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调查中,我共计分发出去约数十份调查表。通过对这些调查表的分析表明,在中国,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下几点的问题。
一、在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很明确的目标。
在我的调查表中,在第一个调查问题中,父母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教育目标选择有着惊人的一致,即都意图使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学校学知识,明事理。相信,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所持的心态和其对于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持有的心态是一致的。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的目标即为,学到有用的知识,可以懂得如何做人。因此,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会很多,并且会很严格。
二、对于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方面,往往存在于好坏两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发现,父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往往会不自觉的进行一些关于孩子行为,语言,认识等方面的教育,虽然父母自己并不清楚和明确。但是在有意识的回答问题中,父母往往会有一些选择,即,他们会规避自己在生活中不好的潜在影响,而去选择那些较好的选项,这样,导致了结果的不准确。我们并不能否认这些不好的东西会对孩子有坏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的父母日常行为中,往往都会给孩子灌输关于纪律,孝心,尊重他人等相关的思想观念。这一点同样不能否认。
三、中国的父母都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在中国,父母们都会去强调纪律的重要,但是却要分不同场合的纪律。在家中,父母对于孩子往往是放纵的,尤其是现在往往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通常情况下不会去要求子女按时起床,对于子女时间上的安排也是随意的,他们通常会按照子女的意见来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时间。但是,对于在学校和公共的场合,父母对于孩子的纪律方面的要求会很严格。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和中国的传统观念和家族式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的。例如,父母往往会强调或者告诫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在家族聚会时要注意那些问题。如果孩子没有遵守,往往会被严格的对待。乃至于相应的惩罚。
四、父母会有意识的去和孩子进行相应的交流
交流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中国的父母往往会有意识的去和孩子进行相应的交流。但,交流的方式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往往会通过给孩子讲故事,共同玩耍来增进感情的交流。交流的方式也会相对来说开放和直接一些。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交流的方式会变的比较含蓄并且单一,在对于不同的父母的相同的调查问卷中,孩子年龄大一些的父母会倾向于通过交谈的方式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交流往往是单方面的。可能是与中国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有关,父母在交流的时候往往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且口气和态度会比较强硬。并且交流的次数会变少这直接导致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出现困难的话,并不会主动寻找父母进行交流。
五、中国的父母花在孩子上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调查中发现,通常比较年轻的父母会和将比较多的时间花在孩子上,他们通常会在每一天都会和孩子有相应的交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父母工作的稳定和繁忙,花在孩子上的时间会慢慢的减少。
六、中国的父母都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我们必须的承认,在中国的某些家庭存在溺爱孩子的情况,但是,由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都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越是男孩子,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会越被父母所看重。例如,父母会要求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七、在中国,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力和重点
在中国,母亲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调查中发现,约90%的家庭教育都是由母亲来完成的,这通常是和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相关的。由于,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孩子往往更愿意亲近母亲。而,由母亲去进行教育效果也比较好。这就要求,对于尚没有孩子的母亲进行相应的育儿教育是十分必须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