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溧水县农村环境保护研究

2021-11-25 来源:步旅网
专版I节能与环保论坛 溧水县农村环境保护研究 谈建康赵雷 摘要:本文分析了溧水县农村环境污染特性及其形成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溧水县;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溧水县一区八镇的农村地区, 担负着接纳主城区人口和企业溢出迁入的重大职责,也是为南 京市区提供大量优质副食品的重要基地。但是,工农业活动的 加剧直接导致了溧水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研究溧水县农村环境问题,对于 该县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他二三线小城镇环 境保护提供鉴戒。 1溧水县农村环境污染和保护现状 溧水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地处丘陵多山地带,无入境水源 和过境水体。河网水系单一,境内仅有石臼湖和秦淮河水系,水 环境容量小,农村环境污染进入环境后稀释、降解能力较差。 农村工业带来的污染: 1.1乡镇工业迅猛发展 由于这些小型企业大多工艺落后,包括大量电镀、油漆、化 工、五金加工小企业,缺乏环保处理设施,污水和废气排放缺乏 有效监督。从溧水县2010年环境质量报告的数据,工业废水排 放量1529万t,均排入秦淮河各支流和石臼湖等水系。废气排 放量1064214m3,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量923.83t,工业烟 、粉尘排放量分别为529.39和699.97t。其 中乡镇食业废水和废气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占工业污染 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且污染处理量明显低于城区同类 业 处理水平。 1.2城市企业的转移 随着南京等城市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中许多污染 性的企业,不断从城市搬到了溧水农村,加重了农村生态环境 的负担,仅2010年溧水县各农村地区新增企业223家,其中 40%为迁址企业,并带有一定的污染工段。这些企业分散在广大 农村,对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_3养殖业污染 溧水县共有各类规模化养殖企业92家,每年存栏生猪8900 多头,鸡鸭等禽类99.6万羽。其中100头(生猪)、2000羽(禽类) 以下小型养殖场占80%,大量的养殖废弃物处理率仅50%进入 沼气池处理左右,其他的未经处理废弃物直接排放,成为当地引 起纠纷的主要污染源。据测定:1只鸡日排粪约0.1k卧1头猪的曰 排泄粪尿按6kg计,则一‘年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5.58万t,是全 县工业固体废物的1/3,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污染源之一。这类污 染物不经处理入土壤和水体中,将导致地表水中的生物特别是 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产业的发展;流入土壤,会影响农作物的产 量,并且通过渗透影响地下水,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4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目前溧水县农业用地47.05万亩。溧水县作为蔬菜和粮食种 植基地,主要从事水稻、蔬菜、水产养殖。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防 治病虫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化肥和农药的大量超 量使用。根据农业部门统计,仅2010年全县农业化肥使用量约为 9.1万t,按化肥利用率40%上限计算,将有5.46万t的各类化肥肥 料直接流失进入环境,这些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土 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同时还造成水体有机污染,使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数量增多。造成了 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5农村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污染 溧水县农村人口41.3326万人,分布在1067km2,根据排污 系数手册核算,年产生1810万t生活污水和15.O8万t生活垃 圾,其中生活污水大多数直接排入农村环境,如河道、当家塘 坝,而生活垃圾已从过去易降解的的蔬菜残叶、瓜皮、生物有机 物制品逐步转变为不易降解的高分子制品、重金属制品等,如 大量塑料袋、快餐盒、废旧电池等与腐败物质的混合体,这些垃 圾堆放随意,也无回收在利用程序,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受传 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厕所仍然采取非封闭状态,污染环境, 传播疾病,这些势必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近几年农村政 府大力提倡和补贴农村化粪池治理改造,目前已经有20%左右 的农户开始只用三格式化粪池,大大减少了农村污水的排放。 2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民环保意识淡薄。溧水县农村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 加上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程度整体较低,直接导致农民及农村干 部环保观念淡薄,缺乏公众环保意识,注重即时利益;农村经济 政策的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 和稳定性;由此造成了相对贫困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2)农村环保法治缺位,缺乏对农村环境污染有效的监管 措施,现行地方环保政策无法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其次环境 执法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需 求,农村环境执法常常不被人重视,往往以“经济建设”优先;另 一方面,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中,多数都是以事后处罚为主,预 防措施无法实现对污染行为无法起到良好的震慑和制止效果。 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应对策 3.1加强环保管理,建立农村环保标准体系 根据实际情况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在执法的过 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做到“预防为 主、防治结合、全程监督”;改变现在的环境执法模式。变“重事 后管理”为“重事前预防”,充分体现环保优先的战略方针。改变 农村T作考核,将农村环保标准纳入考核标准,促使农村领导 从单纯的抓经济发展转变到重视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上来。 3.2鼓励农村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工业废水集中 处理 严把进口关,禁止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兴建,对于存在的污 染严重的企业,要依法取缔,或者逐步限制淘汰,以保护农田保 广东科技2011 9第18期 97 专版Il节能与环保论坛 论环境标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方洪波梁庆炜 摘要:本文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针对标准在监测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标准;环境监测:实际工作;应用 环境标准是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环境 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 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以及 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环境监测离不开环境标准,环 境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分析等过程需采用环境标准分析方法, 监测结果要用环境标准来评价,监测全过程需用环境标准进行 质量控制。但由于对环境标准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在环境监测 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偏差与误区。 2在监测工作中执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2.1执行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的差错 虽然国家对重点和特殊行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污染物排放 标准,但由于对这些特殊行业的排放标准了解不够,在实际监 测时常常将综合标准与行业标准混淆,没有准确地选择应当执 行的标准。例如,对医院污水、生活垃圾填埋厂的渗滤液的监测 评价,国家制定了新的行业标准,因此,监测结果就不应当再用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工作介绍 1.1环境标准体系概况 对于环境工作的与其他工作一样,在标准方面也分为国家 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包括国家级的环境质量 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 准、环境基础标准。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级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 物排放标准。其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 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2.2不掌握监测区域的环境规划 由于未掌握被监测的区域己通过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划、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划、地表水水域环境区划,只简单地照 搬各类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划分功能区和水域,使得在执行环 境质量标准和综合排放标准中出现了偏差。 2.3不了解环评报告审批时效性 中国的相关行业的排放标准及污染物综合标准是有时效 性的,不同时段执行不同的标准。时段的划分一般以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准日期而确定。在监测评价时未执行有效 的时效标准,结果造成评价依据标准错位。 1.2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 管理监测以及各类服务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地表水、地 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空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噪 声等方面的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主要是国控和省控废水、废 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环境管理方面的监测包括排污许可证监 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监 测等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监测。服务性监测内容包括技 术仲裁、技术检定,为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无论哪种类型的监测 都必须以环境标准为工作准则。 护区和居民生活区以及周边区域的良好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鼓励养殖业规模化,并远离工业区和居住区,养殖场实行统一 管理,建成一个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综合利用的多功 能的现代化生态养殖。 2.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4.1排气筒高度的考核 不论是综合排放标准还是行业排放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 监测,均明确规定了排气筒的高度。但在实际执行标准时,常常 只关注排放浓度是否达标,却没有注意排气筒高度是否达到标 准的规定。 2.4.2排放浓度的换算 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些行业标准规定对排放浓度 3.5结合模范卫生城市创建,生态村镇建设工程,建 立长效机制 E1前,我县正值模范卫生城市创建复查,各级政府对农村 环境进行了系列改造,如农村化粪池改造工程、畜禽养殖沼气 池改造项目等投入。应在此基础探索推广各种有效的社会资金 投入和运行模式,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整治、环境优美乡 镇、生态村镇建设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蔡安宁,张春梅.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8(6). 3.3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居住集中化 必须大力推广“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同时发展农业循环经 济,建立农田保护区,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 分的利用。改进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维护生态平衡,提倡绿色 农业,减少化肥使用量。充分利用当地养殖业产生大量有机肥 的便利条件把污染源变成肥料源,不断补充土壤营养。 3.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方面增强基层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环境保护 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抓好对乡村居民的环境教育,大 力向群众宣传环保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农民实施农 业生产中生态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鼓励农民生产生态绿色 环保产品,让农民从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实惠,进一步主动保 护农村生态环境。 一[2]张轶,陈凌.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思考[J】_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3). [3]刘俊英.构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J].环境保护,2008(8):35~37. [4]安江林,周治中.建设生态经济型的和谐新农村.环境研究和监测 2009(22):24~28.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县环境科学研究所) 98 广东科技2011 9第1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