽/犹可艺而患/无种/讽行县至邹平/发官廪货民/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荫的意思,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讲究文采韵律,盛行于两汉。

试卷第4页,总20页

C.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成为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指死亡,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说法不同,诸侯曰“不禄”,大夫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讽才能出众,他进献《东封赋》被皇帝召见,出任知县;曾建言外守要塞,内修百务,厉行节约,以保边疆无忧。

B.在黄河决堤冲毁田界后,范讽重新划分,写入地契,田讼即止;玉清昭应宫被烧毁,冤案四起,他认为是降灾戒告,毋违天意,因此销案。

C.范讽因母亲年老而不接调令;任县令敢法治豪强;置宰相丁谓诏令不顾,帮助李迪;用宰相王曾的积粮,赈济饥民,并请求派出使者安抚。

D.范讽治理黄河水灾,纠正贫富不同却负担相同的懒政,并上书朝廷以此法令推行天下;曾建议水路增运江、淮粮食百万,赈救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讽为县存视贫弱,至豪猾大家,峻法治之。

②讽曰:“此天之戒告,乃复置狱以穷治之,非所以应天也。”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卢怀慎,滑州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

试卷第5页,总20页

量!”及长,第进士,神龙中,迁侍御史。中宗谒武后上阳宫,后诏帝十日一朝。怀慎谏曰:“愚人万有一犯属车之尘,虽罪之何及。臣愚谓宜遵内朝以奉温清,无烦出入。”不省。迁右御史台中丞。上疏陈时政曰:“臣请都督、刺史、上佐、畿令任未四考,不得迁。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其不职或贪暴,免归田里,以明赏罚之信。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不赐收齿。”疏奏,不报。迁黄门侍郎。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开元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B.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试卷第6页,总20页

C.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D.臣请才堪牧宰/并以迁授/使宣力四方/责以治状/有老病若不任职者/一废之/使贤不肖确然殊贯/臣请以赃论废者/削迹不数十年/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文中指洛阳,因在唐代京城长安之东而命名。

B.宪司,魏晋以来御史的别称,约在秦朝之后,御史负责监察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指那些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而从事教授生徒的人。

D.下制,下达制令。制就是古代帝王的命令。如“矫制之罪”即假托皇帝下诏的罪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怀慎犯颜直谏,不被听从。武后下诏让中宗十日朝见一次,卢怀慎认为中宗应该把武后接到内朝以尽孝养之情,既尽孝道,又保安全,但中宗不听从。

B.卢怀慎不畏权贵,坚持真理。薛王的舅舅王仙童侵害百姓,被御史弹劾,皇帝要求复核,卢怀慎联合姚崇坚决反对,这才定了王仙童的罪,予以制裁。

试卷第7页,总20页

C.卢怀慎清正廉洁,自奉俭薄。他到东都担任高官时,只有一布囊随身。他没有什么家产,衣服、器物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常寒冷饥饿。

D.卢怀慎明察于人,忧虑君主。他认为皇帝有治好天下的心思,但因在位久而渐趋懈怠,他担心有险恶小人趁机上位,所以提醒宋璟和卢从愿予以注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治有尤异,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以励能者。

②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5)“伴食宰相”是什么意思?卢怀慎为什么会被冠以这种称呼?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

试卷第8页,总20页

以为然。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节选自《新五代史·和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B.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C.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D.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代设立的管理边境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后来内地也有设立。

B.贡举,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由古代乡里选举及诸侯贡士发展而来。

试卷第9页,总20页

C.宣敕,敕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宣敕是“诏书”的意思。

D.镂板,亦称“镂版”,指雕刻用来印书的木板,引申为刻板印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凝临危不惧,忠诚勇敢。他在担任贺瑰的从事时,对打了败仗的贺瑰不离不弃,射杀追击贺瑰的敌兵,救了贺瑰的性命。

B.和凝打破常规,改变风气。以往放榜时进士喜欢喧哗以便打动主考官,他主管科考时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进士们不敢再喧哗。

C.和凝预事敏锐,富有谋略。他预见安从进必然趁晋高祖去邺都时反叛,并为陛下配好了先发制人的应对之策,后来此事果如其言。

D.和凝提携后进,知人善任。他经常称赞后起的文士,录取杰出人才,他将范质选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官至宰相。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和凝建议高祖如何对付安从进?请简要说明。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试卷第10页,总20页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人也。少事时溥,溥与梁相攻,知俊与其麾下二千人降梁,太祖以为左开道指挥使。知俊姿貌雄杰,能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出诸将。当是时,刘开道名重军中。历海、怀、郑三州刺史,从破青州,以功表匡国军节度使。

邠州杨崇本以兵六万攻雍州,屯于美原。是时,太祖方与诸将攻沧州,知俊不俟命,与康怀英等击败崇本,斩馘二万,获马三千匹,执其偏裨百人。李思安为夹城攻潞州,久不下,太祖罢思安,拜知俊行营招讨使,未至潞,夹城已破,徙西路行营招讨使,败邠、岐兵于幕谷。是时,延州高万兴叛杨崇本降梁,太祖遣知俊会万兴,攻下丹、延、鄜、坊四州,加检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知俊功益高,太祖性多猜忌,屡杀诸将,王重师无罪见杀,知俊益惧,不自安。太祖已下鄜、坊,遣知俊复攻邠州,知俊以军食不给未行。

太祖幸河中,使宣徽使王殷召知俊。其弟知浣为亲军指挥使,间遣人告知俊以不宜来。知俊遂叛,臣于李茂贞,以兵攻雍、华,执刘挥送于风翔。太祖使人谓知俊曰:“朕待卿至矣,何相负邪?”知俊报曰:“王重师不负陛下而族灭,臣非背德,但畏死尔!”太祖复使语曰:“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今捍已死,未能塞责。”知俊不报,以兵断潼关。

太祖遣刘鄩、牛存节攻知俊,知俊遂奔于茂贞,茂贞地狭,无以处之,使之西攻灵武。韩逊告急,太祖遣康怀英、寇彦卿等攻邠宁以牵之。知俊大败怀英于升平,杀梁将许从实。茂贞大喜,以知俊为泾州节度使,使攻兴元,取兴、风,围西县。已而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茂贞夺其军。知俊乃奔于蜀,王建以为武信军节度使,使返攻茂贞,取秦、风、阶、成四州。建虽待知俊甚厚,然亦阴忌其材,尝谓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尔辈所能制,不如早图之!”而蜀人亦共嫉之。知俊为人色黑,而其生岁在丑。建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黑牛出圈棕绳断。”建益恶之,遂见杀。

试卷第11页,总20页

(选自《新五代史》卷第四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B.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C.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D.朕固知卿以此/吾诛重师/乃刘捍误我/致卿至此/吾岂不恨之邪/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另取一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后麾下为将帅的部下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指挥使,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军职。以马军四百人、步军五百人为一指挥,指挥的最高长官为指挥使。

D.徙,指调动官职。在古代官职升降词语中,改、转、出等词均有此意。文中也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试卷第12页,总20页

A.刘知俊姿貌雄杰,骁勇善战。本来是时溥手下,后来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太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

B.追随后梁太祖时,刘知俊惶恐不安,叛乱后投奔李茂贞。面对太祖的招揽,刘知俊最终没有回复。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担任泾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驾驭刘知俊,于是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虽待知俊甚厚,然亦阴忌其材,尝谓左右曰:“吾老矣,吾且死,知俊非尔辈所能制,不如早图之!”

②建之诸子,皆以“宗”“承”为名,乃于里巷构为谣言曰:“黑牛出圈棕绳断。”建益恶之,遂见杀。

(5)为什么刘知俊军事才能卓越、屡建军功却落得被杀身死的结局?

试卷第13页,总20页

参考答案

1.

【答案】

(1)D

(2)B

(3)C

(4)①等到李昉被罢免宰相,张洎起草诏书狠狠地攻击诋毁他,而李佖却每到初一、十五一定拜访李昉。

②如果接受他的请求,这是卖私人交情,因此严厉地拒绝他,使恩惠归于皇上。

(5)①李昉向来与卢多逊交好;②李昉不相信卢多逊诬陷诋毁自己;③在太宗提及卢多逊时替他开脱。

【解答】

(1)“数”表多次,用来修饰“以其短闻于上”,应在“数”之前断开,排除A、B两项。“多逊”是“遂参知政事”的主语,故在“多逊”前面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试卷第14页,总20页

(2)B项,“古时朝廷向地方征召人才的官吏选拔方式”错误,“贡举”指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举荐人才。

(3)C项,“如果才能可取,他就加以提拔”错误,对才能可取者,李昉也正色拒绝。

(4)①罢相:被罢免宰相。攻诋:攻击诋毁。朔望:初一、十五。诣:拜访。

②请:请求。市:卖。峻:严厉地。绝:拒绝。

(5)从文中“昉和厚多恕,素与多逊善,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可知,李昉向来与卢多逊交好即使别人告诉他卢多逊诬陷诋毁自己也不相信,而且还在太宗提及卢多逊时替他开脱。

2.

【答案】

(1)B

(2)D

(3)A

(4)①范讽任知县时照顾贫弱的人,至于豪横的大户人家,则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

②范讽说:“这是上天的告诫,却要设立案件来追究原因,这不是用来回应上天

试卷第15页,总20页

的方法。”

【解答】

(1)“通判淄州”,做淄州通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他谷”,其他作物,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2)D项,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

(3)A项,“他进献《东封赋》被皇帝召见”错误,“又献所为文,召试入等”时才被皇帝召见。

(4)①为,担任;存视,问候看望、照顾;大家,大户人家;峻,严酷、严厉。

②“非所以应天也”为判断句;狱,案件;穷治,追究;所以,用来……。

3.

【答案】

(1)D

(2)C

(3)B

(4)①如果他们的治理有特别优异的成绩,就下玺书加以安慰勉励,等到公卿之位有缺额,就提升他们来奖励那些有能力的人。

试卷第16页,总20页

②他得病后,宋璟、卢从愿来看望他,适逢有风雨到来,他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5)①意思:陪着吃饭的宰相,言外之意是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无所作为,不称职。

②原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

【解答】

(1)“迁授”的意思是“升任官职”,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治状”的意思是“施政的成绩”,是一个名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2)C项,“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误。古代没有学位,学位是现代词语,博士是官职名。

(3)B项,“这才定了王仙童的罪”错误,从“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可知,在皇帝要求复核之前,已经定了罪。

(4)①须:等到。阙:同“缺”,缺口。擢:提拔。

②属疾:生病。候:看望,问候。会:恰巧,适逢。

(5)“伴食宰相”的意思是陪着吃饭的宰相,是说卢怀慎身为宰相却没有尽到宰相的职责,说明卢怀慎在做宰相时不称职,尸位素餐,白占职位却不做实际的事情。从文中“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可知,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因此得了个“伴食宰相”的绰号。

试卷第17页,总20页

4.

【答案】

(1)C

(2)A

(3)B

(4)①从那之后,楚国一日日削弱,几十年,竟然被秦国灭亡。

②这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5)先发制人,授意郑王,发生紧急情况就迅速出兵征讨安从进。

【解答】

(1)“礼”是“礼遇”的意思,“文士”作其宾语,两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凝”作“得与之游”的主语,两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2)A项,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最初设置时,只有军权,无权干涉地方行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务、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辖区内刺史均受其节制。

(3)B项,“他主管科考时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错误。从原文“主司每放榜,

试卷第18页,总20页

则围之以棘,闭省门”“凝彻棘开门”中可知,以往是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和凝任主考官时撤掉荆棘并打开省门。

(4)①削:削弱。为:被。灭:灭亡。

②攻:指秦兼并六国时处于攻势。守:指秦统一天下后处于守势。

(5)由原文“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可知,和凝建议高祖先发制人,并且写十几封诏书交给郑王,一有紧急情况就命令将领攻打安从进。

5.

【答案】

(1)D

(2)A

(3)C

(4)①王建虽然待刘知俊很好,然而也暗中妒忌他的才能,曾对手下人说:“我老了,将要死了,刘知俊不是你们所能控制的,不如尽早对付他!”

②王建的各个子孙,都用“宗”“承”做名字,于是在里巷中诬陷编为歌谣说:“黑牛出圈棕绳断。”王建更加讨厌他,于是被杀。

(5)①统治阶级(如太祖)的猜忌。②身边小人的离间迫害。③自己的反复无常,

试卷第19页,总20页

立场不坚定。

【解答】

(1)画线句中的“卿以此”作“知”的宾语,“吾”作“诛重师”的主语,因此应在“吾”前断开,排除A、C两项;“乃刘捍误我”意思是“是刘捍使我误解”,句意完整,“致卿至此”是这件事的结果,因此应在“致”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2)A项,“另取一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错误,字也可与名意义相反。

(3)C项,“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错误,由原文“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茂贞夺其军”可知,刘知俊被剥夺了军政大权的原因是受到李茂贞身边的人的挑拨离间。

(4)①阴:暗中。且:将要。图:对付。

②以......为:把......作为。构:诬陷。见:被。

(5)由“知俊功益高,太祖性多猜忌,屡杀诸将”可知,统治阶级的猜忌,如梁太祖。由“已而茂贞左右忌知俊功,以事间之”可知,身边小人的离间迫害。由“知俊益惧,不自安”“知俊遂叛”“知俊遂奔于茂贞”“知俊乃奔于蜀”可知,刘知俊自己的反复无常,立场不坚定。

试卷第20页,总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