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在课堂行为的管理与策略
【摘要】:融合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学习。这种形式不是以往的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不同年级的学生放在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教师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和复式教学的区别在于:融合教育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学习相同的课程,教师同时要根据融合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课堂管理上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在课堂行为的管理与策略也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 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见习经历 课堂管理与策略
一: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则承继「回归主流」的基本理论,但是,它的教育方式却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及同辈间的学习、合作以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所以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小孩都因其不同特质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指针,而是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
融合教育的定义:融合教育指的是一种让大多数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并增进在普通班学习的一种方式,现在称为随班就读。
二:特殊儿童
(1)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可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在《美国特殊教育百科全书》中分为天才、智力落后、身体和感官有缺陷(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肢体残疾及其他健康损害、言语障碍、行为异常、学习障碍、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等类型。(2)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三:见习经历
特殊儿童极少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但这么多年来也听过一两个,见过一两个。在我就读初中时,我的数学老师曾讲过他所经历的两个特殊儿童。其中一个大概是自闭症吧,据我老师所讲那位同学并不说话,不与人交流。上课和下课对他而言并没有区别,他会随时在上课时走出教室,即使老师问他他也不会回答,如果老师拉住他不让他出去,那么他就会不停的打闹。而我的老师对此是束手无策,曾多次相与其父母联系,但孩子是留守儿童,就算联系上也没有多大用处。而另一位特殊儿童就更吓人了,他会在上课时突然站起来,然后说他要吃蛋炒饭,然后他就会举起双手,假装他在吃。他俩的举动都影响了老师上课时纪律,但我的老师却拿不出具体的策略去改善这种情况。并且如果我们的学校不去接纳他们,那么他们可能会失学。
而在此次的见习中,我也曾遇见过此类儿童。一位是我所见习的班级,一位是我同学所见习的班级。那一天我的指导老师李老师有事,我替他上两节语文课。刚上课时班上纪律还是蛮好的,同学们都认真听讲。除了那位同学,他从上课开始就一直玩他的水彩笔。但李老师曾交代过不用管他。我也就没提醒他,但在我上课上的正好时,他突然站起来说,谁拿了他的水彩笔。没有人回答他,我开始提醒他并且要求他坐回位置上,他看我两眼开始去翻其他同学的书柜,并且不停的发问。直到我下讲台拉住他,让他罚站。刚开始还站
了一会,不一会他就自己回到座位上又开始玩他的水彩笔。那一刻我是惊慌的,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类儿童,我不能立刻阻止他的行为,让他守纪律。或许在他的认知里并没有约定规矩或者严守纪律的要求。而另一位同学所带的班级是三年级。他们班上有一位智力有问题的男孩,坐在最后一排,上课时由他外婆在旁边看守。我去听课时,刚好坐在他旁边,上课时他并没有做出任何干扰课堂的行为,只是默默地玩手中的直尺,而他的婆婆则不停的让他听课学习。可我想这也有些难。我所见到的特殊儿童只是沧海一粟。如何在以后教学中遇到特殊儿童能正确处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融合教育则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那么在融合教育模式下我们面临着一种新型课堂管理,它与现在的课堂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却更大程度上满足了融合教育的要求。
四;课堂管理与策略
融合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学习。这种形式不是以往的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不同年级的学生放在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教师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和复式教学的区别在于:融合教育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学习相同的课程,教师同时要根据融合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在课堂管理上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一)课堂管理的特性
1.课堂管理首先是规范性
课堂规范也就是课堂规则。它是学生进入课堂,参与课堂活动时应遵守的一种要求,一般包括课堂规约和活动程序两个方面。①课堂规约指的是一系列与学生课堂学习有关的行为规定,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不懂就问,发言先举手,
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课堂活动程序是为了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确定的规范,如上课的程序规定,包括起立问好、点名、进入、结束等;集体性活动的程序规定,包括倾听、参与、交流、协助等;小组活动的程序规定,包括主动、探究、观察、合作等。
课堂规范是维持正常课堂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在课堂规范的过程中,教师一般承担对课堂规范的管理。教师应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帮助学生了解课堂规范,认识形成课堂规范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课堂规范形成的要求,以增加和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
2.课堂管理也要有灵活性
课堂管理不仅要讲规范,也要讲灵活。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思维活跃、行为活泼的学生。课堂管理的灵活性往往就体现在课堂出现突发意外时的一瞬间,教师能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偶发事件,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种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最高体现。
(二)融合教育的课堂管理
融合教育的课堂管理也遵循一般课堂管理的规范和特性。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在课堂管理规范上也有一些特殊性。
1.座位的安排
在有融合教育学生的课堂管理中,学生的座位安排是需要特别考虑的。如果有的学生是有听力障碍的,要根据学生的听力情况来安排座位。同时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避免背对听
力障碍的学生讲话,因为有些听力补偿不好的孩子,更多地要依赖看教师的口型来理解所说意思。教师讲到关键的词语时要适当放慢速度,口型略有夸张,还要避免一边走路一边讲话,以免影响听力障碍学生对声音的接受。
对于有视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在座位安排上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安排在前排居中位置,以方便学生看到板书和挂图;如果学生有需要的话,座位上方最好安放一盏台灯。另外由于视力障碍的学生常常需要使用助视器,如放大镜等,加之学生视力不好,这些学生课桌最好是专用的,课桌的前方、左右方装有挡板。
对于有智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在安排座位时也需要特别细心。一般要安排在教师容易照顾到的地方或者安排在自制力比较强的同学的旁边,另外他们的座位要尽量远离门窗,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2.课前准备
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课前预习、检查助听器等。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前预习主要是熟悉教材,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
对于低年级听力障碍学生家长应给予预习指导,培养其预习习惯与预习方法;高年级听障学生应自己预习,家长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提醒。
助听器是听障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必要工具,因此要保持助听器良好的工作状态。家长应在学生上学前、教师应在学生上课前,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同时在课前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听障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听障学生由于沟通
交流的不便,有时会对上学产生畏惧感,有些年幼的学生不愿上学,背起书包就哭闹;有的听障学生因听力问题,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却不敢提问;有的学生一到上课或考试就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留心听障学生的表现,在课前及时疏导,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视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除了要求教师充分备课,主要是为视障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工具、助视器和学习材料等。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为视障学生自制和改造教具和学具。比如为低视力学生制作大字卡片、大字试卷,为盲生录制有声读物,在普通教具上贴上一些可摸触的标志等。
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心理准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首先是学习目的的教育与学习动机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创造一些让他们成功的机会,以表扬鼓励为主。其次是做好预习,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指导,助学伙伴和家长要具体辅导,以缩小与普通学生的差距。第三是物质方面的准备,除了一般的学习用品以外,还要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准备专用的学具、工具、材料等。比如让学生做折纸练习时,就要为智障学生多准备一些,以便他们弄坏了纸张以后,还有充足的纸张可以练习。
3.课堂中的走动
一般课堂规范要求学生“上课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讲话”,但是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来说,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视力障碍的学生,有时需要走到黑板或挂图前才能看清内容,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去看。听力障碍的学生有时为了避免头影效应,也需要移动位置,这样也应当鼓励。对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有时他们可能是一时控制不住自己,随意走动,但是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强求,对于无伤大雅或者不具有危险性的不理想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宽容态度,
甚至采取不理会策略。特别是有些智力障碍的学生以随意走动来引起他人注意时,教师更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不予理睬,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词典》)
2.《七维教育支持中心特殊教育辞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